研途观景:考研移动族的“游击”生活记录

来源:北京考试报浏览次数:987发表于2013-11-25

[摘要]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在职人员,边工作边准备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他们学习的时间、场所、研友不固定,被称为“移动族”。考研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一场游击战,或者在“移动”中学习,或者在零散时间“见缝插针”。虽然苦,但为了胜利,他们愿意坚持到最后。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在职人员,边工作边准备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他们学习的时间、场所、研友不固定,被称为“移动族”。考研对于他们来说就像一场游击战,或者在“移动”中学习,或者在零散时间“见缝插针”。虽然苦,但为了胜利,他们愿意坚持到最后。

多找几个“缝儿”,多“插几针”

最近有一件事让36岁的蒋洪波颇为“头疼”,就是电视上《爸爸去哪儿》热播后,6岁的女儿总是缠着他问来问去:“爸爸,你什么时候带我出去玩啊?”“爸爸,我们去哪儿玩啊?”“爸爸,你今天去哪儿啊?”身为律师的他今年报考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刚把工作推了一大半,现在女儿又开始“不依不饶”了。

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蒋洪波之所以决定考研,一半为了“镀金”,一半为了梦想。他说:“现在遍地是研究生,本科学历已经拿不出手了。我已经成家立业,物质生活也稳定了,就想实现未完成的梦想了。”

蒋洪波在北京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工作,收入可观,时间自由。听说今年研考“取消年龄限制”,他就再没什么顾虑,立即报了名。现场确认报名资格后,他把手头的案子推给了同事,尽量多抽时间复习。他表示:“我从报名结束后就没再‘开拓案源’,现在能推的就推。”

记者在咖啡厅见到蒋洪波时,他刚忙完工作赶过来,正用iPad学习英语网络辅导课程。他告诉记者,这家咖啡厅离家近,又有无线网络,一有时间,他就偷偷从家中“溜”出来,在这里学习。“你还年轻,不理解工作和家庭事务的琐碎。”蒋洪波说,像他这个年龄的人考研,虽然压力小些,但工作和生活琐事无时无刻不在“压榨”他的时间,只有多找几个“缝儿”,多“插几针”,才能弥补回来。除在咖啡厅学习外,在接送女儿、等当事人时,他也会拿出iPad做几道题,看几节网络课。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时间

今年是佘远洋(化名)参加工作的第4年。毕业后他就在铁道科学研究院“扎下根”,但至今没获得编制,不是因为工作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业绩一般,并且没有硕士学历。

“都说7年之痒,我4年就忍不住了。”佘远洋打趣说。他深刻认识到,不仅硕士学历是“敲门砖”,而且读硕士能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他告诉记者,去年来单位的一名硕士工作上手快、学习也快,自己3年才做到的“熟能生巧”,那名硕士一年就“搞定”了,实在让他刮目相看。所以,他今年悄悄报考了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

来到佘远洋的办公室,记者发现,他的电脑“收藏夹”里收藏了在线测试的网址,点击就可以直接进入;日历本上写满了当天的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文件下边藏着写有英文单词的便签纸,抽屉里塞满了试卷。他冲记者使了个眼色,让记者不要声张。从办公室出去后,他告诉记者,这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时间的最好办法。

佘远洋住在昌平,每天回家都要挤地铁。“都说有的地铁线能把人挤成照片,昌平线简直能把人挤成牙签。”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即便如此,他还是办了一个超长时间上网的手机业务。每天坐地铁上下班的时候,他就找好一个角落,戴上耳机在线听课。记者好不容易挤进地铁,佘远洋早已找好位置拿出手机和耳机,准备学习了。周围拿手机的人有的玩游戏,有的看小说,有的听音乐,唯独他旁若无人般求知若渴地听课。

“打游击”要提高效率

据每年报名参加网络辅导的考研学员中,约一半是在职人员。一般在职人员选择考10月在职硕士,无非为了升职和评职称;选择考双证硕士研究生(即1月统招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因则更多元和复杂,如想换一份更有竞争力的工作、去更想去的行业、增强自己的知识功底等。

考研是平等的,录取主要看分数,有工作经验在考试中并不一定具备优势。如果学习时间总量不能保证,复习效果就难以理想。因为工作或家庭的原因,在职考生学习缺乏连贯性,易分心,缺少信息源。“打游击”的学习方式尽管无奈,但如果能最大程度保证学习时间总量,就有可能克服劣势。

“移动族”考生在复习中要多研究如何抓住核心考点,尤其是把握出题思路,并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备考相结合,这样往往能在短时间提高备考效率。以不变应万变,“打游击”同样可以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