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类院校“吃不饱”一些研招专业降洗牌

来源:浏览次数:1299发表于2015-04-03

[摘要] 眼下,正值新一轮研究生招生调试季,研究生自费所带来的后续效应仍在持续,北京商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一些二三类院校“吃不饱”现象更加突出,这或将导致一些研招专业直接被洗牌,而与之相附的考研培训市场,也在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

从2014年9月起,教育部规定所有研究生全部取消公费,研究生进入自费时代,在接下来的2015年研招报名人数再次减少6.5万人。眼下,正值新一轮研究生招生调试季,研究生自费所带来的后续效应仍在持续,北京商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一些二三类院校“吃不饱”现象更加突出,这或将导致一些研招专业直接被洗牌,而与之相附的考研培训市场,也在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

考生两极分化加剧

在经过前期的部分试点后,根据教育部此前规定,从2014年起,所有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全部取消公费,这意味着研究生全面进入自费时代。政策所带来的后续效应终于在2015年开始明显显现:201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连续两年减少至164.9万人,与2014年相比少了6.5万人,与最高峰时的2013年相比至少超过11万人,而与之相反的是,应届生毕业总量在继续增加。

尽管国家后来也推出了一些鼓励性的奖、助学金政策,但取消公费后,在利益方面首当其冲的便是广大考生,这也带来了考生的用脚投票——好比去购买一件商品,既然都得花差不多的价钱,要么不买,要么就尽可能买好的。

准备报考明年研究生考试的北京工商大学大三学生小黄表示,已经将目标锁定在北京地区的两所“985”高校,他直言一些普通研招单位对他并无吸引力。“我身边的许多准毕业生都抱有类似想法,考研要么报最好的学校,要么直接就业。”小黄表示。

在采访过程中,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与小黄有着类似想法的大学生们不在少数。有着九年考研培训经验、现为乐考无忧创始人的谢际宁在谈到考生报考变化时,直言两极分化现象正在加剧,虽然此前已经出现过这种趋势,但随着研究生全自费时代的开启,这种现象正变得更加明显,考生在报考时越来越扎向重点和热门高校,这直接导致一些冷门以及偏远地区的高校乏人问津。

谢际宁同样从购买市场的角度解释了这一现象:“在此之前,考上研究生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以招生单位为代表的卖方市场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现在主动权已经开始向考生端的买方市场倾斜。特别是对于以‘90后’为主体的考生,在研究生就业优势被日渐弱化的当下,他们读研并不只为了获取一纸文凭。”

招生单位将遭洗牌

考生在研究生报考时的心态,直接影响了研招单位的招生情况。众所周知,研究生招生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报考,一部分是调节,在供需失衡之时,一些非重点及偏远地区院校即使报考者少,尚可通过调剂来“捡漏”。不过,随着考生心态的变化,影响的不仅仅是报考环节,还包括调剂环节。

眼下,正值研究生调剂及复试之际,北京商报记者查询研招网得知,在挂出接受调剂考生的院校名单中,除了一些非重点高校及偏远地区高校外,还包括部分北京、上海、深圳的非重点高校,甚至还有部分“985”高校的非优势专业。对于一些没有挂出调剂信息的高校,北京商报记者以考生身份致电后得知,有些院校的部分专业仍可接受调剂。

“事实上,很多院校的调剂信息并不会对外公开,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的、有一定知名度的院校,更不愿意公开。为什么?如果这所学校对外公布说没有招满,毕竟不是一件多么有面子的事情。”有业内人士指出,相比于北大、清华这样报考激烈的院校,那些没有竞争优势的院校却面临招生困境,很多院校被迫与一些第三方机构合作,由第三方机构负责“透露”内部调剂信息。

谢际宁分析称,随着招生越来越困难,一些院校和专业并不只是面临着完不成招生计划这么简单。“如果第一年完不成招生计划,有可能会影响第二年的招生,还有可能影响就业。如果第三年还招不满,根据教育部规定,该专业则有可能直接被砍掉。”谢际宁表示,接下来的几年里,研究生招生院校及专业或将迎来一轮洗牌,而最先倒下的,无疑是那些在大学扩招浪潮中匆忙建立起来的、并没有形成特色和口碑的招生单位。

培训市场倒逼升级

除了考生及招生院校之外,与之相关的培训产业市场,同样被殃及池鱼。在早几年,考研培训市场曾出现过三大“门派”,以海文、海天为代表的“海”字派,以文都、文登为代表的“文”字派,以及领航、启航为代表的“航”字派,不过,它们之中的大部分已经没落,有的甚至已经失去了行业影响力。

考生报考选择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考研培训需求的变化,进而倒逼着产业市场去变化和升级。一个代表性的例子便是,随着需求的越来越细分以及个性化,传统大班培训正一落千丈。除了内因之外,如移动互联网教育等外部因素,也在使得培训机构被迫去适应和改造。考研培训行业正在发生着三个变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O2O教学模式正在普及,碎片化学习和集中化培训将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发传单、办讲座的招生模式正在被取代,营销渠道向线上转移;考研培训机构的品牌知名度以及资本关注度越来越集中,其他机构再进入的门槛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