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盲目跟风考研人的五点建议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2829发表于2015-01-27

[摘要] 面对今年考研“大降温”的环境,你是否重新省视自己的考研规划?针对目前考研中存在的盲目跟风现象,有关专家指出,考研应讲求规划,同时提出了五点建议。

面对今年考研“大降温”的环境,你是否重新省视自己的考研规划?针对目前考研中存在的盲目跟风现象,有关专家指出,考研应讲求规划,同时提出了五点建议。

点拨一:兴趣是决定考研与否及考研方向的关键

今年从北京一所普通高校成功考入到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的薛慧敏认为,提前进行考研规划很重要。她说:“提前规划是为了防止在考研中途被各种因素干 扰,有助于坚定考研的决心,也可以帮助自己认清考研和未来就业的联系,不让自己只是为了考研而考研,而是能在考研过程中充分意识到自己所需要加强的。”对 于规划的具体内容,她介绍道:“应从个人兴趣、就业方向、家庭期望、考研院校和专业与自己的吻合度这几方面进行规划。”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张佰明的看法与薛敏慧不谋而合。张教授说:“兴趣是决定考研与否及考研方向的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王宇老师提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常胜将军不打无预备之仗。他说:“一般情况下在大三暑假即七月份开始着手准备,此时距考 试还有半年,时间足够了,甚至在9月份也来得及。但千万记住:准备不在于早,而在于是否真正用心准备,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一旦开始动手准备,就要全身 心投入,至少要保证每天有8-10小时的复习时间!”另外,他还介绍了考研的十大禁忌:“考研切忌三心二意、意气用事、信心不足、缺乏良伴、消息闭塞、法 不得当、过分依赖、重复无用功、没有计划、准备不足。”

点拨二:考研不能背离“大学”的教育宗旨

张佰明老师对于一些“考研预备校”早有耳闻。他对此表示:“有些学校盲目鼓励学生考研,甚至于四年的大学课程体系都是为考研服务的。不可否认,这些学 校的强化措施成就了”高升研率“,但同时他们也背离了”大学“的教育宗旨,这是一种畸形发展。”张老师说:“我认为,真正的大学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社会 化,而非应试能力。据我所知,不少名校对于那些”考研预备校“的学生很是头疼,因为他们虽然考研分数高,但缺乏实际研究能力和培养价值。”

点拨三:裸考“幸运儿”只是个例

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在裸考大军中不乏成功者。张佰明老师认为,裸考是典型的投机行为,不值得提倡。那些涉险过关的幸运儿是个例,考研总体上是公平的。

北京大学研二的学生王楠也表示自己不接受裸考,但是对于裸考成功的“幸运儿”,他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他们不只是幸运而已。王楠说:“研究生考试有 着一个标准,有些同学通过平时的积累已经达到了这一标准,所以那些所谓”幸运儿“就成功了,其实他们靠的并不仅仅是幸运,只是表面看来他们没有按照常规的 模式一点一滴复习而已。”

点拨四: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报辅导班

考研老师建议,对于一天能保证自己6到8小时学习的同学就不用报班,英语底子好的也不用报班。他指出:“从某些角度来讲,上考研班辅导老师的课反 而会让这些同学学习思路混淆。选择考研辅导班应该注意三点:首先,选择一名好的规划老师,在全程策划领域给予帮助;其次,政治选择有经验的老师(如:40 岁以上 60岁以下);英语,数学可以依靠年轻的老师,因为他们的思维是活跃而喜欢打破传统的,符合现在90后的标准。”

薛慧敏在复习考研时没有报考辅导班。在她看来:“有些同学本来底子尚可,但还是需要老师提点,或者有些属于自制力较差的,无法自己安心复习,适合报班跟研友、老师一起学习。还有些同学自己复习很有计划性,且喜欢按照自己节奏走,适合自己复习。我属于后者。”

张佰明老师认为,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个人主观因素都不是影响其报班与否的关键因素,至关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进入了目标学校的学科体系中。张老师说: “报班无非是想提高考研成功率,要想更有把握,就要投研究导师、目标学校所好。其关键在于了解导师的研究风格、基本观点和研究走向,进入该学校的学科体系 中。”要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方法是旁听该校、该老师的课程。如果有这个条件,就不必报班;反之,报班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王楠也提醒研友:“考研报班,不要跟风”。他认为,广告不可尽信,要多问问过来人,也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评论,不要被忽悠。

点拨五:考研不是“避风港”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张佰明老师对于“研究生”的理解是:选定研究方向将其往纵深发展的人。他认为考研仅仅是自身继续深造的需求,过于急功近利的动 机不利于考研。而且考研绝对不是就业“避风港”,对于自然学科的研究生来说,他们在研究生阶段有更多的动手锻炼的机会,相比于本科生而言,在就业方面有一 定优势。但是人文学科不同,它在研究生阶段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理论研究能力,而社会更需要实践性人才。张佰明老师说:“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多,研究生与本科生 的能力级差越来越小,研究生在就业方面有时不占优势,因为学历不等于学力,更不等于工作能力。”

薛慧敏认为:“考研只能算一个就业缓冲带,读研毕业后也是要就业的,考研也许能得到你本科就业时无法得到的就业机会,但最后还是要取决于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状况,机遇都是要靠自己创造的,否则考研也是白考。”

考研专家分析指出:在由逃避、求好、转型、专攻四类人组成考研大军中,有些人能够如愿以偿地圆“硕士梦”;有些人可能落榜后不得不放弃;还有些人 可能会锲而不舍,下定决心再接再厉。不管结果如何,这个过程中必须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我们必须明确考研动机,避免无谓的牺牲。他还补充道:“不少大学生都 认为,如果考上研究生以后就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其实,研究生找工作并不比本科生容易,他们的月薪也不一定比本科生高,因为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比较看重应 聘者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对学历并没有过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