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降温预警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最重要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1088发表于2014-12-31

[摘要] 报名人数下降的背后,是高校研究生招生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多个省份硕士研究生招生出现未完成计划的情况。其中辽宁缺额2259人,地方院校缺额最为严重,超过招生计划的10%。

第一时间获取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 @考研大事件

164.9万!继去年人数下跌以来,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又减少了6.5万人,宣告这场持续了20多年的“考研热”开始明显降温。报名人数下降的背后,是高校研究生招生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多个省份硕士研究生招生出现未完成计划的情况。其中辽宁缺额2259人,地方院校缺额最为严重,超过招生计划的10%。

平心而论,出现“考研冷”并不让人意外。2013年,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下发《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对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显然就投入而言,研究生的教育成本在上升。但就产出来说,研究生却并无就业优势。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高校毕业生中,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86.6%,本科生为90.3%,就业与学历呈现出倒挂现象。投入产出的不均衡,必然倒逼学生用脚投票。

然而,相比学生的理性选择,许多学校领导的表现,却明显不及格。“研究生都招不到,让许多校领导感到意外、感慨、惊讶。”其实,教育官员的惊讶,暴漏出目前高等教育最大的问题——大多数学校还停留在“计划教育”的泥潭里。学校有多少招生计划,就有几倍多的学生“挤独木桥”。于是,造成高校热衷于增设热门专业,不停地争取招生计划,研究生教育“虚胖”严重。

也是在这种“皇帝女儿不愁嫁”心态的唆使下,研究生的教育质量长期被忽视。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整体淘汰率不到5%,而在许多教育发达国家,这个数字高达30%~50%。硕士研究生的“宽进宽出”,致使研究生教育成为简单的“刷学历”,最终导致硕士学位含金量与美誉度大打折扣,就业率更加堪忧。而且,高等院校更难培养出拔尖人才。

在这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年代,在象牙塔内依然是清一色的“计划教育”,显然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其实,“考研冷”就是市场对“计划教育”的一次黄牌警告。它宣告:“老百姓傻乎乎一味追求文凭的时代一去不返了。倘若,高校不能告别千校一面,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能加强特色与教学质量。那么,在激烈的招生大战之中,将无立足之地。”

事实上,高等院校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21世纪人才最贵”,高校只有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才能永远不怕招生难、“考研冷”。因此,从这个层面看,对高校而言,与其抱着“计划教育”的招生模式,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抱怨“无米下炊”。不如,尽早转身,以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唯有如此,才能不被红牌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