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市唯一一所土建类高校,北京建筑大学坚持“立足北京,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的办学定位,已发展为以工为主,工、管、理、法、艺等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博士、硕士和学士多层次培养的多科性高校。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北建大建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排第9位,城乡规划学排第12位,风景园林学排第15位。学校明年硕士招生有哪些变化?是否有新增专业?记者采访了学校研招办主任李海燕。
记者:学校明年是否有新增专业?2014年报录比为多少?学校复试分数线如何划定?
李海燕:学校明年新增3个招生专业: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社会工作(专业学位),开设学院分别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文法学院。
2014年学校实际招生463人,其中专业硕士259人,学术硕士204人;共有1500多人报考,录取463人,报录比约为3∶1。学校2015年计划招生规模略有增长,专硕、学硕招生比例与2014年持平。
学校根据当年国家线和考生实际上线情况划定复试分数线。考生可登录北建大研究生处网页,在新闻公告栏获取当年各专业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和其他调剂要求。复试分数线是“刚性”划线,未达到分数线要求的考生不要心存侥幸强行填报调剂志愿,以免影响其他调剂机会。
记者: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李海燕: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学校在研究生招生阶段采取学科点对点招生宣传,加强复试环节,多方面考察专业综合能力,选取优质生源;培养过程中,依托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学位论文全部查重、加大匿名评审比例等措施严把“出口关”。
记者:学校研究生就业形势怎样?毕业后主要去向有哪些?
李海燕:以2014届毕业生为例,学校研究生签约率在9月1日前达95%,10月31日前达99%。就业去向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为主,多从事建筑相关行业,如省市建筑设计院、规划院等。2014年,学校研究生留京工作率达70%,其中90%以上解决北京户口。
学校研究生就业优势体现在工作上手快,专业基础扎实。随着北京高等学校城乡建设与管理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的不断扩展,学校研究生大多有企业实习经历,并对未来工作负有高度热情和责任感。
记者:对于考生报考,您有什么建议?考生要如何选择专业?
李海燕:学校和专业的选择非常重要,考生要综合考虑其考取难度和后期调剂可能等诸多因素。
热门高校或热门专业报考一般通过后期调剂录取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有能力的考生可优先考虑报考。除非有的高校特别说明某专业有一定比例的调剂生预留计划,考生可考虑后期调剂。
有些报考冷门专业的考生犹豫是选择热门高校还是普通高校。事实上,只要普通高校没有明确说明不招收调剂生,这类考生可优先考虑选择一个超常发挥才能考取的热门高校,最后不能考取时,有更大几率通过调剂录取到其他高校。这样既可冲刺一把,也可给自己留条后路。但并不是所有冷门专业都有调剂机会,考生要认真分析后做出选择。
记者:离研考初试不到20天了,您对考生备考初试和复试有什么建议?
李海燕:每年总有些意志不坚定的考生,现场确认后没有下载准考证,或者下载了准考证却没参加初试,或者参加了初试却没坚持考完所有科目。既然选择了考研,考生就要坚持到底,不要半途放弃。这种坚持是“大浪淘沙”、不断淘汰竞争对手、逐步接近胜利的过程。只有坚持下来,考生才有可能收获意外的惊喜。
复试综合考查考生的专业运用、思维水平等能力。考生的平时积累、对问题的综合把握能力以及临场发挥表现等都很重要。考生要注意关注北建大研究生处主页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复试通知信息,同时可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联系报考学院,及时掌握招生录取的动态及要求。复试中,考生要以平常心面对。从容、自信和有礼貌的表现会为自己加分。
记者:学校奖助体系情况如何?
李海燕:学校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人2万元)、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优秀项目奖学金(每项2000元)、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每人1500元)、优秀毕业研究生奖学金(每人2000元)。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标准是:第一学年不分等级,每人4000元;第二、三学年为一等奖1万元、二等奖4000元、三等奖2000元。
学校设立研究生助学金,每月700元,按每年10个月发放。学校还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三助”岗位,每月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