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冲刺:史纲时间线索梳理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1104发表于2014-12-12

[摘要] 大家复习史纲的时候,可以以一条线索进行整体的梳理,帮助大家更加清楚地记忆整个知识体系。以下为大家进行详细的时间线索梳理,希望能对大家复习备考有帮助!

第一时间获取更多更好考研备考信息,请关注@考试点考研论坛

1、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此,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进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客观上由于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①1840年,鸦片战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②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③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其原因是一方面,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另一方面,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革命纲领,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高举民主革命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④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⑤1911年,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2、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总论: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注:在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式不同,革命任务也有所区别。)

(1)、1919年5月4日—1927年7月15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24年—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这就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①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注:“彻底性”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与不妥协性)。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转折点,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原因是:第一,五四运动表现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群众性的真正的革命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第一,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新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二,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科学指导思想。第三,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第四,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近代以来,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发展进步,客观上要求有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有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③1922年,中共二大。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大会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④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927 年,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2)1927年7月15日—1937年7月7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土地革命,这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①1927年,八七会议。成为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点。

②1935年,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③1935年,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④1936年,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3)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

①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1938年3月,李宗仁等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1937年9月取得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精神和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②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扞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4)1945年8月15日—1949年10月1日,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共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这就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①1946年,全面内战的爆发。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全面内战爆发。

②1946年,《五四指示》。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③1947年,《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指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标志着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第一大历史任务的完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的开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3.1949年10月1日—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总论: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走资本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此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人民成为生产资料和国家的真正主人。

(1)1949年10月1日—1952年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各种敌对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同时恢复国民经济。为完成此任务,我们进行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造和“剿匪”斗争。

①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②1950年至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这次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历次土改运动中进行得最好的一次。这次土改并没有改变小农经济的个体性质。由于摆脱了封建枷锁,个体农民

(2)1953年—1956年,土地改造完成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基本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走资本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把资产阶级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及颁布施行。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保证。第二,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创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第三,为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1956年,中共八大。第一,会议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第二,在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方面,重申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第三,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四,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党必须始终一贯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③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4.1956年至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中共八大指出的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主要任务应该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

遗憾的是,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没有得到毛泽东的认可。1957年10月,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了八大的方针。这以后,全党全国的各项工作从根本指导思想上说均以“阶级斗争为纲”,并成为后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中国社会以后几十年的成串灾难,都是由于这种错误判断所导致。但是,这20多年也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取得了建设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①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一般不表现为对抗的形式,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5.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阶段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主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创建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实现现代化。

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②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的科学命题,并且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直接命名为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且写进党章。

③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防“左”反右,主要是防“左”“

④2012年,继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