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考研冲刺:思修法基必背六大专题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1219发表于2014-12-06

[摘要] 通过对历年真题进行分析,老师总结出思修法基学科试题的考查角度和方向有两个特点,一是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对考生主观能力的考查较少;二是注重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下面列举了一部分客观题答题模板,希望同学们注意总结消化吸收。

通过对历年真题进行分析,老师总结出思修法基学科试题的考查角度和方向有两个特点,一是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对考生主观能力的考查较少;二是注重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下面列举了一部分客观题答题模板,希望同学们注意总结消化吸收。

专题一:理想信念

1.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梦)。

2.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意志条件)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专题二: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1、爱国主义的含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人民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的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是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4)爱自己的国家

3、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就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爱社会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以及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4、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扞卫自己国家的利益。

5、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根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根主线。民族精神的内涵除爱国主义外,还包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团结统一。

6、时代精神的内涵: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专题三:人生观与价值观

1、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主要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不仅是个体生存的前提,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3、人生价值的标准

(1)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

(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4、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自我身心和谐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合理调控情绪;增进人际交往。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人与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要做到四个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促进个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专题四:道德观

1.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认识功能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是道德评价。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

5.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诚实守信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专题五: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

1.公共生活的含义及其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内容的公开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①继承性

②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③广泛性

④简明性。

4.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5.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

指引作用(最首要)、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是法律规范其他作用的保障)、教育作用(主要通过规定、制裁、奖励三种方式得以实现)

6.职业道德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最低要求)、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最高要求)。

专题六:法制观

1、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由平等观念。

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公平正义观念。

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权利与义务观念。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

讲证据。以证据为依据。

讲程序。从法律程序出发。

讲法理。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

3、宪法的特征

I、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II、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4、宪法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人民主权、公民权利、法治、民主集中制

5、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1)平等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平等权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

(2)政治权利和自由: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权:是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是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狭义的人身自由主要指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广义的人身自由,则还包括与狭义人身自由相关联的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与公民个人生活有关的权利和自由。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劳动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7)特定主体权利

6、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

7、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利滥用。

8、民事权利

财产权和非财产权。民事责任: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

9、行政法基本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又称依法行政原则或行政法治原则。

(2)行政合理性原则。

10、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国家适当干预原则;

(2)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3)可持续发展原则。

11、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

(2)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3)罪刑相当原则

12、犯罪构成

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13、程序性法律制度

分为诉讼性程序法律制度和非诉讼性程序法律制度。

诉讼性程序法律制度包括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刑事诉讼法律制度、行政诉讼法律制度、非诉讼性法律制度包括仲裁与调解制度。其中,仲裁与调解制度属于非诉讼性程序法律制度,调解又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是诉讼外调解,司法调解是诉讼中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