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研究生院副院长:汉语国际教育博士点招生

来源:浏览次数:1648发表于2014-12-05

[摘要] 在各高校纷纷申请增列硕士授权点和研究生改革的形势下,北语明年研究生招生有哪些新变化?记者采访了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颜伟。

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素来以中外学生同堂上课、协同研究为特色。在各高校纷纷申请增列硕士授权点和研究生改革的形势下,北语明年研究生招生有哪些新变化?记者采访了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颜伟。

记者:学校明年研究生招生是否有新增专业?

颜伟:学校自主增设的“汉语国际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明年开始招生。这是全国第一个以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命名的博士点,将为国家的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打造强有力的支撑点,也将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独具优势的深造空间。该专业以语言学和教育学为理论基础,在充分整合学校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包括汉语语法、语音、认知与应用研究、海外文化传播研究等全方位、立体式的学科专业体系。

学校明年硕士招生主要有四方面变化:

翻译硕士新增法语笔译、英语口译、日语笔译、日语口译、朝鲜语笔译、朝鲜语口译等专业。

国际商学院新增会计(专业硕士)。该学院近年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100%,在“国际政治——国际经济方向”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基础上,明年新增会计专硕招生。

信息科学学院新增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基础上,学校明年增设“软件工程”专业学位。

学校还对部分专业下设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调整,比如国际政治专业增加俄罗斯与中亚问题研究、国际组织研究等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新增中国周边语言文化研究等方向。

记者:学校明年哪些硕士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有调整?

颜伟:2014年,学校的课程与教学论、中国史专业首次采用专业课自命题,取得了较好效果,报考人数和生源质量较往年显著提高。明年,学校的课程与教学论、中国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课继续采用自命题。

记者:学校明年计划招收多少硕士生?近几年招生情况如何?

颜伟:学校明年拟招硕士650人左右,与去年大致持平。

从专业报考情况来看,专业“冷热”差距较大。课程与教学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等4个专业集中了学校总报考人数的一半以上。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近900人报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超过300人报考,汉语国际教育和翻译硕士近年报考人数增幅也较大。

学校近年硕士生复试以不低于国家线为原则,综合考虑招生计划和生源质量等因素。热门专业复试线远高于国家线。如对外汉语相关专业,西班牙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等小语种专业,以及英语笔译和法语口译专业,复试分数线都高于国家线30分以上。新兴专业如基础心理学、中国史等的复试线与国家线持平。

记者:学校研究生培养有哪些特色?

颜伟:学校研究生培养有4个特色:

突出汉语国际教育特色,打造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的“航空母舰”。学校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与教学论、汉语国际教育4个硕士点互相支撑、兼跨教育学和文学两大学科门类,已形成完整的语言教育体系、语言科学研究体系和语言技术研发体系、相关支撑学科、中国学和国际问题研究等“四大方阵”。

中外高度融合,国际化特色鲜明。学校承办了16所孔子学院,并与美国韦伯斯特大学、西垦塔基大学、乔治梅森大学等十余所国外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此外,学校还利用中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优势和“国家公派高水平大学”项目优势,积极拓展在校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近几年,学校平均每年约100名研究生在海外任教,有400余名学生出国交流学习。

中文类专业和外语类专业“比翼齐飞”。学校外语类专业涵盖英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等语种。2011年,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成功增列,进一步奠定了这种“比翼齐飞”的局面。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提高研究生实践应用水平。在积极发展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础上,学校还大力推动其他专业学位发展。新兴的翻译硕士专业推行“1+1+1”(语言+翻译技能+特色/个人兴趣)培养模式,着力突出中外文化交流特色,中外学生共同学习语言、交流认识并训练翻译实践技能,形成了学习、实习和进入市场的链式教学体系。该专业学生就业前景看好,在翻译实践领域口碑很高。

记者:您对有意报考北语的考生有哪些建议?

颜伟:对北语的专业设置和校园文化有深入了解、希望在一个国际化环境里进行深造,北语欢迎这类考生报考。

考生要认真考虑所选择专业是否与特长匹配、是否真的希望在该专业领域发展,同时要兼顾所学专业知识结构,尽量扬长避短,不盲目追求热门专业。跨专业考生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考生还要多渠道了解报考学校,尤其是其科研实力、师资力量、学校声誉、专业设置等,同时了解往年报考人数、录取比例、分数等,综合权衡,理性选择。

报考北语的考生要常关注学校研究生院网站,及时了解初试和复试相关信息,认真研读复试工作方案的各项内容,了解复试办法,参透复试参考书目,充分备考。

第一时间获得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 @考研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