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毛泽东重要观点简述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894发表于2014-12-04

[摘要] 进入12月份,是2015年考研全面冲刺的时间了,对政治的重视要逐渐提速,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冲刺不可半途而废。下面小编整理了2015考研政治:毛泽东重要观点简述,。希望对大家备考有帮助。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讨,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开始。

第一、萌芽时期着作(国民大革命时期)

(1)1926年9月《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提出“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2)1925年12月《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1926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3)1929年12月《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针对党和红军中存在的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及其危害,提出了思想建党的原则,强调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要经常注意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出要“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第二、开始形成时期着作(土地革命时期)

(1)1928年10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1928年11月《井冈山的斗争》: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初步形成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提出了党把工作重心有城市转入乡村。

(3)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一次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党“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第三、成熟时期着作(抗日战争时期)

(1)1937年7月至8月《实践论》、《矛盾论》:揭露和批评了党内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述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理论基础。

(2)1938年5月至6月《论持久战》:第一、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第二、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第三、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特点。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3)1938年11月《论新阶段》: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4)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发刊词》:第一次明确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第一次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第一次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提出党在革命中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作出了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的着名论断。第一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5)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两个科学概念。第一次全面系统论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问题,提出革命对象、革命动力;强调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第一次提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6)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的主要着作: 1941年5月《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1942年2月《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反对党八股》。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心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延安整风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

(7)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

(8)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第一次概括了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第四、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一)解放战争时期

(1)1947年12月《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①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②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③保护民族工商业;④提出土改中必须注意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满足贫农雇农的要求;二是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2)1948年4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和敌人,第一次有了“三大对象、三座大山、三大敌人”的说法。第一次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194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说明在全国胜利局面下,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估计了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提醒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

(4)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科学阐明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总结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基本经验,“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提出新中国在外交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二)新中国成立后

(1)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主要内容有:第一、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第二、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第三、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第四、文化建设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论十大关系》是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的标志,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2)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主要内容有: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第二、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第三、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和方法。主要有:在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前提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第四、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