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冲刺阶段"马原"主观题答题启示
[摘要] 2015年考研的日期日趋临近,考生复习也紧张了不少。特别是对于主观题,在复习的最后关头,成为了考生特别想要突破的难点。下面为广大考生认真解析了马原主观题即大题的答题技巧和启示,让考生了解如何准确定位答案和评分点。
2015年考研的日期日趋临近,考生复习也紧张了不少。特别是对于主观题,在复习的最后关头,成为了考生特别想要突破的难点。每年的考研政治真题都会在34题以马原为考点进行分析题的命制,通常因其比较抽象令广大考生不知如何运用恰当原理,踩到评分点,以致丢分。下面为广大考生认真解析了马原主观题即大题的答题技巧和启示,让考生了解如何准确定位答案和评分点。
马原主观大题答题技巧:
首先,了解马原的设问方式。无论马原主观题是两问还是三问,其考查内容是非常固定的。如果是两问,那么第一问就是对一个或两个具体的事例进行哲学上的解释,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而第二问则是考查前面设问中抽象出来的原理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即怎么做。如果是三问,那么前两问是考查事例反应的哲学原理,第三问是问启示,问怎么做。这个考查套路是非常固定的,虽然每年的设问词会千差万别,有时候问“为什么”、有时候问“怎么样”,有时候问“如何理解”。这种设问词的差别在马原考查中没有实质性意义。无论设问词是什么,考查的内容是不变的。
两问中的第一问或者三问中的前两问,答案就是该事例反应的哲学原理。答题就是罗列和阐述原理。有可能成为答案的原理应在世界的物质性、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范围内。需要调用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范围内原理的可能性极小。如果第一问的题干中给定了原理所在的范围,比如2011年第34题第一问“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规定了原理应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人与自然关系”范围内,答题时就不要调用此范围外的原理。如果第一问不但规定了原理所在的范围,而是直接给出了原理,比如2013年第34题第一问“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那么答题除了要将原理阐述清楚,还需要将原理中涉及的概念定义答出。这一题就需要答出“认识”和“认识主体”的定义。
能否指出材料案例中的哲学原理是答题的关键,至于原理本身,并不需要长篇大论,完全展开,更不需要将原理涉及的所有概念、定义全部写出来,除非第一问直接给出了相关原理。除了最后一问不需要结合材料外,其余都是要在给出原理后适当结合材料。但是结合材料的分值并不高,主要的评分点还是在罗列原理上,而且结合材料并不需要太多笔墨,实际上就是把原理在材料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再提一遍,点到为止。
历年考研政治的主观题都有其特有的设问和回答形式,通过对其设问形式的分析,对标准答案的解析,准确了解考研政治主观题的评分点所在,可以让考生的复习事半功倍。
冲刺阶段“马原”主观题答题方法:
无论设置三问还是两问,最后一问都是考查从前面设问中抽象出来的原理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一问就变成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考查,没有经过专门的哲学训练,我们一般比较擅长由具体到抽象和由具体到具体的思维,不太擅长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所以这一问的难度就比较大。从标准答案和评分点来看,这一问其实并不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情况去演绎。这个一定要注意,答题时不要真的根据自己的实情去演绎,也不要胡乱联系材料。这一问的回答实际上还是在调用和罗列原理,只不过这一问的列原理表述方式和角度不太一样。比如,如果调用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原理,那么应该表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说这一问不能直接调用原理本身,而应调用原理的方法论部分。或者也可以直接调用与改造世界相关原理,比如“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等。
从标准答案和评分点来看,马原主观题应对的核心问题就是调用和罗列原理,这些原理在教材和讲义上都有。所以大家应该回到书本或讲义,把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原理挑出来加以准备,特别是原理的名称和对原理的概括性表述。如果你连原理都不知道,那么拿到题目也就完全不知道从何调用。
评分点和标准答案的区别在于评分点的尺度要宽松得多,它会给出好几套答题方案,都是给分的。在原理方面,它会给出相当数量的原理,只要学生答出其中一条,就会给分。所以学生答题时罗列原理和评分点给出的原理比照,是多对多的关系,不是多对一的关系,得分的概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