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初试+复试经验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1406发表于2014-10-31

[摘要] 先说说本人初试成绩吧,媒介经管,英语67,政治75,专业一117,专业二120,总分379。非高分,不喜勿喷。本人经验心得:乐观积极的心态,笑到最后的人才笑得最美。不要因做题成绩不错而自满,更不要因一小段时间的心情不好而自弃,重在坚持。

先说说本人初试成绩吧,媒介经管,英语67,政治75,专业一117,专业二120,总分379。非高分贴哦,不喜勿喷。

毕业于一普通一本学校。5月决定考研,5-7三个月主要阅读一些有关专业、法律和经济学方面的书籍,一是作为知识积累,二是还无法一心潜入指定材料的学习。

下边分别说说我的各科复习吧:

专业二学习:兴趣之事,快乐充实

新闻

我本科是新闻学,所以对于新闻的复习不会觉得陌生,新闻业务方面的东西基本没有看,武大也很少考过这方面的内容(有一年考过“用事实说话”);新闻理论,实话说也差不多退还给老师了。

我参考的资料是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陈力丹的《新闻理论十讲》,还有李卓钧的。李卓钧老师的某些观点和老李不尽相同(如对“新闻”的定义),如果遇到这样的考题,个人认为尽可以把两位的观点都写上去,事实上,现在界内很多名师都对老李的这种定义提出了不同见解,大家可以找来陈力丹的《解读新闻传播学2011》看看。

7月前,做好了专业三门课的笔记,是在看了两遍书的基础上、按照书的脉络做的,传播和单向度没有较多的技术性,新闻反倒是做了三个版本的笔记,最后一个版本是按专题来的,比如比较热的新闻价值、新闻真实性、新闻娱乐化等,每一个专题后会留有一定的空白,然后结合借来的专业书和论文不断充实新闻学的笔记。到12月份,下载了一些名师最新新闻的论文,也把它按小专题做成笔记,比如公民新闻、公共新闻、微传播等。

9-10月两个月是作为自己巩固专业的,一直就是拿着笔记本翻来覆去的看,然后再结合南周评论版块和借的一些专业书籍。10-12月是最关键的厚积薄发的三个月。

个人认为,新闻的复习就是一个笔记+时事新闻,每晚都会开电脑看新闻,看看相关的评论。到11月开始就是狂背。还记得一个人站在三教五楼的楼道上,顶着寒风背书的日子,用“饥寒交迫”四个字形容最适宜不过了。直至考专业课的前天晚上,我仍坐在自习室静静地看书。

说说我在8月前看过的书吧,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李彬的《媒介二十五讲》、《中国新闻社会史》、陈力丹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等,这些书完全是因为自己兴趣看的,一直觉着不是为考研而考研,想好好利用考研的这段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这些都是自己做了笔记的。

传播

之所以跨考传播,是出于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传播就业面更广。这个问题,在专业面试时老师也问过我。

传播学的复习不是很难,我没有看《传播学引论》那本书,听说它和郭庆光的那本有些观点不同,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我就是完全看郭的,然后加上上边提到的那些书和相关论文。郭的书真的是翻来覆去的看,划得乱七八糟,可惜的是我的书不是买的最新版本,没有新闻构建、第三人等章节,后来是借了和我一起考武大的同学的书,将缺的知识点补充在笔记本上。

传播学的笔记做得也比较详细。看郭的书可以结合单向度一起看,我还把单向度的某些知识做成小卡片贴在郭书的相关章节,这样背起来可以连带记忆,答题时也能让答案更有深度。跨考(尤其是非新闻专业)的童鞋可以先看童兵的那本书,结构比较简单清晰。

单向度

最令我头疼的就是它了,因为刚开始看的时候基本上看不懂,好在它是以人物为纲,结构清晰,笔记就按照它的结构来就行。我是在单向度看了差不多4遍才开始做笔记的,刚开始不想做,因为抱着侥幸心理,觉着它不太可能会考(最终初试时真没考,觉得太幸运了),后来同我一起考武大的那位同学劝我不要存侥幸心理才做了比较全的笔记。

专业课的复习,对我而言因为是自己兴趣之内的事,心甘情愿去做便觉得并不是件难事,难的一是要坚持,不仅要坚持每天去自习室坐上至少8个小时,更要坚持每天都要保持一定时间的有效学习,直至走进考场。二是要关注新闻,每天给自己一定时间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看报,看看新闻和相关评论。三是要拓展知识面,武大的考题众所周知是比较灵活,这是件好事,如果是考太死的东西,大半年就那几本书狂背下来,考的是记忆力,个人认为不能真正体现真实水平。

我在以前的一些帖子上也看过说要收集武大学生课堂笔记什么的,我是没做过这种事。参考书摆在那,相信每人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再结合界内一些名师的论文和其他着作,是可以搞定答题的。与其将时间花在到处搜集可有可无的资料上,还不如啃啃参考书、读读课外书、狂狂新闻网来得划算。

专业一学习:痛,且不快乐

觉得痛,是因为不喜欢语文(我买的是第三版),主要是83篇文章每篇要背什么思想背景、艺术特色之类的,而且今年还增加了难度,是跨篇目考察联系,并非考察单篇文章的艺术特色之类的,这就要求有一定的文学知识积累。

我的方法是一个字:看。从备考一开始,每天花一定时间(刚开始是一个小时)看,反复的看,只看文章,当做小说一样儿的看,即便有些文章是以前学过的。到9月份开始,看了文章后还要多看几遍【提示】和艺术特色什么的,不会特意去背,而是车轮战阅读,每天有两个时间档,上午和晚上,每个时间档最多的时候也就1个半小时。我的大部分文章都思想背景、艺术特色之类的做好笔记,结合笔记和书一起看。

为什么强调一定要看文章?答题的时候,如果你忘记【提示】和艺术特色之类的,可以自己编,言之有理即可。这次考试,我有两篇文章是全然没有背过的(有所思和上山采蘼芜),只是看了文章,答案全是自己编的。

我没有看过语文导读或者其他文学史之类的书籍,但是这次考试考了什么诗经、左传之类的(记忆不是太好,反正是比较宏观性的知识),大学语文上是没有的,可想而知我的答案也是凭借高中学的残缺不全的东西编的。所以,为保万全,有时间的童鞋平时还是多积累点文学常识吧,大学语文导读可以借来看看。

这次考试中还有一篇苏雪林的文章,当时一看就傻眼了,因为看见自己有三篇是没有背的,苏雪林的这篇没办法,是真没见过,不过自己没见过的不一定别人就见过,所以心态还比较好。

政经和法律比较简单。政经方面,个人认为比较走运,没有背多少题目,但考的几个都背了;至于那个通货膨胀(好像是的吧),这就要得益于自己之前有看过经济学方面的书了。还有一道题是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这个我答的是政治大纲上的东西,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这几本参考书不是很厚,法律那本前面几章关于宪法什么的可以不看,后边几章背一下几点几点什么的就行了。

【专业答题】

1.先做名词解释,然后将书本上的知识点按条答好,然后再答自己课外积累的知识点,专业二最好可以联系实际材料和时事热点答题。

2.语文,先分别解析题中的两篇文章再做宏观答题。

英语

从备考开始就一直看单词,我用的是星火的网络记忆法那本,看了不下6遍吧;后面阶段就是看真题书上的单词,一直到11月份结束。我英语底子不是特别高但比较稳,四六级都只有490左右,阅读和写作分数一直比较平稳。

5月开始,每天早上会读大学英语培养语感;

5-6月做了张剑的阅读理解,作为热身;

7月开始做真题,早上也改为熟读真题阅读,真题用的也是张剑的那两本。

第一遍是完整的做一套,然后看长难句、记单词;

第二遍是只做阅读,分析真题解析,然后翻译阅读,力求弄懂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单词;

第三遍做新题型;

第四遍做翻译,会将整篇翻译先抄下下来,当做练笔,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笔翻译成中文,再用红笔改;

第五遍弄作文,用的资料是好友旭给我复印了新东方的真题作文,到12月份每天背一篇,每周自写三篇,背了差不多6篇大作文、4篇小作文吧,然后开始自己写模板。自己写的作文要认真改,看模文要注意它是怎样展开思路的。

完型就是在平时的晨读中积累语感,没有做专题复习。

拿着真题不知道如何去分析的可以听听宫东风的真题解析音频,虽然他口语不咋地,但可以让你觉得幽默轻松。

今年的翻译比较难,我是放在倒数第二作答的。在平时的模拟中,要注意形成自己最佳的答题顺序,我以前就是拿着试卷从第一题做,考试时是按阅读、新题型、作文、翻译、完型来做的。

可以选择3套左右真题不做,到最后做真题模拟。我最先没有想到这个,后来模拟的时候做的是90年代的真题。

【英语复习的几点感触】

英语基础不是特别好的童鞋,必须实打实的一步步复习,没有捷径可走;

每次练习,不用去纠结那好看或不好看的分数,那些都是浮云;

好好利用真题,长难句、阅读、单词等,真题分析那本书一定要吃透。

政治

10月开始看大纲,大纲上的每个字几乎都看了5遍,边看边做1600题;错了的一定要找到大纲原文。

11月底丢掉大纲开始看大刀书,反反复复的看、记,这本书极力推荐使用,非常方便,请不要买复印的;这前俩阶段搞定选择题。我考试时出现多选题模棱两可无从选择的情况,就是看书时没有“咬文嚼字”的后果。12月开始背,刚开始背的是大刀书的一部分大题,后来各种资料出来了背的是启航20题和肖秀荣四套题。

政治没什么捷径,那些不背的人有,可惜是少之又少。

复试

这次媒经管复试名单上有22人,真正复试时只有19人,其中四个小语种的,其他3个估计是调剂到专硕去了。

今年复试有三个流程(和往年基本一致):英语面试、专业笔试、专业综合面试。

29日上午(最好在8:30老师上班前赶到)先去新传院报到、交费(¥100)、领复试通知书,然后马不停蹄的赶去校医院缴费体检(貌似是¥35);下午新传院英语面试(没有听力考试),按准考证号四人一组,先抽取一个topic,在旁准备5分钟,然后说5分钟(没有督导团在的时候是这样),老师没喊停不要停,切忌冷场。不要在乎自己说的内容,主要考的是你的英语口语。只管大胆的说,听说此轮一般不刷人。

30上午8:30前赶到新传院,然后每个方向的童鞋各自抽签,按照抽签顺序面试。比较搞的事是,我抽了三次,分别抽到19号、16号,最后是第6号,哈哈,可以在上午就结束所有考试,下午便赶紧买票,第二天就回湖南了。

面试老师5个,旁边一个研究生学姐做记录。新传院的老师都非常的友善,不会故意刁难学生。我记得27号下午,我去新传院踩点,在三楼碰到一研究生学姐和一老师,她们都很友好的点头微笑。面试开始先是自我介绍,然后回答老师问题。自我介绍不要给自己挖坑,遇到不懂的问题,态度诚恳谦虚,然后尽量往自己准备的问题上靠。我准备的问题老师基本没问,只是问了我的本科学校、为什么从新闻跳到媒经管、我的实习经历之类的。

这次的笔试比较死,基本上都是书上的,只要多看看书就行。有心的童鞋可以综合分析一下近几年的考题,缩小复习范围。

总结我的备考经验:

1.坚持,不仅要坚持每天去自习室坐上至少8个小时,更要坚持每天都要保持一定时间的有效学习,直至走进考场。

2.拓展知识面,我们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好好抓紧这几个月的时间多多充实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3.有一个坚强的考研团,我有一个考研团,5个人,每个人考的学校和专业都不一样。刚开始我也是打算一个人战,越到后来才发现研友的重要性。我们5个人每天都会去另外一栋可以大声背书又可以遮风避雨保暖的自习楼背书,真的是背到看到书就想要吐的地步了。

现在我们5人都在等着复试结果。

4.要有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我的自习桌上有一个日历,每过一天便划掉一天;还有一个小备忘本,上边有第二天、这几周、近几个月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每天总结任务进度。小计划可以随时变动,大计划最宜稳定。

5.乐观积极的心态,笑到最后的人才笑得最美。不要因做题成绩不错而自满,更不要因一小段时间的心情不好而自弃。暑假、9月、12月底三个时间段都是容易情绪焦躁的,暑假最好在学校,有学习气氛;9月会受到找工作的同学的影响,不停不关注是比较好的办法;12月底我就出现了看不进书的情况,总想着快点考,考前一天晚上我还看了一晚的杂志。

考完专业一,中午休息的时候,我躺在床上哭,考虑自己要不要继续考下去,因为一拿到专业一的试卷时,我傻眼了,三道题没见过没背过,苏雪林那篇完全是编的,作文没写满800字。那是就觉得自己没戏了,后来想想专业二自己复习得还不错,还是上了考场。

备考的最后阶段好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到最后基本你的知识已经饱和了,怎样将学到的东西展现在阅卷老师面前,就看各人心态了。我的四门考试,除了政治时间充盈外,其余三门都是在老师要封卷我才停笔,每题都写得满满的,即便是在最后几个字,我的思路都还比较清晰,没有出现紧张的情况。所以觉得自己初试成绩还不错,心态是很关键的。

很多人都说武大复试黑,对本校的学生的保护主义、更青睐本科出身好的童鞋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每个学校都要尽力保证自己的招生质量,这无关黑不黑。我在报考武大前,被很多人破过冷水,原因就是它黑,可根据我自己的经历,这些都不是。想报考武大的童鞋,完全没必要被这些话挡住了脚步,“高分才是王道”,初试分数高了,复试好好表现,就算人家想黑你也没法。那些四级没过、本科是普通二本的学生一样辉煌在武大新传院。

【我的时间表】

10月前:

7:00起床,中午在寝室休息1小时,下午2:00开始,晚上到10:40

每周六休息一天,必看节目《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

10月开始:

提前至6:40起床,中午在自习室休息40分钟,每天自习到10:40

每周六晚上休息

自认为自己做得比较好的是:

1.没有回到寝室还看书的习惯,会开电脑看看新闻、娱乐什么的,复习生活有张有弛

2.每晚在11:40前睡觉,备考期间从不熬夜

3.每天一日三餐,好好照顾自己的饮食

4.好好装扮自己。女孩子没必要一到备考就全然忘了享受生活,我们寝室一考暨大的姐妹,自备考后就不怎么注意自己着装了,有一次回寝室(她在外租的房)差点没把其他人吓到;考研和生活是不冲突的,每天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舒舒服服的,心情好了,复习状态自然就好了。当然没必要蹬着很响的高跟鞋、涂脂抹粉的,这种具有组织破坏力的人在自习室是非常不受欢迎滴!

以下是参考书单:

(初试)606综合知识(含法律、经济、中国文学知识及基础写作):

周叶中主编:《法律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

吕有志、戴德铮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绍建主编:《大学语文》,武汉大学出版社。

《大学语文第三版》删了《凤凰涅盘》、《传家宝》、《致大海》,增了《登记》(节选)、《干校六记》(节选)、《一个长翅膀的老头》。

808新闻传播学: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卓钧:《新闻理论纲要》,武汉大学出版社;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石义彬:《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复试:邵培仁、刘强着:《媒介经营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