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2014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调整

来源:北京考试报浏览次数:1025发表于2013-10-28

[摘要] 为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在明年的专业课考试中,中国传媒大学对多个专业做出了调整。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有什么特色?考生要如何报考?记者采访了该校研招办主任张丽。

中国传媒大学2014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调整。说起中国传媒大学,几乎是家喻户晓。各地电台、电视台的诸多知名节目主持人、记者、编导都出自这所学校。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播音主持艺术学专业是该校历年的“考研大户”。为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在明年的专业课考试中,学校对多个专业做出了调整。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有什么特色?考生要如何报考?记者采访了该校研招办主任张丽。

记者:明年专业课初试中,哪些专业考试科目有调整?

张丽:在2014年考试中,学校的部分专业课考试有调整。其中,新闻学、广播电视学、舆论学、国际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5专业两门初试自命题科目为新闻传播史论、新闻实务。传播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传媒教育等4专业两门初试自命题科目为传播历史与理论、传播实务。在调整的科目中,新闻传播史论和新闻实务为150分。其中公共部分占80分,为各相关专业必答题;分专业选做部分70分,考生根据个人报考专业选择。

记者:学校有哪些学位授权点?

张丽:中国传媒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后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致力于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经过多年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目前,学校设有20个学院、4个研究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类别。

记者:明年学校计划招收多少硕士生?其中专业硕士多少人,学术硕士多少人?

张丽:明年计划招收1400人,其中专业硕士650人,学术硕士750人。

2014年学校共有84个专业招生。新增或调整的专业有播音主持艺术学、艺术史论、传媒艺术学、互动艺术与技术、广播电视学、日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物理电子学和交叉学科的艺术与科学。

记者:学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有哪些特色?

张丽: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传媒类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的全面实施,在培养机制、培养模式、培养资源优化、培养过程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媒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尤其在提升国家传播能力、发展繁荣文化事业以及对全媒体背景下的新媒体等多个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学校文化产业、新媒体、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项目。

记者:您对考生报考和选择专业有什么建议?

张丽:报考时,考生首先面临学术硕士或专业硕士的选择问题。学习比较扎实、具有科研素养的考生,可以考虑报学硕。报考学硕的考生要有科研志向,并且能负担起这份“苦差事”。而报考专硕的考生,也要有一定的学术理论基础,并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考生要认真阅读专业介绍,了解专业发展方向,结合自身潜质报考,不要只关注热门专业。各专业在学校发展大目标的指引下,或多或少都和传媒产业有关联,并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考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报考。此外,新兴的专业硕士有其特色的培养方式和明确的培养目标,也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

记者:根据往年情况,考生参加初试复试要注意什么?

张丽:按照中国传媒大学对新闻传播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及培养过程要求,为进一步选拔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知识应用能力强的合格生源,2014年学校对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初试自命题科目进行了调整,要求学生通过扎实的学习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更侧重对考生专业素养的考察。

学校通过科学设计复试环节,规范复试程序,在保证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发挥复试导师组和专业指导小组的作用,通过复试选拔出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复试分为笔试、口试、面试三个步骤。在面试环节,考生要回答考官提问。评定标准有现场反应、科研潜质、心理健康情况等。

学术型硕士侧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侧重实践应用能力和专业潜质考核。

记者:明年学校的研究生奖助政策如何?

张丽:按照国家政策,从2014年入学的研究生开始实行收费制度,学校将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收取学费并建立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三助岗位、绿色通道等多元奖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