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探索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破企业自主创新难题

来源:江苏省科技厅浏览次数:996发表于2013-10-26

[摘要] 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范围和深度都进一步扩大。合作高校实现省外高校零突破,今年就有来自北京、上海、合肥、武汉等省市的16家高校与江苏企业合作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有效整合了全国科技创新资源。

江苏省在张家港市试点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政府引导,企业引入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开展技术研发,是一种全新的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一个双赢之站。 自2010年江苏豪森与东南大学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之后,联合开展新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实践,企业和高校获益颇多。

无锡宝通带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是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获益者之一,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建站后,在行业内首次建立了输送带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开发了软件包,建成了900万平方米/年高性能输送带的示范生产,技术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56亿元,打破了国外在高品质、高附加值输送带技术的垄断。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逐渐成为一支释放科教创新资源活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生军。江苏省先后分6批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设站1606个,实现了13个省辖市全覆盖,范围涉及31所高校,覆盖电子信息、现代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建站之初即明确了研发方向与人才培养方向,并设有专门导师,设立专门联合研发与培养场地、设施,形成了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新载体,实行产学研紧密深度合作,强化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协同创新和协同培养人才的新局面。

“研究生直接进入企业,非常有利于他们专业实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夏品奇说,“是一种不错的人才培养模式。”据悉,南航已建设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69个,与企业、研究院所、地方政府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555个,培养研究生达1719人,成效斐然。

高校对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保障措施也非常重视。东南大学从“985三期”中拿出专项经费聘用兼职导师包括企业导师支持工作站建设;苏州大学将导师建站指导纳入个人工作量核算,把指导研究生解决企业难题和做出的贡献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对于企业来讲更看重的是效益,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又是不错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导师指导研究生直接进站开展科研活动,与企业的沟通更加密切,有什么问题都可以一对一的解决。”苏州维艾普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同时,高校与企业联合承担国家、省、市和企业的科研任务,帮助企业申请发明专利,这都是我们求之不得的。”

苏州维艾普新与南航建站后,联合完成的“超细玻璃棉毡的研制项目”获得国防科工局大飞机材料专项资助;“利用废玻璃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玻璃棉、芯材和真空绝热板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资助;“A级不燃建筑用真空绝热板项目”通过住建部成果鉴定,获得中国建筑材料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国推广使用;同时申请发明专利8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还帮助企业解决另一棘手难题——引才。企业招人最担心的就是招进来的人才因为不熟悉企业环境用起来并不称心。通过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研究生实地考察企业的具体情况,企业也掌握了研究生的工作能力,在互相了解的情况下,双方自愿签订合同,引才的质量和成效都大大提高。联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江苏大学合作建站之后,顺利引进江苏大学研究生8名,其中博士1名。这8人毕业之前就已经在企业工作一年,熟悉企业环境与文化,省去了适应期,直接加入企业的研发团队、参加研发项目,企业用起来得心应手。

据悉,经过5年的建设,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范围和深度都进一步扩大。合作高校实现省外高校零突破,今年就有来自北京、上海、合肥、武汉等省市的16家高校与江苏企业合作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有效整合了全国科技创新资源;合作的学科领域也从理工科扩展到人文社科类,在帮助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大力推进企业在管理、模式、文化、体制机制等全方面的创新。这种合作模式深受企业和高校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