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各个时期著作总结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1005发表于2014-09-30

[摘要] 1926年,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注意:此处是“国民革命”,非“中国革命”。1928年10月《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一、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1926年,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注意:此处是“国民革命”,非“中国革命”。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1928年10月、11月《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1、论证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2、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初步形成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2、提出了党把工作重心有城市转入乡村。

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实事求是”的文章,初步界定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937年夏《实践论》、《矛盾论》:1、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2、科学的阐明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理论基础,3、为抗日战争的到来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1938年5、6月《论持久战》: 1、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2、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3、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特点。

1938年11月,《战争与战略问题》:把长期经过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起来。

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2、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3、总结了中国革命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第一次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 2、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3、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第一次阐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1942年《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延安整风运动的的学习文件。其中,《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1945年《论联合政府》:对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进行了具体阐述。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完整的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

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1、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做了集中概括,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2、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

五、社会主义革命(改造)时期(1949——1956)

1955年,《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1、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基本经验做了全面总结。2、阐明农业合作化的基本道路、基本方针、基本政策。3、是一篇指导农业合作化的重要文献。

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

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的标志。1、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2、提出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文化建设的方针——“双百”方针。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2、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3、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和方法4、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初步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形成的理论成果。

1957年,《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通称“六又”政治局面)的思想。这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