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南开大学考研经验:三战南开 我已属你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1270发表于2014-09-18

[摘要] 对于这三年经历,我想给自己留下一点东西,给学弟学妹们一点建议和力量,也想与即将进入南开进行新的学习生活的14级新同学们共勉。这几天我会慢慢完成对这三年的痛苦、幸福、悲伤、欢乐的种种回忆,把“考研人”的精神传承下去……

对于这三年经历,我想给自己留下一点东西,给学弟学妹们一点建议和力量,也想与即将进入南开进行新的学习生活的14级新同学们共勉。

这几天我会慢慢完成对这三年的痛苦、幸福、悲伤、欢乐的种种回忆,把“考研人”的精神传承下去……

一、信念篇

之所以我想先写信念篇,是因为我认为,信念对于考研是一种重要的支撑以及力量的来源。

我是一名学渣,本科期间排名80/124,高等数学从大一重修到大四,挂科无数。2011年,我决定考本校的研究生(排名170多名的普通高校)。当时的想法就是顺其自然而已,本人为本科毕业,读研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就好像读了初中就理应读高中一样的样子。3月份,开始了零基础的学习,对于零基础怎么学,在这一篇中不做过多介绍。2012年的1月,我参加了第一次的研究生考试,得到的结果是,失败。

这可能是我在重大事情上,决定努力并且赋予行动得到的第一个失败。得到自己的成绩,苦心等到国家线,很多和自己差不多不太爱学习的同学都考上了,告诉父母朋友之后,我哭了。哭得很伤心,每天都认为这一切都是做梦,希望自己赶快醒过来。这时,我迎来了很多一战失败后,考研人的一次抉择,工作or考研。很庆幸,当时我冷静了下来,决定给自己七天的时间思考。

突然想到,当年某老师告诉我们,当面临选择时,要问一下自己三个问题:1.你可以做什么。2.你想做什么。3.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拿这三个问题来问自己,可是我每一个问题都不能给出一个答案。几天中,我慢慢的去思索这三个问题,对于学渣,我当然无法率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那我从第二个问题入手。我给自己了一个很“高大上”的回答,那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然后入手第三个问题,我得到的答案是:中国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需要的高学术理论的支撑,中国不缺少劳动力,但是缺少学术人才。然后呐,我就可以回过头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我可以做的,就是拼命把被别人落下的地方补回来,不比任何人差。

当然这一切都是一个初步的想法罢了,通过慢慢的沉淀,我认为我的想法是适合我自己的。

说到这,可能很多人都会说信仰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那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信仰并非梦想,梦想可以实现,而信仰可能倾尽终生也无法实现其百分之一,但是信仰是一颗启明星,一直追随信仰,就算永远无法触碰到那颗星辰,但是你已经在向着太阳的方向比别人走得远得多。

在这三年中,我身边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考研人”,有边工作边考研、有辞职后背水一战的……这其中,有一位同学让我记忆犹新。为了可以在学校里面上自习,但是有没有钱租房子,只能每天睡在门口建行的自动取款的大厅里,白天吃着馒头咸菜,只为了多买一本书,为了多参加一个考研班。这时,我深刻的体会到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那种心酸和情怀……在平时的生活中,新闻、电视、现实生活中见到了很多偏远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为了自己那“走出山区,造福家乡”的小小的梦想,可以拼命的读书,即使没有复习资料,没有考研班,只捧着一本又一本很多代学长学姐流传下来的教材学习珍贵的知识。想到这些,请问诸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用好身边的资源呢?

二战时,我给自己树立了三个人生目标:1.把我的“浪子回头”精神、奋斗精神传递下去,让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否选择了考研,认真的思考人生,不断的奋战下去。2.我希望以我学到的东西,造福于社会、世界。3.如果有一天赚到了一些钱,我希望帮助那些有梦想有信念,而又被生活经济条件所困的孩子们。

有几句耳熟能详的话我想和大家分享,也在这三年中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希望同学朋友们可以用心体会。当我受到挫折面临困难时,总会站起来挺起胸膛默背一遍,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当我早上起不来床的时候,把国际歌设置成闹钟铃声,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土,但是每当听到“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就会热血沸腾。当别人质问我,一个学渣就想考名校的时候,我会告诉自己,王侯将相,焉有种乎?!还有那句,永远不要委屈了自己的梦想,已经让我身边的很多人感受到了力量……

二、复习经验篇

我考的是化学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考的科目是英一、政治、数二、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1.英语

英语是我比较差的一个方面,或者可以说是很差,我希望和我一样对英语零基础的同学可以仔细看看我做过的事情,看看有木有适合自己的地方。只要坚持下去,还是可以见到成效……

二战时,对于英语比较轻视,觉得做好真题,稍微背一背单词,着重用好考研班所教授的技巧即可,考试前做了几套模拟,用技巧,阅读都可以对9~12个左右,所以也就没有对英语的学习特别上心。但是在2013年的考试过程中,不知是否很多地方规避了技巧竟然得了惊人的36分……这让我对英语蒙上了很厚的阴影……

三战,把英语放到了最高位置。二战考完试,回到家,印象中应该是1月14日吧,就开始疯狂的背单词,感谢沪江的开心词场,做了我的启蒙,一共花了23天的时间,背完了第一遍的5600余单词。

这里我对用软件背单词做一下说明。用软件背单词是有自己的优势的,譬如可以用开心的心态来背,并且有每天的复习曲线,可以督促每天背新的单词和复习,当时我是最开始从每天100个单词慢慢开始,到最后每天可以背300多个单词。当然背完第一遍之后,用软件的弱势就出来了。很多软件所给的都是选择方式,给定中文选英文或者给定中文选英文,这种方式暴露了两个巨大缺点。首先,因为选项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当你选出来之后,可能你也并非真的记住了,而仅仅只是一个有印象吧。另一个就是软件所给出的选项往往是单一的,而考研是考察的单词综合运用以及熟词僻意等引申考察。所以对于软件背单词,我仅仅把它定位于启蒙阶段。并且请各位考生切记,认准一个软件就要坚定不移的把5600个单词背完,不要听别人说哪个软件好又转头去用别的软件,从而导致花了一两个月,还是只认识了abandon。

从3月份,我开始了单词大书的背诵。其实很多考生最开始都会问,哪本书好,哪本书全……其实我对于所有的考研资料认知,是大同小异……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看着最顺眼,最有欲望背的就好啦~我当时没有选择新东方红宝书绿宝书这一类大众用书,而是选择的是华研考研的单词大书,摸着厚厚的纸张,特别有手感~这时候,要靠前面说的信仰来支撑啦~每天乖乖的背,每天都不要落下,如果你给了自己一次放纵的机会,不久的未来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所以,一次都不要给自己借口。有了软件背单词给我的一些对单词的印象以及兴趣,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刷掉了第一遍单词书,大概掌握的词汇是75%上下。

4月份,单词继续刷……这时候是开始准备阅读的阶段,对于我这样的英语白痴,我给自己选择了胡敏老师的阅读理解精读200篇。这本书不适合已经有了基础的考生,但是特别适合零基础考生的引导性学习,下面说一下这本书的优点和缺点。这本书秉着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方式引导考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增强前面对于背过的单词的运用能力。我做阅读的时候,把每一个不认识的单词或者理解的有误都拿出来,然后抄在小纸上,然后用查单词软件(这里我又要做广告了我用的是欧陆词典,这有个好处,里面可以自由的下载词库,里面有一个考研词汇和不择手段背单词的词库,会给一些背单词的口诀、形近意近单词的辨析)把这些单词都查出来,把形近意近单词都小小的写在旁边,以致每天回头再背的时候可以从一两个单词发散到10个甚至100个单词。但是这本阅读有一个缺点,后面的文章题目很多都不会遵从顺序原则,说白了就是可能第一题在第一段,第二题在第五段,第三题回到第二段诸如此类……并且没有太多适合考研的阅读技巧……反过来说,这又不失是一个优势,因为我们启蒙学习阅读,要那么多的技巧干嘛……越变态我们就越要忍耐下去,能力提高才是王道……

6月份,我开始了大众书目,黄皮书上册。这本书是真变态……对于零基础学过来的临阵磨枪选手,我真是为了这本书哭了好多次……但是依然用上面说的方法,我从4篇对5个到最后4篇可以对最少13个,甚至18~20个……好好加油,学好英语不是梦……这本书我整整做了一个多月啊!从每天两篇到后面的每天四篇……

到了7月中旬,这时候已经不是大量学习英语的时间啦而是应该搞定数学的时候……后面加油每天刷单词,顺便买一本黄皮书下册,好好研究真题……对于黄皮书下册,大部分文章读读就好,不要在乎对错……黄皮书下册,已经超越我等英语草根……

说到真题,我又要磨叽一会……请大家切记,多买几个版本的真题,每一版本的答案对比着学。真题越早做越好,因为真题是用来研究的,而并非用来测试,如果运用好,每一套真题都会给你质的飞跃,多多思考出题人的出题思路。在中国,考研无论多么高大上,终归是中国的考试,人家出题是有考察点的,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阅读仅仅是一个幌子,人家考察的是知识点,考察对于特定几种句型或者逻辑的分析能力……好好研究下这些,会让之前积累的能力在最后的卷子上有质的飞跃……这里如果要说,真的一大堆,不详细说了……

后面有几项建议:对于作文,我强烈建议朱伟作文……因为好多年都中了……尽量摆脱模版,模版是渣渣……对于新题型,我建议新东方专门讲解新题型的技巧,新题型那东西对于我等学渣不是愣读的东西……研究好这本书,想对5个不再是梦想……

最后强调一下,单词要不停的刷啊……到最后的时候,我有一本黄皮书送的单词薄册子,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基本可以2~3天刷一遍,单词可以覆盖95%+,四篇阅读不认识的单词不超过20个……

大家对于英语不要轻视,但是也要有足够的信心,我这样的零基础学渣都可以学好……

2.数学

我从二战数学开始说吧,三战时候数学的复习方式不太适合初学者……

先说一下数学应该准备的书。

必备:教材,复习全书(二李),线性代数复习讲义,660题,400题,真题,合工大五套卷。

选备:张宇1000题,最后冲刺超越135分(李永乐版),考试分析,N套模拟卷。

最佳的复习时间应该是从12月~1月开始教材的学习,但是现在已经4月份,我默认介绍4月份刚开始的复习方法。

对于数学,我想先给大家明白其应该放在的位置,对于不同的考生所报考的不同专业导致不同的专业课难度,其对于数学的重视程度以及时间的分配是不同的,譬如有一些专业课很难,建议前期应该进行扫盲学习,如果专业课比较简单,数学可以延长学习战线,这里我默认专业课为中等难度,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复习时间以及强度。每一名考生都应该明白,数学重要学习时间是从3~9月,9月份后要开始政治每天1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英语不间断性的3~4小时学习,专业课高强度6小时左右学习,所以留给数学的时间仅仅是每天3~4小时的样子。从而,9月份之后需要的是把前期积累的东西深化提高,把积累转化为得分能力的时间。所以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说截止到9月份的积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数学分数。所以我希望每一名考生都应该把数学的基础性学习压缩到9月份之前……我见过一些考生,认为数学可以慢慢学,甚至复习全书的第一遍可以做到11月……但是对于这些考生的结果,大多数不尽人意。

插播:为什么我们选择二李的复习全书呢,其实每一本复习资料都是大同小异,选择任何一本正规的复习资料都可以学得很棒,我自身做过二李的,王式安的,张宇18讲,陈文灯的,每一本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说不出哪一个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差。但是据我观察,二李的复习全书是覆盖面积最广的,选择这本书和身边的同学们讨论题目很方便。这是其先天性优势,所以希望大家别另辟奇径了,毕竟考研就一次,给自己一个大众选择吧。

4月刚开始复习数学的考生们,你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貌似不太良好我们希望的最佳复习时间是复习全书+线代讲义第一遍=2.5个月,复习全书+线代讲义第二遍=1.5个月660题=1个月,另外强烈建议其中加上张宇1000题进行刷题……所以时间不太够,尽量压缩吧……

4月份,时间不多,任务量紧迫,我们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抓住这样多的知识中的重难点以及弱化点,所以我不推荐单独开始教材的单一性学习。强烈建议去淘宝花20块钱买一个考研班的数学基础班,通过视频扫盲,然后立刻用复习全书做强化,概念不清晰的地方立刻返回教材查阅相关知识点。这一阶段,推荐两个软件,matlab或者mathematica,前者需要有一定基础,后者有傻瓜版适合初学者。通过这两个软件,我们可以计算所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任何题目,可以做二维三维图,深化对数学的感观理解。

对于复习全书的使用,有几点需要说明。首先,不要着急看答案。相对来说,现在处于复习的初级阶段,深化每一道题的理解,强化对每一个概念的认知,对后面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会的题目就看答案,即使速度很快,那后面的第二遍第三遍学习, 也是事倍功半。每一道题,最多给自己20分钟~30分钟即可,重点题目重点概念思考1~2小时都是值得的。其次,在拿起这本书之前,请给自己准备至少四种颜色的荧光笔。一种颜色划重点易忘概念,一种颜色划压根不会做没思路的题,一种颜色划有思路、但是思路有误的题,一种颜色划思路正确、但是做题过程中思路相比于答案的思路过于繁琐或者是有计算错误的题目。这样下来,你的复习全书在第一遍之后会变成五颜六色(诶,不是只有四种颜色么)……但是对于第二遍第三遍的提炼,你的速度会初期的快,效率也会特别高。再次,对于复习全书,我认为其线性代数部分编写不太好,难度偏深,不适合考研。这里我建议用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替换复习全书的线代部分。后面说的复习全书就是附加了线代讲义,后面不详细说明。

辛苦的两个多月,复习全书做完了,我们进入了黄金7月。为什么说是黄金7月呢,因为暑假时期是数学提高最快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每天进行8小时高强度的数学学习。所以我们必须把7.8两个月利用好。复习全书的第二遍依然做之前说的工作,现在你的五颜六色会给你节约很多的时间。复习全书第二遍之后,我们进入了一个决定你最终选择填空命运的一本书,660题。毫不夸张说,这本书吃透,选择填空40分钟内全对不再是梦想……如果觉得这时候时间不太够,我们可以把这本书提前到与复习全书第二遍同步进行,每天20道题即可。这时候也是一样,用三色荧光笔做标记,因为这本书我们后面还要看两遍……如果时间现在还有,那我强烈建议把张宇的1000题拿来,大多数走过考研的数学路的孩子都知道,数学需要高强度的题海战术进行提升,做数学到恶心,从此以后你对数学的忍耐性将会出奇的强大……我当初是用的660做的高强度训练,三天三夜没动地方,78%正确率……不过三天三夜的成效真是惊人,除了卷子20%的拉挡题目,所有题目一眼就有思路……(这里膜拜一下13年群里的小i神,所有题目一眼见思路,80%题目一眼见结果……)还有群里的事情,暑假期间大家都在学习数学,每天问题目的人和解答题目的人无数,利用好这点点滴滴的资源,你会收获无数……

开学了,之后的时间每天做好之前的错题以及概念的深化了解。乱七八糟的不说,这里着重说一下对于真题的运用。与英语相同,中国的考试考察的是知识点,题目也都是幌子……真题的每一道题都是一个精美的工艺品,任何模拟题都无法比拟。真题中每一句话都有其作用,多了累赘,少了不规范,所以仔细研究真题中每一道题每一句话的意思,多问问自己这句话这个条件换成其他的条件是否还能做得出?换了条件是否有简便方法?用其他的方式说是不是不规范?题目的条件限制了什么?对于真题的学习,我推荐配套教育部的考试分析,你可以看到近几年数一数二数三真题每一道题的规范写法。摸清出题人的出题方向,迎合判卷人的标准答案,请问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得高分?

对于模拟题的选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想说一点,给自己两个小时的时间做模拟,让自己紧张起来,不要幻想着模拟的三个小时与考场上的三个小时等价……

数学,我是一名高等数学从大一重修到大四的学渣,我可以,你可以,大家加油。

3.政治

虽说我一直比较反对考研班,对于第一次准备政治的孩子,我还是比较推荐的,因为政治可以在你的脑海中构建一个初步的知识构架。 所以4月份,毅然报个班跟着听吧~当作学习英语和数学的生活调剂。

政治建议从7月份慢慢开始,每天半小时,WC的时候、睡前看看即可,通过之前的政治班,尽快在9月之前把知识体系框架建立起来。

9月份,我们开始正式的政治学习了,买本教育部的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这两本还挺贵的……没啥说的,多做两遍……用之前前面说的做复习全书的方法,毕竟是记忆性的东西,多看多背也就行了……推荐徐之明的逻辑图解,可以迅速的建立逻辑构架……另外我个人,喜欢先开始马哲,这个东西挺好学的……绕来绕去一样的东西,然后是近代史。第三是毛中特,因为近代史的时间轴可以用在毛中特中,毛中特可以看成在近代史的时间轴上开枝散叶……思修法基,随便看吧……

做三个月政治的题目,看大纲,到了12月,推荐几个小册子,20天20题,28天28题任四不太推荐,很多年没人用的东西了……不过选择题可以借鉴做一做,最后一个月,把市面上的所有题目都买全吧……所有的选择题都刷掉……如果想得高分,譬如75+甚至80+,那就把20天20题和28天28题多背一背,如果只想得65左右,必备肖四……肖四是最后两周左右才出版,所有大题加一起1.8w字左右,全背下来吧,基本在最后的考试可以套用完整3道大题……

政治其实挺简单的,但是在政治上,我差点栽了跟头。并非因为政治难,而是因为前期准备不是很充分,到最后两周的时候着急背大题,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背政治上面,从而忽略了数学英语专业课的学习,直接导致总分至少下降20分……庆幸的是,最终的总分也足够了……所以建议大家把政治的复习周期提前,不要给最后半个月全方位冲刺留下隐患和障碍……

时政的选择还没说,到最后,漫天漫地的考研班,随便抓来几个好好看看即可,平时做题中也多背一背

政治是一门可以预期并且可以把握的学科,所以最后的信息渠道一定要保持通畅。想得高分不容易,但是对于一般的考生想得65左右,还是不需要太多精力的……

三、计划制定

看到有学弟在评论中提到计划制定的问题,对于每一位考生孩子的基础和时间分配的不同,制定一个统一的学习进度表不太现实,但是我这里想说明一下计划制定的方法。

每一位考生孩子都应该心里有一个数,譬如我这剩下的8~9个月对于每一科应该做什么样的书、多少本书,以及每一本书需要做多少遍,然后在细化到每一个为期2个月的周期,再把最近的2个月周期进行细化到每一天,甚至拿出最近的一周计划细化到每一小时。当你做到这些之后,你会发现可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一切已经相当的紧迫。

这里举个栗子~以数学为例,譬如我想在整个8个月的学习中,想复习全书三遍,660题三遍,1000题一遍,然后再留下两个月做冲刺模拟。再进行分析,复习全书第一遍需要2.5个月,660题第一遍需要1个月,全书第二遍+660第二遍=1个月,1000题=1个月,全书第三遍+660第三遍=0.5个月。我们这时候拿出最近的2个月的学习周期计划,譬如复习全书(以数二为例)完成整个高等数学部分,那就极限部分5天(数学除了一元积分部分以外,复习速度基本与页码数成正比),一元导数6天,一元积分8天,中值定理4天,泰勒4天(泰勒与中值定理在第一遍复习的时候不需要放在重要位置,但是在第二遍第三遍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好好研究下,对于题目的理解有重要意义),微分方程5天,多元微分学6天,二重积分6天。这加一块差不多45天左右的时间。为了学习不会枯燥乏味,每周有两天不进行新的学习,而把一周的东西进行总结复习。这样的话2个月的时间都分成了块。那我们再进行细化,把近一周,也就是极限部分进行细化到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时。

上面仅仅是打个比方,每个人基础不同,理解方向不一致,可能每一块分的时间也不一样。但是如果要做计划,一定要这样做,首先要有宏观把握,然后才能精确定位进度,并且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当然,毕竟第一次做考研计划,一定会有不完善的地方,一定要给自己一周的微调周期,按照刚刚做的计划进行一周学习之后,如果认为能力有所欠缺,或者学有余力,那我们再把整体计划进行调整。完成任务需要坚持,和背英语一样,不要给自己没有完成每天计划的借口,因为如果有了第一次,那很快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我见过太多的考生,做计划没有宏观把握,只做未来一周的计划,并且没有坚持每天完成,导致一周之后只学了别人3天的进度。切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