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占河讲义之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四)

来源:考试点考研网浏览次数:2033发表于2014-08-28

[摘要] 本文由政治名师孙占河讲解毛中特第四篇思修与法基第八讲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帮同学门巩固知识点加强记忆;童鞋们若有疑问可以关注孙占河老师的免费答疑课,孙老师会热心为大家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的。

第四节  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

2.个人品德具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二、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

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1)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道德修养有助于正确解决社会道德要求与个人选择能力和践行能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自己内在思想品质中新旧道德观念之间的矛盾,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适应社会进步和个人完善的需要。

(2)大学生提髙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的要求

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大学生应按照以下要求来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其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最后,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2.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第一,加强道德修养,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采取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并长期坚持下去,就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从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成为品德高尚的人。【1】

第二,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真题回眸

【1】(1)(B,2010年第11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是非之心,智也

(2)(B,2012年第11题)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古人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列各言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A.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D.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3)(BC,2013年第31题)一位社会学家发现大楼的一块玻璃坏了,起初他没太当回事,没过多久,他发现许多处窗户都破损了,经过调研后,他得出结论:一样东西如果有点破损,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加快它的破损速度,一样东西如果完好无损,或是及时维护,人们就会精心的护理。这就是着名的“破窗定律”。下列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与“破窗定律”内涵相近的是:

A.非知之难  行之惟难 非行之难 终之斯难

B.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C.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名师详解

【解析】考点:个人品德与才智的关系

【2】(1)试题题干中引用了爱因斯坦的话,重点阐述了个人品德与才智的关系,认为科学家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个人品格具有重大作用。该题命制的背景是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干部选拨标准的阐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项A出自《荀子》,重点阐述了实践的重要性;选项C出自《论语》,强调礼是人的立身之本,与题干无关;选项D出自《孟子》,强调智是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与题干无关。至于选项B,出自《资治通鉴》,是说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与题干一致,是正确选项。【2】(2)题干中循序渐进已经说明了要求,与之相对应的正确选项是B。

在【2】(3)中,“破窗定律”体现了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强道德修养要采用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由此可以判断BC与题干内涵接近,是正确选项。

三、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在实践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要特别注意自觉向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模范学习。

(1)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

(2)一个道德模范,就是社会上竖起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就是在群众中提倡的一种导向、一种追求。模范人物以自身的道德行为,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给人以鲜活、直观的印象,深化了人们对道德力量的理解与认同,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标准与参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的典型形象能够带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与心理感染,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无数模范人物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和先进事迹鼓舞和鞭策一代又一代人。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地区、各行各业、各类人群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模范人物。

他们虽然事迹不同,但都以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了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以对亲人的爱、对国家的忠、对事业的诚来践行和见证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伟大中华文明,印证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范。

三、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

加强法律修养,重在增强法律思维。只有当大学生能够按照法律的要求观察、思考处理法律问题,才能成功地应对和解决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

(1)讲法律。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都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如果脱离法律来思考与处理问题,就谈不上什么法律思维。其次,一项法律规定,只要它没有被修改或废除,就是有效的,人们就有义务遵守或执行。

(2)讲证据。①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法律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只有收集到充分的证据,才能查清案件事实。一般来说,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②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首先,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其次,证据要具有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最后,证据要具有关联性,即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3)讲程序。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简单地说,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程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应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做这些事情才是符合法律的。与其他类型的思维方式相比,法律思维更为关注行为的程序问题。

(4)讲法理。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法律问题的结论,而且要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住何理性的思维都应当用适当的理由来支持所获得的结论,而法律思维对理由的要求更有特殊之处。其一,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其二,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其三,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就此而论,法律思维的首要任务与其说是寻求解决问题的结论,不如说是寻求据此作出结论的法律理由——那些认同法律并依赖于法律的人们能够接受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