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占河讲义之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三)

来源:考试点考研网浏览次数:1058发表于2014-08-19

[摘要] 本文由政治名师孙占河讲解毛中特第四篇思修与法基第四讲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帮同学门巩固知识点加强记忆;童鞋们若有疑问可以关注孙占河老师的免费答疑课,孙老师会热心为大家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的。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考点与真题

每个生命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环境制约着人生,人生也是一个不断地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过程。人们只有协调好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个人自觉地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坚定自信心,并产生悦纳自我的价值情感体验,在积极进取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获得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其次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3.合理调控情绪。兴奋、愉悦等情绪有助于提高人们学习、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质量,而不满、抱怨、悲伤等情绪易使人消沉,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交往各方的学习进步、个性完善和情绪稳定。同时,健康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使同学们获得一个社会支持系统,当遇到个人一时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时,就可以及时向他人求助。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一个本质、四个原则、一个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同时,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杌地结合起来。每个人都希望在交往过程中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相待。

(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两方面的意思,“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信历来被视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

(3)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宽容对于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当然,宽容不能趋于怯懦,宽容不等于无原则地一味容忍退让,更不等于拿原则做交易,在实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善于把宽容与对坏人坏事的姑息迁就区别开来。

(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对增强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着重要的意义。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每一个人既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也能够帮助他人,因此,在交往中了解他人的困难,主动帮助他人,是交往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原则。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扶贫济困、助人为乐、雪中送炭、与人为善等古训讲的道理,在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努力为他人排忧解难,真诚地与周围的人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竞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竞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在竞争中要有规则意识,要守法守德,要讲风格、讲合作,不能把竞争与合作对立起来。

(2)正确认识合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社会越发展,人们合作的范围越广大,合作的形式也越多样。

(3)要正确地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两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四个统一)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是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着社会性。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在生物本能上,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生命生存和延续的条件;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上,也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找到途径和可能。人的这种社会性,意味着人必须经过充分的社会化的洗礼,使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1)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

(2)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是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的。因此,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3)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反之,孤立地、不联系社会需要来考虑个人需要,将使个人需要失去基础和条件,还可能导致个人欲望、个人需要的无限膨胀,最终不仅不能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甚至还可能使个人走上危害社会、违法犯罪的道路。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它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应自觉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1)个人的权利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就无从谈起。

(2)承担社会的责任并不与享受个人的权利简单对应,在道德要求上,不应把是否享受个人权利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先决条件。

(3)承担社会的责任,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为社会多作贡献,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增加,才能为人们享有权利提供雄厚的基础。个人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自我价值也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对自然的改造也存在着两面性,即人类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等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深人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