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阻拦的“二战”:再考研谁都帮不了你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812发表于2014-08-10

[摘要] “从一个不挣钱的专业到一个更不挣钱的专业,一次不成还要第二次,你确定要这么理想主义?”听说我要辞职再次考研之后,我的辅导员不远万里把我从市里召回学校,当面质问。可能他实在不愿让我的辞职再拉低数学系的就业率了。

“从一个不挣钱的专业到一个更不挣钱的专业,一次不成还要第二次,你确定要这么理想主义?”听说我要辞职再次考研之后,我的辅导员不远万里把我从市里召回学校,当面质问。可能他实在不愿让我的辞职再拉低数学系的就业率了。

“就是想学心理学。”我理直气壮。

我从来不给自己贴什么标签,理由足够简单才能最终变成行动,复杂的都只是形容词而已。可这好像只对自己起作用,说服其他人时,过于简单的理由怎么说都像是在开玩笑。于是老姐、老妈一个个通关大BOSS接连出场……

老姐:“再考研谁都帮不了你”

同是大连民族学院毕业的老姐,是时代的“宠儿”。身为计算机系的学生,虽然毕业时也为工作头疼过,但最后,居然在校门口遇到了她现在的老板,于是和寝室的好朋友一起有了份薪资不错的工作,真是准备好了,人间处处是馅饼。到我毕业时,老姐已经在这家公司做了五六年,不只是元老,更是开国功臣、大宰相级别的。她曾经的同学们也都在惠普、IBM站稳了脚跟。

于是老姐跟我每次的开场白都是:“让你在大三的时候选计算机方向就是为了现在,姐能帮你的只有这个领域,你弄什么心理,谁能帮你啊?”老姐说这话的时候,一般都是不看我,随手摘着菜,或是在案板上剁着肉,白菜断裂的声音和铿锵的菜刀翻飞声,都让我伫立在一旁,大气不敢出一个,生怕老姐回身把我扔锅里炸了。

那时候第一次考研,无准备无悬念地失败了,不考研的同学工作已找得七七八八。老姐心急,3月份就直接把我扔到了他们公司。可程序员实在太不适合我这天马行空的脑袋,老板为了奖励姐姐多年的努力工作不离不弃,居然能想到让我做人事,发挥特长去跑宣讲会,搞招聘和公司形象建立。

我在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演讲,除了开头的公司形象树立,后面几乎就是一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课了,学生反响热烈,老板很是满意,我的工作越排越满,甚至与客户谈判时,还会把我捎带上。老姐到处跟人说:“这是我妹妹,虽然这4年的数学算是白学了,但还是很优秀的。”这样赞许的下文就是,她觉得这样一家小公司的平台对于我来说太小了,请了好多同学吃饭为我开通门路,最终得到去惠普做人事的承诺。

那时候我就想,完了,学心理是没戏了。

其实就算多工作几年,再辞职考也没什么,只是觉得,在特别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是最有动力的,就像写文章一样,错过了那个倾诉的欲望,就很难再动笔了。但祸福相依,现在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老姐又如此倾心帮助,怎么开口跟她说自己想考研呢?反而把自己辞职需要的勇气,全都给挤没了。

谁知否极泰来,老姐的同学还没有兑现承诺把我弄到惠普,我们公司就先把老姐送去了日本,她的同学也再没找过我。兴奋之下,我简直是蹦到了老板面前辞职,老板没同意,也没拒绝,在我面前就拨通了日本的长途,电话另一端,老姐只一句“晚上等我电话”,声音像从冰柜里端出来似的。

晚上,老姐在昂贵的越洋电话另一头一句话不说,我在这边哭得像个傻子。沉默之后,姐姐问了一句:“为什么要学心理,想过以后做什么?”“没有,不知道以后能做什么,只是终于有一个自己想学的东西了,又觉得我确实很擅长,所以不想放弃。”“……那就去吧,但是如果失败了,你只能靠自己重新站起来了,姐能帮你的,只有这么多。”

老妈:“考所差一点的学校”

在得到老姐的许可之后,我没有一丝喘息地直接掉入了更大的折磨里。

第一次考研,虽说是自己准备不够而失利,但这在我爸那儿显然不是理由,考不上只是懒惰的报应。如果再辞职考第二次,他只觉得丢人,“还考什么,我都不好意思跟同事说。”我是有多不堪,居然活成了你都不愿意提的家伙。于是老妈只有一条中心思想:一定得念上一个,管它是什么学校,管它的心理专业好不好。

逛了各大高校的论坛,听了各路高人的分析之后,我选定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心理学院,在心理专业第一梯度的院校里,它中等偏下,对跨专业学生也没有太多微词,综合之下,我认定了这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告诉老妈之后,这个选择就始终没有落实到我的报名选项中。“要不你看看浙江师大,他们也有心理系。”“或者你看看杭州师大,也还成……”“再不然……”老妈否定我的选择,一次次向我推荐“差一点”的学校,“至少能有书读啊。”

已经9月了,还未办好离职手续的我,看着一堆要背的书,理科生的大脑模式让我感到记忆无力。加上准备辞职的压力,第一年失利的恐惧,报一所好学校的愿景,已让我感到身上有千斤重担,老妈的每一通电话都是一桶冰山雪泉,兜头盖脸泼下来,我这星星之火,不灭也没了半条命。

一次又一次,我对她说着同样的话,要考就要上一所好学校,本科是二本,考研如果不能进步,对我而言就没有意义了。老妈好像永远在听另外一种语言,或者自动屏蔽了我所有的声音,只顾一遍又一遍地打着电话,让我考虑一下那些我完全不会考虑的学校。她当年读书为什么能频拿高分,我算是知道答案了,这种完全忽略一切声音坚持不懈直到目的达成的劲头,她就想去火星估计也没啥问题。连同住的朋友都说,你这么有韧劲儿,原来是老妈培养得好。

虽然,我还在继续坚持,但在老妈每一通电话过后,都是一连几天的情绪低下,记忆力减退,书读不进,班上不起,忍不住也会去看看她说的学校,然后,欲哭无泪。

我:想忠于感觉地选一次

老姐、老妈的动摇力似大地震一般,震级爆表,还余震不断。但在10月31日,我还是早早起来,坐在电脑前,郑重其事地填好所有信息,在报考学校上填上“华中师范大学”,确认提交。

不管是老姐还是老妈,这些仿佛再也过不去的阻挡,不过是自己内心怀疑的外显罢了。心里都没有认同自己的选择,谁会支持你呢?

辞职再考,代价不可谓不大,人事工作没有喜欢没有讨厌,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开始的。或许,在毕业的瞬间,迷惘也完全地最大化了吧。早在大学入学的一次职业心理测评中,已显示我是一个凭感觉做事儿的人,学了4年严肃高端的数学,都没有改变这种属性。大二时有转专业的机会,家里想让我转到经管学院,理由是“好就业”,被我拒绝掉的理由居然是--喜欢数学。所以当我跟老姐说想学心理的时候她才会如此崩溃,说那个喜欢数学的家伙死哪去了。

在老姐公司做招聘时,见过一些“计划”清楚的人,学一个朝阳行业,找一个500强公司,但在编程中的痛苦,在工作中的不舒心,却会爬上他们的面容。人的成长或许如此吧,有的快一点,早早就知道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有的就慢一些,却还不想成为一个没有“感觉”随波逐流的人,认识自己,是一辈子的事儿吧,哪能说得上早晚呢?既然来人世晃一遭,横竖都是晃,不如想吃什么的时候就做点,想喝什么的时候就买点。想学什么,这么难得的想要学习读书的时候,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可能我也担心丢人,我也害怕丢了工作,对未知的恐惧让我裹足不前,不停要求身边人的支持与鼓励。可你的黑洞,没人会帮你填平,只有你的勇气才能将它照亮。

那年10月,在大连特有的海鲜味秋风里,我莫名其妙走遍了市里所有的小路、大街,无数次来到满是石头的海边,呆坐着,望天。远处总有渔船在晃,看不见他们从哪出航的,也不知道会在什么地方停留,但始终以一个模糊的点存在海面上,起起伏伏中,是唯一的清晰,像是我模糊又慢慢坚定的心。

在一片混沌中,既然有一点星光,就抓住它吧,失败什么的,不尝试,又如何知晓。当生活里只剩下前进的号角,那些反对的声音,便像从未出现过一样,消失了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