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占河讲义之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

来源:考试点考研网浏览次数:2267发表于2014-08-10

[摘要] 本文由政治名师孙占河讲解毛中特第三篇第十一讲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帮同学门巩固知识点加强记忆;童鞋们若有疑问可以关注孙占河老师的免费答疑课,孙老师会热心为大家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的。

第十一讲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本讲着重阐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是建国以来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邓小平与二十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及中共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意义三个方面的内容。本讲命题指向:主客观题。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考点与真题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虽然各项工作有所前进,但是党的指导思想没有实现根本改变。当时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开展揭批“四人帮”运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他继续毛泽东的“左”倾错误,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1.1977年5月10日,邓小平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其原因在于:

(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相对的。

(2)“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那回事情”。

(3)任何人都不可能穷尽真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注意和讨论。

2.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重申,“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科学命题,其内容主要有三: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个科学体系,无论从总体上还是从某个领域而言,其中各个观点、原理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所以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第二,要从精神实质方面去理解、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三,要从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入手,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3.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其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讨论明确地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继而影响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中央工作会议奠定重要基础

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讲话围绕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则和政策。

(1)针对当时还存在的思想僵化和半僵化状态,充分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法制是民主的重要保障,必须发扬民主,加强法制。

(3)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解决了一些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纠正了“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等一批重大的冤案、错案、假案,提出了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的方针。

(4)提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方针和任务。

(5)重大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克服思想僵化状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这个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的认识问题及其重大意义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3)拨乱反正的推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此后,又先后为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各族各界的代表人物恢复了名誉,复查和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同时,还采取措施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支持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等。这就为有效地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改革开放和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4)国民经济的调整

在此期间,针对1977年至1978年这两年中出现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会议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经过论证,讲求实效,使发展生产同改善生活紧密结合;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这些在科学地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保证了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我国的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着手,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二是还有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这些都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问题。

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保障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的自主权,发挥其主动性。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1.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首次提出“四项基本原则”这一概念。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2.江泽民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当今中国根本区别于历史上的封建主义旧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标志。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国家,就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根本政治意义。”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坚强的政治保障。这个政治保障就是四项基本原则。

五、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1981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