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名师孙占河经典讲义之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来源:考试点考研网浏览次数:1115发表于2014-07-25

[摘要] 本文由政治名师孙占河讲解毛中特第三篇第五讲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帮同学门巩固知识点加强记忆;童鞋们若有疑问可以关注孙占河老师的免费答疑课,孙老师会热心为大家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的。

第五讲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使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联系在一起,同时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担负着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先是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再次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并且促进国民政府北伐,很快打败了北洋军阀,使国民党成为执政党,共产党的力量也得到了发展壮大。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否则,就会葬送革命。

本讲命题指向:主客观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考点与真题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是与旧文化相对而言的,是对于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沉淀而成的旧文化的扬弃、超越。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1917年1月,爱国民主主义者、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至北京。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的刊物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新文化运动在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指引下,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他们认为孔学所提倡的三纲五常是“奴隶的道德”,忠孝节义是“吃人的礼教”,要提倡民主和科学,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就必须对孔学进行批判。当然,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对孔学的批判是充满理性的,诚如李大钊所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有振聋发聩的作用。第二,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第三,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1】

真题回眸

【1】(1)(辨析,1995年理第24题)新文化运动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答案要点】新文化运动分为五四运动以前和五四运动以后两个阶段。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质是以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因而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才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因为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成为运动的主流。

(2)(ABCE,1999年文第20题)“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在于

A.给封建的专制主义与伦理道德以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B.大力宣扬了民主与科学,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

C.为外国的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打开了闸门

D.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E.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名师详解

【命题方式】原理一致,多角度命题

【解析】考点:“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其意义。

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在于对“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性质的区分。实际上,新文化运动以五四爱国政治运动为界,五四以前称早期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质是以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因而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五四爱国政治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此后,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成为文化运动的主流。故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才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因此,【1】(2)中选项A、B、C、E符合题干要求,是正确答案,选项D是“五四”运动的意义,不合题意。

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着一些弱点。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1】

(3)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真题回眸

【1】(D,2014年第9题)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

A. 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B. 他对资本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 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D. 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名师详解

【解析】考点:文化救国的核心内容

新文化运动者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在于对题干中陈独秀把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思想变革的主体是人,因此,最合题意的是选项D。

三、俄国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1.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的启示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先例,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李大钊是从爱国的立场出发,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十月革命以后,他于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认定资本主义文明“当人盛极而衰之运”,“二十世纪初叶以后之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在同年11月、12月发表的《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两文中,他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确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9月、11月,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并且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与以往一些人对马克思学说所作的片断的、不确切的表述不同,他的这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已经具有相当完整的形态,而且得到了基本正确的阐释。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2】

真题回眸

【2】( B,2010年第9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C.毛泽东     D.瞿秋白

名师详解

【解析】考点:李大钊的历史地位。

2009年是中国的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讲话。本题的设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因此,对《纲要》而言,有重大纪念意义的事件是其考查的重点。

四、五四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00余万人。这样,五四运动就获得了比以往的革命斗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在当时,陈独秀就说,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产生。”

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在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这个由几个西方列强把持的会议,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会议给予中国的,只是归还八国联军入京时被德国掠去的天文仪器而已。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3.五四运动的过程

(1)1919年5月4日~6月3日,运动中心在北京,运动主体是学生。

(2)1919年6月3日~6月10日,运动中心在上海,运动主体是工人、市民和学生。正当学生的爱国运动面临夭折的危险时,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随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扩展到了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这时,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

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并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到运动中。特别是“六五”以后,中国工人阶级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政治大罢工,显示了伟大的力量,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事实表明,五四时期的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走上领导中国革命的新阶段。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一重大发展,为不久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第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