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占河讲义之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

来源:考试点考研网浏览次数:3012发表于2014-07-23

[摘要] 本文由政治名师孙占河讲解毛中特第三篇第四讲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帮同学门巩固知识点加强记忆;童鞋们若有疑问可以关注孙占河老师的免费答疑课,孙老师会热心为大家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的。

孙中山代表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和斗争,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其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本讲重点阐述三个问题:

第一,资产阶级改良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第二,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

第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步性和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本讲命题指向:主客观题。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考点与真题汇总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从1902年至1911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其中包括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抗租斗争,工人的罢工,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等。同时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在一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的角色。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清末“新政”的推行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望,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此后,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包括: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迫于内外压力,又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但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2)清末“新政”的破产

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正如出洋考察政治的五大臣在回国后的奏折中所说的,立宪有三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这正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目的。1911年5月,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名大臣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5人,被讥为“皇族内阁”。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事实表明,清政府已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戊戌维新运动及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的措施有关。这些青年学生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其中不少人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当时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潮流。中国留日学生最多时达近万人。有些人还远渡重洋,赴欧美留学。他们在国外更多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年春,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领导了广州和惠州起义。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在孙中山走向革命道路的同时,我国在20世纪初,又兴起一场留学热潮,留学生的人数以几倍乃至几十倍的速度直线上升。

(1)涌现一批民主革命的思想家。

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1】

真题回眸

【1】(ACDE,1999年理第23题)在20世纪初的中国,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人物有

A、孙中山  B、谭嗣同    C、邹容

D、陈天华  E、章炳麟

名师详解

【解析】考点:20世纪初,中国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人物。

本题属于直接命题,可直接得出正确选项ACDE。至于选项B,不合题干要求,是错误选项。

(2)反清革命组织不断建立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次第成立。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3)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日常工作。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中

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

真题回眸

【2】(D,1991年第2题)中国同盟会成立的革命宗旨是:

A.反对君主立宪派

B.实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名师详解

【解析】考点: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的革命宗旨

中国同盟会是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其成立之始便接受孙中山提议,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革命宗旨。这在教材中有十分明确表述。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备选项D。

A项“反对君主立宪派”是同盟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从事革命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B项实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同盟会成立以后才确立的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是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概括提出的,以后又得到进一步阐释和说明; C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则是1894年孙中山创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时提出的革命口号。此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王义。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是,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当时的革命派对于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干涉,甚至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为条件来换取列强对自己的支持。同时,他们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不过,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未能解决土地问题,因此他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产生贫富悬殊的现象,避免社会危机。为此,他希望”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但是,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真题回眸

【材料精读】

1.(材料, 1996年理第30题)材料1: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的国,主我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所以我一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民主主义,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2:(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第一方面,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第二方面,则国内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结合。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治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

(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之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  征收法及地价税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地依地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 买之。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  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 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引导工人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根据材料1,概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中心思想。(2)比较材料1和2,指出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3)对比材料2和3,说明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4)比较材料2和3,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

2.(ABCE,1999年理第25题)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

A.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B.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确立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D.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相同

E.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联系

3.(A,2014年第10题)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民主义的政纲

A.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B.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D.把民主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

【答案要点】

1.(1)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反对清朝的贵族统治,建立汉人当权的统一的民族国家。民权主  义的中心思想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中心思想 是用”平均地权“的办法防止贫富分化与对立。

(2)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表现在: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进一步提出了普遍平等的民权的主张;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提出了解  决办法。

(3)因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仅有民主革命的纲领,而且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名师详解】

命题方式:考点一致,转换题型,重复命题。

考点:新、旧三民主义基本内容 、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异同之点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第1题材料1中,主要阐述了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民族主义是反对满族的贵族统治,建立汉民族的国  家;民权主义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通过核定 地价的办法实行平均地权。

材料2主要阐述了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  增 加了普遍平等的民权内容,即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民生主义 ,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即”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材料3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通过劳农专政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反帝反封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此民主革命纲领同新三民主义又基本相同,不同之点在于有无实现共产主义之最高纲领。正因为有相同之处,故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2、3题是对第1题(1)的重复,详细内容不再赘述。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坚持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实现土地国有,平均地权等三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投入这场论战的还有其他十几种报刊。

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但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比如,他们主张推翻清政府,但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作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只是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来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他们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否应该改革的问题也是语焉不详,并且反对贫苦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已有“。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真题回眸

【材料精读】

(2012年第36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变易,而欧洲之人种胥治化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到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得不革命。“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2:”一百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1.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5分)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5分)

【答案要点】

2.(1)从世界范围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民主革命已成为世界潮流;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王朝的腐朽无能,使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清王朝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革命的目的不只是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而且要在中国建立共和制度,因此即使是汉族人当皇帝,也必须革命。(5分)

(2)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开创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先生建立民主共和理想,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振兴中华的理想,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5分)

【名师详解】

考点: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实质;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

本题的第一问属于直接命题,重点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的必然性。由此,其关键答题点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本题的第二问是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与孙中山的关系。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既然是继承者,那么,就要围绕着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来进一步这个问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