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名师孙占河经典讲义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指南(上)

来源:考试点考研网浏览次数:1078发表于2014-07-18

[摘要] 本文由政治名师孙占河讲解毛中特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指南(上);童鞋们若有疑问可以关注孙占河老师的免费答疑课,孙老师会热心为大家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的。

第一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指南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它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历史;也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中国现代史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它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线索可用“一、二、三,四、六、八、十”来表示

1.“一”是指一个“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纲”者,线索也,“要”者,结论也。因此,在复习近现代纲要时要注意对历史结论的识记。

2.“二”是指两对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两大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其中,

◇在中国近代史部分,“两对主要矛盾”是指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两大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3.“三”是指“三件大事、三条道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三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功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其中,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人民战争,首先和主要的,就是要发动和组织广大的农民,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创建抗日民主政权,逐步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先进的革命阵地。中国共产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农村,在新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条件下,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四”是指“四个必然选择”。中国革命、建设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

5.“六”是指“六个重要”,即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节点、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线索、重要历史结论、重要历史意义。

6.“八”是指“八个关键词”。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原因、局限性、意义。

7.“十”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十段历史和十个历史转折点

◆毛中特第3—4章,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要与1921—1956年的历史结合起来看。毛中特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要和纲要部分1956-1966年的历史结合起来看,以实现史论结合。

二、贯彻1840—1921年的历史的两条主线:侵略与反侵略;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

(一)侵略与反侵略

1.侵略。(1)鸦片战争(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的权利、美国和法国强迫中国签订的条约)

(2)中法战争(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次取得胜利又失败的战争)

(3)甲午战争(120周年,日本获得了资本输入权,清政府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甲午战争的失败,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开始。代表人物:梁启超、严复、孙中山。注意: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4)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西方列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获取驻军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中国没有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原因。

(5)怎样看待西方列强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这是列强侵华的客观后果,决不是主观愿望,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为此,采取种种措施阻止中国建立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共和国的愿望。这也是孙中山提到的学生一直向老师学习,老师不但不帮学生还打学生的缘由。

(6)新出现的两对阶级: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所办的企业)、民族资产阶级。

(7)出现了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9)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最主要的革命对象)

(10)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其中,第二个历史任务是第一个历史任务的归宿和目的。

2.反侵略。(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第一次反帝)

(2)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建),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3)义和团运动。(最大的反帝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中国没有完全变成殖民地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的坚决反抗。

(4)辛亥革命(反封建)。局限性: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导火索: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

1.民族意识的觉醒。(1)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王韬、薛福成等

(3)严复:救亡抉择(中国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4)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2.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

(1)农民救国之太平天国运动。新大纲5年来未出题(2010)

(2)技术救国之洋务运动

第一,性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第二,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

第三,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第四,口号:自强(军工企业。形式:官办、商办、官督商办);求富(厂矿);培养人:学校

第五,失败原因:封建性、买办性、腐朽性。

(3)制度救国之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向日本学习)

第一,舆论宣传(自我宣传,与对手论战—三大口号—实质)

第二,建立组织(强学会),提出变革(革命)纲领

第三,实施变法(革命)

第四,失败:客观原因—敌人太强大;主观原因——自身局限性

第五,派别对立:维新派PK顽固派

(4)制度救国之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英美国家)

第一,革命主体—“人”—民族资产阶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第二,宣传:自我宣传—代表人物及着作—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与对手论战(保皇派)。

派别对立:维新派PK顽固派;保皇派(维新派)PK革命派。

第三,建立组织—中国同盟会

第四,明确革命纲领(革命目标)—三民主义(新旧)及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第五,进行革命

第六,革命成果—是一场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革命。具体是:建立政党、颁布革命纲领、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立中华民国。

第六,其成功的地方和失败的地方是什么?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花: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果:对内没有完成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人民解放,对外没有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5)文化救国之新文化运动

第一,人物:陈独秀、李大钊

第二,口号:民主与科学

第三,影响及局限性

(6)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