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专业选择:要兴趣还是要“钱途”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1130发表于2014-06-27

[摘要] 又是一年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了,是坚持考本专业还是跨专业,很多同学仍存疑虑,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如何把握专业的选择,是深入学习本专业,还是从头来过,磨刀不误砍柴工呢?为什么同学对自己跨还是守拿不定注意,很大原因是对自己的实力到底如何拿不定主意。

又是一年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了,是坚持考本专业还是跨专业,很多同学仍存疑虑,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如何把握专业的选择,是深入学习本专业,还是从头来过,磨刀不误砍柴工呢?为什么同学对自己跨还是守拿不定注意,很大原因是对自己的实力到底如何拿不定主意。

一是正确的为报考专业定位。考生在报考专业时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准确地为自己定位。根据自己的专业素质与学习能力来选择报考方向。部分专业总报考人 数多,但并非所有学校的竞争都很激烈。参考专业报考竞争力时,不宜仅以报考人数来判断专业的冷热程度和竞争激烈程度;不应该盲目地跟从报考所谓的热门专 业。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准确地为自己定位,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一般来说,多数人考研还是为了一个文凭,为了毕业后找个更好的工作,因此,还是想选一个 比较“热门”的专业。然而问题在于时代发展很快,而且往往出人意料,一些专业也往往跟着时代的需求变化而变的前景难测。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正确的判断一个 专业的发展前景呢?关键还得根据社会的发展来判断人才供求关系,以及看专业本身的教学情况。把握经济和社会的宏观走势,判断社会各行业微观需求。例如,未 来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因此像计算机这样的人才很长一段时间内肯定都是走俏的。再比如,中国目前第三产业急需发展,因此像金融、贸易这类人才短期内不会饱和。大家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下自己选择的专业是否合理:

1.认真分析行业情况,考察需求总量

有些行业人才需求伸缩性很大,向其它行业渗透也很厉害,因此短期内很难饱和。例如法律专业,除了司法部门,其它各行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都在逐渐增大,社会对法律人才的总需求极大。而其它一些专业性比较强、分界明显的专业,就总会有饱和的时候,例如外贸人才。这时,你就需要大致了解这些专业目前缺口多少,每年毕业生量又有多大,会不会几年后就出现人才过剩。

2.参照国外情况,发展的眼光看专业

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各个国家在发展的近似阶段对人才的需求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相似性。因此,发达国家的今天可能就是我国的明天,那么看看他们的专业人才需求变化情况,可能会有借鉴意义。例如,西方心理咨询业务如日中天,而据有关报道,中国目前心理有问题的人一点不比美国少,只不过暂时还没有闲钱和意识。等再过十数年,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因此心理学专业应该是大有前途的。

3.实际考察,看专业办学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学校的所谓热门专业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根本就不具备相应的师资、经费和条件,仅仅为了赶时髦而开设。如有些地方性的师范学院开办什么金融专业等等。这种专业,考进去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耽误时间。

二是正确的认识自身的能力水平。无论做什么,兴趣是关键。只有选择了自己立志研究的方向,从近处着眼来说,考生才能将漫长的复习过程坚持到底; 从远处来说,才能在未来的研究领域或事业上有所突破。总言之,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可能将决定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实力。只有既认清形势,又认识自身实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各个专业有自己的学科范畴,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在知识体系和结构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在专业课上面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早下决心,早定专业,早下手进行复习,才有可能减小学科跨度之间的距离。专业和招生单位的不同搭配就形成了报考的4种基本模式:本专业本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跨专业本校报考,跨专业跨校报考。不同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下面提醒下广大考生选择专业时需要规避的几种毛病:

鼠目寸光:判断专业如何,就业前景好坏,是否有市场,只看眼前。时间过得快,专业胜衰更快。几年工夫,足够从大红大紫落到无人问津。大三起码要大概地看到研究生毕业时专业的发展趋势。人云亦云:缺乏自我认识,没有判断力。明明读懂一个法律条文都要花上半天,看到别人一窝蜂报法律,自己也要去凑热闹。急功近利:绝大部分情况下,选择专业其实主要依据的就是“功利”标准。但凡事不能过头,太急功近利反而欲速不达,因为那样会蒙蔽你的眼睛,造成专业选择上的失误。

对专业选择没有正确认识:计划经济时代,一个人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去什么岗位,都是很死板的,而且往往一辈子不动。今天,所学专业和就业去向已不再死板地对接,学语言的去了公司,学哲学的去了企业,都是很常见的现象。而且,职业生涯早也不再从一而终,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据对北京地区高级白领的调查表明,98%的人有过跳槽经历;62%的人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原先的专业无关。许多知名企业的老总并非企业管理专业出身,相反倒有不少哲学、中文的毕业生。因此建议:选专业不要抱着“一辈子跟定它了”的想法,看开一些。其实,不论哪个专业,关键是要搞出点名堂来。只要有成就,其他一切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回报都只是水到渠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