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高职学生首设学位制度 可升研究生

来源:华商晨报浏览次数:1141发表于2014-06-23

[摘要] 近日,中国政府网转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称,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近日,中国政府网转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决定称,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湖北1103名高职生获“工士”学位

据了解,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授予2014届1103名毕业生“工士”学位证书,他们成为我国首批“工士学位”获得者,这是国内首所高职院校试水为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授予学位。

建立“工士”学位制度(试点)是湖北职院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的改革探索。结合目前高职教育生源多元化及学校实际,及国外和中国香港地区学位制度中设立第4层次学位即副学士学位的做法,为将来构建“工士-学士-硕士-博士”四级学位体系做准备。

为职教学生授予学位,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位体系有效对接,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

“工士学位”倡导人之一、湖北工业大学教授李梦卿表示,湖北职院率先为高职学生颁发学位,不仅可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添其对职教专业与技能的成就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更是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有益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

根据决定,到2020年,将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决定还指出,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总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

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

决定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

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

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说法不准

“打通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说,过去很多人把职业教育看做“断头路”,而今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职教生的选择更加多样,成长“天花板”终将打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包含哪些创新举措?受教育者将如何受益?葛道凯针对这些问题作了解读。

职业教育包括本科、研究生,再不是“断头教育”

决定:对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进行了进一步界定,重新划分了我国的教育体系。

今后的职业教育将包括高中、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几个阶段,还要有与职业教育特点相符合的学位制度。

解读:这不仅使职业教育的层次丰富了,也使职业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发生了变化。

以前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现在是技术技能人才,也可以理解为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这样一来,职业教育再不是传统观念中的“断头教育”、“次品教育”。

不仅如此,决定还强调职业教育要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作用,这将使高素质劳动者的优秀基因不断传承延续下去。

企业办学应接受实习生

决定:首次提出企业要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并将以政府购买服务或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支持。

解读:我们旧有的观念往往是办教育是学校的事,而这一次明确,办职业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企业的事。企业办学不应狭义地理解为出资兴办学校,还应包括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如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接受学生实习、派遣技术人员讲实训课等。过去的改革探索已经证明,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解决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问题以及职业教育的出口问题,也满足了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

本科职业教育要分类推进

决定:要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也就是通过招生、评价、投入等机制,引导一批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

解读:近期有媒体报道的关于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说法并不准确。在现有情况下推动一批本科学校转型,这些学校可以是历史悠久的,也可以是新建学校,但前提是要实现分类管理,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

今后基本走向是将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

奥地利:近80%适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

据2010年奥地利经济教育研究所发布的数据,近80%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选择进入职业教育体系。

奥地利《学徒法》规定,在职业学校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将进入企业实习并获得学徒工资。这些学生一旦毕业,也意味着学徒期满,之后学生实习的企业有义务雇用其至少3个月。因此在奥地利,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存在一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即便选择了职业教育,学生们也可以在职业教育的最后一年,有针对性地增加“综合性科技”知识课程,毕业后依然有机会进入高等专科大学甚至综合性大学,读取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德国:企业承担职业教育大部分开支

2013年3月德国发布的25岁以下年轻人失业率仅为7.6%,很多人认为归功于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

“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就是学生一半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体系可以让学生学习联系实际,学前与企业签订协议,学习期间同时获得工作经历,还可挣到实习工资。

在德国,企业承担职业教育学制的较大部分开支。

这样,学生从十五六岁开始便进入就业体系,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国家教育经费。企业负责承担学生在企业进行职业培训的所有费用,并向学生支付一定的生活津贴。

日本:职业学校学生应聘公务员不受歧视

日本的职业学校以私立为主,但可以根据国家公共培训计划的大小从政府部门获得相应的经费。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文部省为专门学校毕业生颁发“专门士”称号,相当于准学士学位,在学生继续深造和应聘国家公务员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