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梦想 3年备战 只为一个承诺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1287发表于2014-06-19

[摘要] 在这个跟随的年代,坚持本我,不随波逐流看起来是那么难能可贵。面对考研,我们不禁自问,是心头一动的冲动,还是思虑良久后的笃定?为了考研,我准备了3年,而这却是一个酝酿了10年的梦想。

在这个跟随的年代,坚持本我,不随波逐流看起来是那么难能可贵。面对考研,我们不禁自问,是心头一动的冲动,还是思虑良久后的笃定?为了考研,我准备了3年,而这却是一个酝酿了10年的梦想。

我欠父亲一个承诺

2011年3月末,凌晨的长春,窗外的积雪尚未融化,呼啸的寒风拍打着窗台,啪啪直响。寝室里静得能听到砰砰的心跳,不大的寝室里4个人围着一台笔记本。我一遍又一遍地刷新网页,站在我身后的兄弟也死死地盯着电脑屏幕。距2011年考研结束两月有余,五道口金融学院出分的日子蹒跚而至。同样紧张的心情催促着每一个道口的考生在同一时间涌进网站,脆弱的服务器几近当机。

“网页刷开了!赶紧填信息,哥手里都是汗了。”身后的一声喝令让我起了一身鸡皮。

网页一点一点从黑白到有了色彩,一个分数缓缓地从网页里挤出来:394。

瞬间,寝室的气氛变得凝重。

之前,已在论坛里得知分数线为400分左右,线上线下的纠结最噬啮人心。分数出来了,每个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们也深知这几个月我所有的付出。没人知道该说什么,或许他们知道我不需要安慰。

我合上了电脑,笑着说:“走吧,好久没喝酒了!”

凌晨两点,迎着寒风飞雪走出寝室。

酒入愁肠,人已微醉。一个兄弟问我,这么些年的努力没能兑现,你值么?

值么?我苦笑。

我的思绪飞回刚上高中的时刻。

高考前,在《求学》上看到过一幅复旦的照片----《雪夜的思想者》,静默的夜、微弱而暖煦的黄色灯光,整个画面氤氲着宁静安详的氛围。那年的志愿我填了复旦,可惜我以5分落榜。受伤如斯,复读时,我转变了目标----折桂人大金融。可2007年我发挥得甚至连一般都算不上,最终以2分之差与人大失之交臂,尽管那年我超复旦分数线14分之多。

家人希望我继续复读,但我觉得累了,拒绝。父亲说:“为了你自己、为了咱家,考个好大学吧!”我摇了摇头,“读二本我也不后悔”“你考了620多分!除了北大、人大你哪儿都能去,你不可惜么!”“不!”……

最终还是因为我的坚持,而来到了这个位于北国的二本。

大学四年,父亲的那句话总是在我耳边回荡。慢慢地,我开始不断地问自己,我是不是欠父亲一个承诺?

正因如此,我才在备考时,能够坚持每天最多只睡5个小时。每当累的时候,我都会对自己说,你还欠父亲一个承诺。寝室的兄弟,都知道我的失败与坚持,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如此执着。

“坚持这么多年,你累么?”

桌上的烤串滋滋地冒着热气,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顿顿地说,“累!但……” 我又径直喝了一杯。

“那你还想坚持么?”

我怔了一下,我知道我必须坚持,但我也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坚持。

我还欠父亲一个承诺,但我已经开始怀疑我到底有没有能力去践行这个承诺。

那一晚,雪落无痕,风起无声。

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只见几个半醉不醉的人,相互参扶着跌跌撞撞离去。

二战用掉二十多根笔芯

6月份是毕业季,草长莺飞校园里一片盎然,遮不住空气中丝丝淡淡的离愁别绪。

离开长春的当晚,天飘起了小雨。车驶在奔向火车站的路上,雨滴哒地拍在车窗。忽然想起四年前从家乡来长春时,也是一个雨夜,怀着遗憾离开家乡来到这里,又是在雨夜揣着遗憾离开长春归往家乡。

遗憾的起点,一定要回到遗憾的终点么?

那一晚,当年我决定读二本时,家人那饱含遗憾、失落、无奈而又不忍的目光不断在我眼前回放,“为了你自己为了咱家”,这句话又在我耳边回响。我欠父亲一个承诺,我应该坚持。责任,躲避不掉。

但是,我能做到么?

多么想能叫上几个兄弟大喝一场,但我只能一个人躺着,自己和自己争辩。在火车用押韵的铛铛编织的歌曲声中,我纠结了一夜。天亮的时候,我说服了自己,再坚持一次。其实我并没有给自己找到充分的理由,只是,我在不断地告诫自己,我还欠父亲一个承诺。

到家未曾许久停歇,就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大学附近租个房子,一个人,开始了二战的岁月。

我喜欢看历史。史书里,有时候的某一年,就像是穿上了铅鞋,走得步履沉重而缓慢,慢得让你都无心细读;有时候,就像是春风吹过柳梢,随便一翻就已过数十载。人生也是如此。紧张而忙碌的二战备考岁月,虽然有6个月,但就像是6天一样,在我还没有仔细体会的时候,就结束了。只是那被用掉的六十多根笔芯,二十本稿纸,记录了这半年我的踽踽前行

半年,将近200天,除了跟卖饭的阿姨与晨读外,与外人说的话不超千字。

“很抱歉地通知您……”

2012年4月29号下午。长春。天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我在等着复试的结果。

道口的风格是,出分很晚,复试更晚----道口复试开始的时候,很多学校的调剂工作都已经结束了。或许这便是道口出的另一个考验:你进了复试,便没有了退路,要么考上,要么连调剂的机会都没有。

虽然准备复试的时候我依旧自信满满,但复试的表现十分拙劣。“我初试的分不低,应该不会被刷”我一遍又一遍地安慰自己。时间过去两周,还未接到道口的死亡电话,慢慢的我甚至开始幻想开学后的生活。

风轻拍着窗户,砰砰的声音将我的注意力引向窗外。忽然,手机响了,号码归属地“北京”。瞬间我的大脑哄的一声,此时北京来电,意味着什么,我很清楚。

“同学您好,这里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很抱歉地通知您……”

我将手机放回口袋。“为了你自己,为了咱家。”“很抱歉地通知您……”不同的声音不断地在脑海里回荡、盘旋。

我躲开了曾经沉过自己战船的暗礁,却又义无反顾的一头撞上冰山。

三步一磕,不求“值得”

毫无调剂希望的我,需要寻求新的出路。

我买了一张去拉萨的票。作为一名因学习而不得不沉寂了多年的背包客,再一次背起了行囊。西藏,是我很久以来想去而未去的地方。不考虑一切,不牵挂考研、不思考读书、不畅想未来、不反思过去、不规划宏图,一场纯粹的孤独之旅,这是我设想的。

经过三个多小时崎岖、颠簸的山路,我在海拔5000米的山腰上,看到了一座寺庙。无法压抑的好奇,我走了进去,看到在幽暗的酥油灯下,十多个身着红色僧袍的喇嘛正端坐念经。

虽然听不懂他们口中的藏语,但我能从经文的朗诵中听出来他们平静的内心,不由心生敬意。要知道,这里气温常年在零度以下,山中气候多变,不时狂风呼啸。土地贫瘠乱石遍布,不可能开辟出田地,给养只能靠外部供应。更别提电力供应了,他们只能靠酥油灯照亮夜晚无尽的黑暗。寺门下那条上山的路,每天都有游客人来人往,他们也未曾故意招徕以求香火钱。依旧只是每天打坐、念经、辩经。他们可曾想过值不值得?他们可曾想过该不该继续这样坚持?

酥油灯摇曳,经文声朗朗,我久久伫立,随后悄悄离去。

那晚,我在大本营的帐篷中度过。帐篷外,气温零下20度左右。我站在空地上,仰望着天穹,繁星,浓密。繁星映入眼帘,一闪一闪,我盯着它,它瞅着我,慢慢地,天幕上仿佛出现家人那那饱含遗憾、失落、无奈而又不忍的目光与脸庞。然后,又是那在暗红的酥油灯下,朗诵经文的喇嘛身影,在脑海挥之不去。继而,又回荡起我躲之不及的声音,“为了你自己为了咱家”“很抱歉地通知您”“你还欠父亲一个诺言”“可是我做不到怎么办”“你应该坚持”“这是执念”……

不知过了多久,我回到帐篷,听着柴火烧水的滋滋声,又是一夜未眠。

从珠峰回拉萨的路上,我一路无语,定定地望着窗外。两旁的荒山、峡谷、雅鲁藏布江,或许很美,我已无心欣赏。忽然,路边的两个身影牢牢地抓住了我的眼球。

一前一后,两位五十来岁的藏族妇女,立正,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移至面前,移至胸前,俯地,额头叩地,口中念念有词……每一个姿势,都如同雕像般端庄肃穆。据说,每年都有不少来自各地的人像他们一样,三步一磕,徒行千里,无所他求,只为完成心中的一个愿望。她们是从家乡三步一磕未曾停歇地来到这里么?他们为了什么?这么坚持值得么?

藏人说,这一辈子,应该从家乡磕着长头到大昭寺一次。所以,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就应该毫无迟疑地上路。

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该不该坚持的问题。

至于我,还欠父亲一个承诺。所以,没必要纠结于该不该坚持。因为我需要的,就是坚持。

我低下头,给家里发了个短信:“我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了。”

那一晚在拉萨,在大昭寺旁的青年旅社,我睡得很香。

睡前我告诉自己,考上了,我要骑行川藏。

2013年的道口,跟清华合并后风格巨变,但我不会再犹豫了。9月份开始准备,3个月如同3天。复试完成绩公布,3年,终于走到了终点。10年,终于补全了高一时起笔的圆圈。

现在在清华道口读研3月有余,和预期相比,有惊喜有失望。但我知道这一路走来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收获最宝贵的东西。

后记

一切尘埃后,我开始实践骑行川藏的诺言。2013年5月15号到6月9号,经过25天的跋涉,终于从成都顺利骑行至拉萨。

当第一天150公里上下坡骑下来,傍晚到雅安时,我累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当晚又下起了大雨,在双腿剧烈的疼痛中听着雨声入眠。第二天,开始冒雨前行的入山征程。在翻二郎山,我差点被雨水冲刷的落石砸上;过了怒江桥后,连续整个下午都在逆风中骑行;也清晰得记着,然乌沟里那不断的流水与落石;也清晰都记着,过排龙天险时,那三十多公里十几厘米深的烂泥……

但我终于还是坚持下来了,25天,2300公里的旅途。

骑行的一路,开始身心俱疲;慢慢地,只是身体疲惫,内心却无尽欢愉;再慢慢地,内心也平静了,只是默默地骑,无喜无忧。

相信自己,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