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名师孙占河经典讲义之资本主义论第一节(上)

来源:考试点考研网浏览次数:1528发表于2014-06-18

[摘要] 本文由政治名师孙占河讲解资本主义论(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的第一节,本节内容较多,分成了(上)(下)两部分,本文为(上)部分;敬请关注资本主义论第一节(下)。

第六讲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论)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就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作用的结果。最早的资本主义的萌芽是14 世纪末15 世纪初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里首先出现的。最早的资产者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形成的:其一,从小商品生产者中分化出来;其二,由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1.最早的资本是通过资本原始积累而产生的。资本原始积累就是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将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2.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 世纪后30 年,经过16 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 世纪初才告结束。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新兴资产阶级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1.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了政治前提;

2.产业革命使机器大工业彻底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建立了物质技术基础。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1.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经历了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两个阶段。

2.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以自给自是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其基本特征有:社会分工不发展、自给自足、以简单再生产为主以及保守、封闭。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3.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第一,社会分工,它决定了生产者或生产单位之间必须进行产品的相互交换,——这是生产力方面的条件。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第二,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私有制)。它意味着各经济单位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因而它们之间的产品交流必须采取等价有偿的方式进行,——这是生产关系方面的条件。商品经济的特征有: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存在交换关系、主要采取扩大再生产的形式以及开放。

4.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财富通常采取商品的表现形式,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因此,剖析商品,剖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就成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历史和逻辑的出发点。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构成: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的二因素就是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有以下特点:①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②使用价值同人们取得它所耗费的劳动多少没有关系;③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在任何社会都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它本身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④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成为商品价值物质承担者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商品的物质形态。政治经济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不在于使用价值本身,而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

(2)商品的价值。商品交换过程中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交换的实质是生产两个相交换的商品劳动的比较和交换。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2】

(3)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关系

第一,其同一性表现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但是,没有价值的物品可以有使用价值,但这只是普通的使用物品,而不是商品。

第二,其矛盾性表现在:首先,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论什么社会,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不反映人们的生产关系,不随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价值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人们按价值相互交换商品,实质上是相互交换自己的劳动,所以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其次,使用价值是一切物品包括商品都具有的共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的特性,是历史的范畴。

再次,对同一个人(商品的买卖双方)而言,不能同时兼有二者。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而要获得使用价值,就不能占有商品的价值。具体而言,对商品生产者而言,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价值;只是由于价值凝结在使用价值里面,所以他才关心使用价值。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的买卖才能得到解决。

(4)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价值凝结在商品里面,它要表现出来必须借助交换价值这一形式。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指在各种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的一般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并不是两次独立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而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它必须与自然物质相结合,只有在具体劳动作用在某种自然物质上,才能生产出一定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并且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也就是说,商品价值的实体是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的凝结,它要通过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