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 文科转职业院校应先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浏览次数:799发表于2014-06-11

[摘要] 由于相当多的文科院校的专业供过于求,就业率相当低,而职业院校冷门的专业需求大,因此文科院校改职业院校可能会提速。大部分专家认为,就业的结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为此,多位专家也呼吁教育培养、评价机制亟待改革。

一部分文科院校关门的时刻正在加快到来?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由于相当多的文科院校的专业供过于求,就业率相当低,而职业院校冷门的专业需求大,因此文科院校改职业院校可能会提速。

“大文科专业还在增加,和我们当前制造业大国矛盾。”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胡瑞文,谈起减少文科院校的文科专业时,就感到有话要说。他认为,应该有远远超过600所高校因为专业就业不理想,需要转为职业院校。

根据6月9日麦可思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本科专业中,法学、动画、艺术设计等文科专业,因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而成为被亮为就业“红牌”的专业。

而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电气化铁道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等冷门专业,却是收入、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高的绿牌专业。

高校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

根据麦可思《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4%,比2012届的90.9%略有上升。尽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为历史之最,但是就业总体无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分院校、专业、行业、区域来看,就业结构性问题依旧突出。

其中,本科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8%,与2012届(91.5%)基本持平;高职高专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比2012届(90.4%)略有上升。

对于2014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会上说,“根本不用如临大敌”。

但是包括杨在内,大部分专家认为,就业的结构问题,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为此,多位专家也呼吁教育培养、评价机制亟待改革。

比如社会上普遍认为的热门专业,就业形势并不尽如人意。

根据上述报告,本科专业中,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由2013年的红牌专业转为2014年的黄牌专业;高职高专专业中,国际金融由2013年的红牌专业转为2014年的黄牌专业。

2014年本科红牌专业有生物科学与工程、法学、生物技术等;绿牌专业有很多是冷门,比如建筑学、地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车辆工程、城市规划、船舶与海洋工程、审计学。

出现红、黄牌专业的原因既可能是供大于求,也可能是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需求,反映的是全国本专业的总体状态,各校、各地区相关专业的具体情况等可能不同。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胡瑞文认为,出现很多专业毕业后就业不好的情况,与招生盲目有关,很多文科专业已经严重过剩。

比如法学专业,仅仅专科院校,就有371所在招专科生。中文、秘书、计算机技术有770所高校在招;英语有800所在招,工商管理有1300多所在办。

这样的盲目招生不可思议,因为像法学专业,本科生就业都有困难,专科更难。相反应该增加理科专业比例。

2010年,大文科大理科比例将近对半分,与10年前其3:7的比例相比,大文科专业在增加,“这与和我们当前制造业大国矛盾”。胡瑞文说。

文科院校先转职业院校?

面对大部分文科院校文科专业工作不好找的情况,杨东平认为,中国目前高等教育面临重大转型,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转为应用技术大学。“现在这些大学的定位不再适用社会需求。”

此话一出,引发多位专家激烈的讨论。

今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通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说,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改革完成后,将有1600-1700多所学校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同时,在培养模式上,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位接近教育部的专家处获悉,目前教育部已经启动部分院校转职业院校的工作,但是正式的文件里,没有提600所什么时候实现,是不是600所也没有明确说。“到现在为止,只是落实文件的分工和职责已经下来了。”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认为,一些大学转职业院校,需要好好研究,如何让民众接受,如何转,需要一些民间智库参与进来。

胡瑞文则认为,转为职业院校的数量应该不止600多。

他认为,从学术性来说,主要是100所大学为主,“其他的主要是以培养高中低层次应用人才,首先一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要转为职业院校。未来还需要扩大到更多的院校,还要逐步放大到相当一部分地方行业、部门重点。”胡瑞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