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复习之“左”倾 “右”倾

来源:考试点考研网浏览次数:665发表于2014-05-28

[摘要] “左”倾“右”倾是考研政治的重点概念,考生一定要区分开来,不能混淆。小编为大家总结了这两个概念的具体内容,童鞋们一定要重点记忆,区分开来。请及时关注小编不断更新的其他重要概念。

“左”倾

1.“左”倾概念

左倾原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之所以加引号,带有贬义,区别于真正的左倾。

2.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左”倾有三种不同的表现:

(1)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的力量,轻视敌人力量,或忽视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

(2)表现为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从而采取残酷斗争或无情打击的政策。

(3)表现为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

注:“左”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便成为“左”倾机会主义或“左”倾冒险主义。

3.“左”倾代表人物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出现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和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期间,1931年至1934年,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在党内统治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影响最深,危害最大。

(2)在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至1976年期间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也是“左”倾错误的表现,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右”倾

1.右倾概念

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

2.右倾表现

右倾表现为否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在革命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坐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

注:右倾思想如果形成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而求得妥协,成为右倾投降主义。

3.右倾代表人物:

(1)北伐战争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投降主义路线,表现为放弃党的领导权,致使党不能组织有力的斗争。

(2)抗日战争初期,曾经犯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王明,在以退让求联合的思想指导下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把抗日领导权交给蒋介石,严重影响了江南新四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