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慢,就怕站,考研是一场持久战
[摘要]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他的艰难不仅在于持续的时间长,而且还分为初试和复试,每个学校对初试和复试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所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专注,你才能把自己的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用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上;只有坚持,你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没有用的。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他的艰难不仅在于持续的时间长,而且还分为初试和复试,每个学校对初试和复试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所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初试是考研的第一战,是进入我们理想院校的入场券,打好这场战役至关重要。辽大之所以好考就体现在过了他的初试基本上就等于被录取,而其他院校只是让你有资格进复试而已。要说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考研的,那还得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去年的三月吧。所以这条考研路其实也走了将近一年了,细数这一年来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考研的人心里冷暖自知,外人是没法体会的。有人跟我说,考研有什么难的,那是我没去考,我去考肯定跟玩儿一样,完全没压力。呵呵。我只能说呵呵,那是你没去考,如果考研真这么简单的话,应该每个人都能考上才对,可事实上呢?还有人说,给我一个月的时间突击一下足够,我又只能呵呵了,那你怎么不去试试啊,反正就拿一个月出来,闲着也是闲着。什么叫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就是。有自信是好事,盲目自信就不好了,什么便宜话都让你说去了,好像真这么轻松就能上研究生了,想都别想。考研打的就是持久战,考验的就是耐心和毅力,尤其是定力,要能坐得住,据我所知考研最晚开始准备的都是在九月份,而这已经算是天赋和基础非常好的了。至于我们这种智商平平甚至有可能低于平均值的人来说,三月份开始准备不早了,我们必须必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勤奋,才能取得跟别人一样的效果。没办法,笨鸟先飞嘛,下面我就开始剖析我这一年多来的心路历程,各位看官且耐心的慢慢往下看,如果看不下去的话,那么可以趁早放弃考研了,连这点耐心都没有。
在这里,我想起当年语文书上学过的王国维的关于做学问的三境界论,想必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就不用我赘述了。我也想套用一下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说,来概括下我的考研历程。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一重境界我从三月份一直走到了八月份。为什么这个过程会这么漫长,因为我是个特纠结的人。对于我这种早上吃煎饼为要不要加个肠而都犹豫好半天的人来说,在当初选择院校和专业这件事上,你们没法想象我那时心里面有多拧巴。更何况对于考研的人来说,选择院校和专业是头等大事,是最最最基础和根本的环节,因为这将决定你以后从事什么样工作遇到什么样的人在哪个城市发展的问题,所以不能不慎之又慎。你可以不怎么努力,你可以边学边玩,甚至最后一个月玩突击,但是如果院校和专业选择的不好,将意味着你从一开始的努力都是在白费劲,是南辕北辙,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什么样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没有标准答案,还是那四个字:因人而异。但也确实是这样,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啊,怎么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呢?什么样的道路适合你,不还是靠你自己去摸索吗,别人怎么可能会有现成的答案给你呢?当好多条路摆在你面前供你选择时,其实没有所谓的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你选择了这条路,能坚持一路走下去,能走到最后并获得了胜利,那你这个选择无疑就是正确的选择,别人说再多也没用,谁还能质疑你的选择是错的呢?也许你说这是唯结果论,但这就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事实胜于雄辩嘛。也许你说要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院校,没错,当初我就是循着这样的思路来选择的,可问题是,作为一个第一次经历考研的人(二战不算)来说,你怎么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呢?考研不像高考,高考前有摸底考试,把几次考试的成绩一平均差不多就是你最后的成绩,可是考研谁给你最模拟测试啊?所以问题就来了,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不是很了解自己。说实话,你真的知道你自己有几斤几两吗,你真的认识你自己吗?所以考研的第一课,不是教你如何去应考,不是教你知识,而是教你要认识你自己。
也许你要说我俗套,呵呵没办法啊,人家开口都是俗话说的好,因为俗话都是真理啊。认识你自己,最后要回到三个问题上来:一,我考研的目标和动机是什么?二,我这辈子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我最想干的事是什么?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愿意付出多大的努力,我能够承受的最大的代价是什么?我为了寻找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足足花了有近半年的时间,很幸运的是我终于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答案,可以说做到了望尽天涯路。扪心自问,我觉得自己性格偏内向,不太善于口头表达,而且反应特迟钝,对于外界的刺激很不敏感,我属于慢热型的,就比如说我刚知道自己成绩那会儿,我一开始可能并没有很高兴,可是事后想想慢慢就会回过劲儿来,那天一晚上兴奋的没睡着。所以我会给人一种比较木讷的感觉,而且我性偏执爱较真,什么事儿都认死理,所以好多人都说我比较老实,就是太实诚了,特别容易上别人的当,人家说什么我都信。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不太擅长和人打交道,但讽刺的是我本科学的专业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一听就知道这是一个和人相关的专业,以后少不了和人打交道,人力资源嘛,说白了不就是管人。
怎么办?只能转专业了,跨专业考研。考研的专业至关重要,他取决于你的个性与兴趣爱好,取决于你以后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认知。我甚至觉得对专业的选择远在院校之上,当然你如果想就业的话则又另当别论。考研如果单纯只是为了以后的就业,首选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然后学校的名气要尽量大,学的专业还要尽量实用,最好当然是学校又好,专业又热,当然这样的院校难度可想而知了,在不能两全其美的情况下,只能退而求其次,选一个好学校的差一点的专业,如果再不行的话就选择一个专业还行但学校相对次一点的,这是选择的三个梯度,当然仅供文科生参考,本人对理工科不太了解。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与其纠结要不要跨专业的问题,不如果断地跨专业。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做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成为自己想做的人。如果你发现自己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最好的办法不是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你换个环境不就得了,何必跟他较劲,与其被其同化,不如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我发现我至今其实还与周围的环境有点格格不入,但那又怎样,老子不还是活的好好的,有时候与你周围的环境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就叫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
那么再回到我自身,我这个人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身上的惰性太强了。我喜欢维持一种状态永远不变,只要这种状态还没有使我感到一定程度的不适或威胁到我的生存,所以我可以连续好几个星期穿同一件外套,可以四年不换手机(主要都是没钱),可以从来没改过QQ名,只要宿舍没乱到一定程度我是不会打扫的,这些可以说是很强的惯性,或者叫惰性,一般情况下这是毫无疑问的缺点,是怎么深恶痛绝都不为过的。当一个人惰性太强之后,他就不爱运动,就不好动而好静,他的运动细胞就少,运动能力就差,所以打篮球踢足球之类的我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焉。说完这么多,你们大致也该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这就是我的自画像,是我对自己的认知。而这些我在考研之前是没有怎么想过的,考研让我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识,让我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在哪里,所以考研绝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备战考试这么简单而已,它更是一种修炼,是一种心性的修炼,是一段发现自己和认识自己的旅程。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我又为什么敢于揭自己的短呢,因为我考研成功了嘛。对于成功的人来讲,再多的缺点都不是缺点了,都是可以忍受的,因为一俊遮百丑嘛。如果我今天考研没考上,那又另当别论了,几乎每个缺点都是导致失败的原因,那样只会成为笑柄。
好多商界大佬讲起自己当初的创业经历时,都是津津乐道自己当时是多么不容易,经过了多少挫折之类的,他们是乐于把自己的伤疤揭给别人看的,为什么?一是人家现在足够强大了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了,二是那些曾经的伤疤现在拿出来再炫耀的话那就等于是荣誉的勋章啊。所以,你们要记住,这个社会一定是以成败来论英雄的,过程本身没有意义,结果才有意义,是结果赋予了过程意义。如果我考研没成功的话,我再回忆起那段简直是不堪回首啊,可是一旦成功了再想起来那就是当年的光辉事迹啊,这叫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所以,什么过程重于结果的都是没有根据地,我只看最后的结果。只要你最后的结果是好的,谁还管你中间的过程是怎样的。殊途同归嘛,过程可以有很多种,但结果无非就两种,成功或失败。发现又扯远了,重新回归正题。我说这么多还是要拿我自己来现身说法,来给你们举个例子。
因为别人我不清楚,只有我对自己最清楚,所以用我的事例来说明比较有说服力。你们也看到我身上的诸多缺点了,我不善言辞,不善交际,反应迟钝,脑筋很直,惰性很重,不爱运动等不一而足,放在一般人身上一般情境下这都是没法忍受的缺点,可是你们也要知道,在我长达半年的备考时间里,我的这些缺点反而都变成了优点。缺点和优点本来就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关键看你怎么看了。因为我不善言辞,不爱跟人打交道,所以我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埋头用功,而不会分心打岔,别人聊天我在看书;因为我反应迟钝,对外界不敏感,所以我能够拒绝外面的很多诱惑,好多人看起来很诱惑的东西对我来说构不成诱惑,比如男生爱的游戏,女生爱的购物等,这些我都没兴趣,这让我能够专心致志,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因为我脑筋很直,虽然可能容易上当受骗,但他同时让我具备一种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我虽然不是很聪明,学东西上手不是很快,但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就会用心去钻研,直到把他吃透为止,而且凡事爱较真认死理的性格让我经常在生活中遇到麻烦,但是到了学习中,一个问题不搞懂了是不会罢休的,这让我能够学的更扎实更深入;至于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惰性重,反而有时候成了最大的优点,你们以为我考研真的很累吗?
其实我在考研的那几个月里面天天早上睡到自然醒,比我的室友起的还晚,他说没见过考研有我这么睡懒觉的,每天睁眼都八九点了,等吃个早饭回到自习室都快十点了,这是真事。考研真正难坚持的是到最后一个月,前面几个月我过的很轻松很舒服,基本上没怎么费劲,靠的不是别的,正是一种惰性,也可以叫惯性的维持。我是坚持睡到自然醒,但是只要一醒来马上就要保持很好的精神状态,然后这一天的生活都是有条不紊的按照我的作息规律来进行,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你会自动保持这种状态,到了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就成了习惯了。不需要借助什么外力来刺激自己,更不需要什么励志的玩意儿,你就像被编好了程序一样自动运行,而且效率其实说实话还不低。这个说实话就是惯性的作用,或者说你已经把学习或者考研养成一种习惯了。没有这种惯性,你就天天打鸡血去吧。所以坚持其实也没你想的那么难,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有一种这样的惯性的。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我的故事还挺励志的。我智商平平,甚至可以说我有一点笨拙也不为过,绝不会比你们大部分人更高:我的基础也一般,不然我本科也不至于在一所普通二本,而且说实话基础这个东西千万别把他看得太重了,在所有成功因素里面它可以说是最次要的因素了;我付出的努力其实说实话也不是比常人超出很多,要不然也不可能只考辽大了,就努力程度而言我只能算是比一般好点,我这级别还远远达不到学霸,但又比学渣高一个等级。那你说我为什么能够考上?就算再好考的学校你也得先过线吧,更何况我还过了那么多?我觉得从我自己身上,我能够提炼出两条最大的优点,就是专注和坚持。前面说了那么多缺点都是铺垫,那些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还是看你的优点,一个没有缺点的人不一定会成功,而一个成功的人身上必然有很多缺点,但优点更是必不可少。反过来说,我的那些看似缺点其实也成就了我优点。只有专注,你才能把自己的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用在做自己想做的事上;只有坚持,你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没有用的。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回到我刚才提出的那三个问题上来。
我为什么考研?我考研的目标和动机是什么?相信看了这么多,大家也看明白了,我考研的目的说出来你们绝对不信,我是希望可以搞学术,以后从事科研的,这一点说出来大家未必理解,跟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性格都有关,我觉得我这性格太适合搞学术了,当官我不行,混职场我也不行,经商我更不行,人生剩下的唯一出路就是做学术了。
我这辈子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我最想干的事是什么?我其实最感兴趣的是历史学了,其次才是经济学,对管理学最不感兴趣了。但为什么没有选择考历史呢?因为还是为了以后的生计吧,没办法搞学术也要填饱肚子吧,还和我下面要说的这个问题有关。另外,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之间,我曾经犹豫不定,毕竟本科是学管理的,跨考有难度有风险,但后来想想其实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管他学什么专业呢?学你感兴趣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相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愿意付出多大的努力,我能够承受的最大的代价是什么?我为什么不敢考历史学,因为我付不起这个代价,担不起这个风险,我那时想报的是考南京大学的历史学,没办法这种专业必须报最好的学校以后可能出路会好点,要不然等着饿死。可是南大的竞争激烈程度大家可想而知了,尤其是历史这种不用考数学的专业,考的人肯定更多,虽然对历史很感兴趣,但毕竟不是学这个出身的啊,哪里竞争的过人家,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学校是经管类的,虽然是二本,但也有研究生点,实在考不上可以调剂回来,考历史的话真的就没有回头路了,我们学校接受调剂的必须要考数学,历史考不上都没法调回来。所以我能够承受的代价就是调剂回本校,前提是必须考数学,最差的结果是二战,实在不行才二战,那是最不愿意的结果,我觉得自己真的承受不了二战的代价。所以我宁可风险小一点,收益小一点,选择一个稳妥的学校和专业,也不愿意冒着二战的风险,报那些看着很抢手的学校和专业。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我这叫风险厌恶者。在你选择专业的时候,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你个人的价值观问题。不能光看难易程度和风险。如果光盯着什么历年报录比看,那你考研跟炒股似的,完全是在搞投机,最后还是要赔的。
我报的国民经济学,说实话我到现在都对这个不是很了解,但我一看这个名字我就喜欢这个专业了。辽大的这个专业是非常强的,在国内排名前四,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了辽大的原因。国民经济学,顾名思义,就是经世济民的学问,这跟我的理想非常符合。(瞬间感觉高大上了有木有,只是为什么那么伟光正呢?)每个人心中会有一个超我,在适当的时候会被激发出来。这中间的心路历程比较曲折,没法一一详述。总之,考研的动机没有高下好坏之分,不是说每个人都要立个很高的志向才行,但是这个动机是要贯穿始终的,是这个动机支撑着你一路走过来的,没有动机就没有动力,而动力有强弱之分。有很多人真的是败在这个动机上面了,每当你觉得没有动力的时候,不妨回过头来看看你当初的动机,看看你的初心是否还在。只要还有,就没事。没有,说明你从根上就错了。很庆幸我还有,虽然我吐槽说辽大很破,但毕竟是去学习的,只要老师教的好,怕什么?还在乎那些干什么?
如果你看完了我上面说的这些,还是觉得没有信心,还是觉得考研太难,还是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感到很迷茫,那很正常,这说明你真的很适合考研,因为我就是这么过来的啊!你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你才能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因为走过了这些心路历程,你能够站的更高看的更远了。这个东西是必须经历的,有些弯路是必须要走的,只是我希望还在迷茫中的挣扎的你们能够尽快从这个过程中走出来,虽然必须得走点弯路,但是越少越好,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让你去用来犯错。人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走起来才会顺畅,心里面才会充实,脚步也会更加坚定,要不然总是磕磕拌拌,你自己心里还老在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这个时候大多是选错了。而这条路越早找到越好。每年考研的人虽多,但考上的人少,大部分是去做了分母给人家垫底,这些人且不说你们是悲壮的英雄,但至少有一大半是不适合考研的,他的天赋秉性就决定了他不是考研的料。天生好动的人就应该去外面的世界打拼,喜爱交际的就应该去混官场,考公务员或者拼爹,他们是坐不住的人,只有那些剩下的哪方面都不是很强的人,要特长没特长,要背景没背景的然后又特别有耐心和毅力的人才适合去考研。所以我想说,人应该怎样去和别人竞争?四个字:扬长避短,拿自己的短板去和别人的长处比注定死路一条,千万别死磕,只有发挥你的比较优势,你才有竞争力,这一点大卫李嘉图已有论述,我就不再多言。其实答案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不必向外探求,而要多问问自己,别人告诉不了你,但是你整天什么都不做肯定找不到的,你只有在努力尝试了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第一重境界里面我逗留的时间太长,有好多要说的,所以说了那么多。大概从九月份开始,我基本上把这些问题基本上理出一个头绪来了,清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了,所以渐渐地过渡到第二个阶段了,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初试的那一天。说实话这个阶段,就是两字:埋头,其他什么都别管。在前面那个阶段,每个人由于自身兴趣爱好以及性格各异,所以选择的方向也各不相同,而在接下来这个阶段,其实大家准备的过程都是大同小异的,说到底考研最需要的品质无非就是坚持和专注,而这也是好多考研成功者身上的共性。不要问我考研有什么诀窍,如果有的话那也是个别人的天赋异禀,你是学不来的,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是没有捷径可言的。不要觉得自己天赋不行,不够聪明,其实天赋并不是拉开你和别人差距的主要原因,要知道在考上研究生的人里面好多都是智商平平的,所以在考研的大多数人里面大家一开始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对于我而言,我觉得自己智商一般,算是比较笨的了,所以笨人就得用笨方法,聪明人才用聪明的方法,所谓的笨方法就是勤练习。数学除了题海战术,我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英语除了狂背单词和大量做阅读,我也想不到其他更好的方法了。至于政治,最后的十五天是最最关键和黄金的时期,利用好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把每个大题都背下来你政治就可以无忧了,这对提分非常重要。所以,政治是可以速成的,在这之前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政治上面,一天一小时都足够。专业课因学校而异,暂且不表。
具体的复习方法只能因人而异,每个人学的进度和速度不一样。我不能把我自己的方法移植到你们其中任何一个人身上。我还记得我们学校上一届有个女生考上了研究生,初试390多分,我当时特羡慕她,然后她跟我室友关系非常好,我托他帮我问一下她是怎么学的,有什么复习方法没有,为什么数学能考130多,因为我数学最差嘛。结果那女生就说了四个字:用心就行。我当时心里特气愤,哪有这样敷衍人的啊,明明就是一句废话嘛,说了跟没说一样。所以我当时想一切还是只能靠自己啊,别人谁靠得住呢。但是在后来的复习过程中,我真的慢慢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开始觉得这句话其实是有道理的。也许那个女生当时确实可能是在敷衍我,但后来想想原来她一不小心把考研最大的真相给说了出来,其实不管是考研还是做其他事,最大的秘诀都是用心,只要用心了,没有做不好的。有很多人看东西心不在焉,看了一遍很快就忘了,还怪自己记忆力不好,其实是你没有走心。如果你第一遍看的时候走心了,留神了,那你记住的印象就深一点。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要用心。
就拿做数学题来说吧,如果一道题目你仅仅是做了一遍,记住了这道题该怎么做,这仅仅是走心,还没用心,过不了多久说不定又忘了或者换个同类型的就不会了。但是如果你做了好多同类型的题目,总结出解决这一类题目的方法和套路,并且可以熟练于胸,那么下次即使题目再变你还是认得他,因为你有制胜法宝:解题套路,他就像编好的程序一样,遵循这个程序一步步来就行了,总能得出结果的。这就叫用心。我上过一个辅导班,那个老师就对我们说,考研数学其实是体力活,就是不断的做题,做题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解题套路。
再拿英语来说,有人觉得英语背单词可痛苦了,太单调太无聊了。说实话,我就是这么觉得的,一开始这么觉得。个人比较推荐张剑的黄皮书,150篇,也是在考研市场上非常畅销的,大家都信赖说明确实好用。这个过程相对就比较机械和单调了,每天抽两个小时做三到四篇阅读理解,每篇都要吃透,一个月绝对就能看到效果。背单词就不可能立竿见影,马上就见效,需要慢慢来,磨刀不误砍柴工。但是只要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再辅以大量的阅读,绝对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你的英语。所以我对英语的总结是:得阅读者得英语,得单词者得阅读。
至于政治我就不想多说什么了,只要肖秀荣大神还继续出他的最后四套题,各位就完全不用担心政治。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学习的方法,是战术层面的,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用心。用心学才能学的好,这个过程需要自己去体会。下面我说一下战略层面的。
考研绝对是需要有一个战略的,是要有个规划的,然后再按照这个规划去按部就班地执行。我只针对文科生,就学文科的而言,数学绝对是重中之重,数学学的好的你要靠数学来拉分,数学学的不好的你要让数学别给你拖后腿,所以数学自始至终都是第一阵地,都不能放松的。丢了数学这个阵地,考研基本上没了半壁江山。比如你一天要学十个小时,最起码要在数学上花四个小时。除了要重视数学,另外就是重视英语和专业课了。不过前期和后期各有侧重。前期侧重英语,因为英语要花大量时间背单词,练阅读,但专业课也不放松;后期侧重专业课,因为只要前面英语的底子打的比较好,这时候可以把英语稍微放一放了,也不会有什么大碍,只需一天做个一到两篇阅读就足够,英语水平会很稳定的,保持就行了,这时候就需要更侧重专业课,专业课甚至可以提到和数学同等重要的程度。因为专业课和数学都是一样的分,你可以数学不好,但别被别人拉太多分就行,想要逆袭靠的就是专业课了,我就是一个例子。突击对英语和数学效果都不大,所以前期要特别重视,到了后面,突击对政治和专业课就非常管用了,相信大多的文科专业课也是以背为主,没办法那些简答论述之类的难道你用自己的话说,不还是靠背。
所谓的突击就是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里,高强度和高频率地记忆。而且要不断重复,重复次数越多越好。至于怎么区分这个前期和后期,完全看个人的学习进度和紧张程度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大致看来最后一个月基本上都进入后期了。而且这个要当断则断,千万不能拖泥带水,考研就是要有良好的执行力。其实考研的战略就是四个字:扬长避短,发挥你的比较优势。在数学和专业课上,如果数学比较有优势,那就要多花时间在数学上面,用数学来帮你拉分,专业课要保证不拖后腿,相反如果数学学的不是特别好,那就要发挥专业课的比较优势了。在英语和政治上,英语到后面提分比较难,基本上水平很稳定了,必须保证过线,到了后面就要多花时间在政治上了,用政治来填补英语的不足。
考研其实最忌讳的是太看重结果,太注重得失,结果就是乱了方寸,肯定要输的。好多后来考上的人,他们一开始其实并没有想过会考上,也没有想过考上之后会是什么样,他们不问以后,只问现在,结果他们考上了。好多人还没考呢,就开始幻想他考上了之后会怎么样,就开始做白日梦了,这样不但没给自己增加动力,反而使自己乱了方寸,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毕竟白日梦也不是免费的啊,结果大家也可想而知了。所以教给大家一句话,又是一句俗语:低头赶路,莫问前程。
另外,劳逸结合也非常重要,最起码要保证一定的睡眠,精力充足效率才会高,相信大家也可以看出其实我还算劳逸结合得比较好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考研是场持久战,很难想象如果一开始就绷得太紧我是否还能撑到最后,所以要细水长流,以逸待劳,前面几个月不需要紧张,到了最后那十几天不由得你不紧张了,如果一直都紧张会崩溃的。
第三重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个阶段从初试结束后一直持续到复试结束后。我刚刚结束了这个阶段,还有点心有余悸。不要以为初试结束了,就万事大吉了,战争还没有结束呢。初试结束了可以稍微的放松一下了,毕竟暂告一段落了。这个时候,你的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不是自己,而是时间。为什么?因为在这段时间里面你只能等,你已经做了你力所能及的了,剩下的就是听天由命了。等成绩,等国家线,等学校的线,等复试通知,总之就是一个等字。等这个过程是相当难熬的,你心中有一丝希望但又随时害怕这希望会破灭,你看到了一丝曙光可又怕自己终将错过。什么叫患得患失,这就是。虽然我们都知道辽大很好考,进了复试就不会刷人,可话是这么说,可谁见识过,谁又能保证不出一点岔子。所以胆战心惊,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用来形容我这个阶段的心情最合适不过了。初试的时候大家心里完全没底,但是过了初试好像可以松一口气却反而很担心。人越接近胜利,就会越浮躁,就越坐不住,心里就越紧张,所以我那几天每天早上一打开电脑就是刷辽大经院的研招网的网页,就为了等通知的更新。但也不代表这个阶段只能消极地等待,我还是做了一些准备的,花了一些时间看了看林木西的国民经济学,毕竟他们自己学校出的嘛。后来的事实证明,我没有白准备,我抽到的一个题目是在这本书上看到过的,有那么一点印象,不大记得清,但这也足以我蒙混过关了,其实复试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们大多是在自己吓唬自己,是怕自己太松懈而给自己增加了压力。所以说嘛,皇天不负苦心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不要打无准备之仗,复试虽说简单,但也不可轻视。毕竟复试成绩也是算在总成绩里面的,虽然比重不大,但每年不乏大量的靠复试逆袭成功的案例,我就是因为复试成绩比一个人少了几分结果让他给反超了,你说气人不?
总之到了这个阶段,研究生基本上是唾手可得了,但也要再接再厉,再苦也就苦一阵子,换来的是后面好几个月的解脱和放松。你见或者不见,研究生就在那里,不离不去,我们只需再多一点耐心而已,胜利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
终于快要写完了,写到这里我都写不动了,花了我两天时间来写这些东西,可以赶上一篇毕业论文的长度了,连我自己都没想到能写这么多。你让我说我肯定说不了这么多,但让我写下来就是有源源不断的话想说。这些话在我心里憋得太久了,快有一年了,很多时候想说只是没有合适的表达的机会,今天一股脑儿全说了,心里很痛快。如果你能够从头到尾读下来,你也肯定能够明白一个研究生是怎样炼成的了,那我也真的非常佩服你的耐心了,你肯定是具备了研究生的自我修养了。
我为什么要写这么多东西,一是写给自己看的,给自己一个交代,这样考研路才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才叫善始善终。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写给下一届考研的学弟学妹们看的,希望这篇帖子能对他们有所启发。每当我看到现在考研的学子们,我就仿佛看到了去年的这个时候的自己,你们当中肯定也有一些人跟我当时一样迷茫和困惑,肯定还在纠结和茫然中苦苦求索,我当时经历的这个过程只有更加曲折和艰辛。你们现在可能会抱怨考研的生活是多么无趣,是多么苦逼,但我现在反而会感恩考研这段经历,至少他教会了我更加看清楚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考研成就了我。所以,我多么希望我能够穿越回去,让去年这个时候的自己能够看到这篇文章,那样是不是能少走一点弯路,现在是不是又是另一番结果。但这一切都只是如果而已了。
自打来到这个世界,我们每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了,因为逝者如斯,一去不复返。所以作为一个过来人(请允许我这么自称),我真心希望自己的这一点经验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这些毕竟都是已经被实践检验过了的,其中自然有合理的成分可供借鉴。当然这里面也有教训,这些都是拿亲身经历换来的,我只是不希望再有人重蹈覆辙了,希望大家都能少走一点弯路。因为越早决定你报考的院校和专业,你的主动性就越强,你考上好学校的几率就越高。我因为纠结的太久了,到最后选择学校和专业非常被动。毕竟我已经回不到过去了,不可能重头再来一遍了,但如果这些能对你有那么一丝的触动,那我觉得我这两天甚或这一年多来的所付出的的心血就值了。
最后,很多已经考上研究生的朋友如果看到这篇文章,肯定会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我不想和任何人争论什么,但大家既然以后都是研究生了,素质自然要高一点,不喜勿喷,理性发言。那样也算对得起我这两天来的劳动成果了,毕竟这都是我自愿写的,又没有人付我稿费,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再说你不想看也没人强制你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