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交通大学通信考研初复试经验

来源:考试点考研网浏览次数:4627发表于2014-05-23

[摘要] 限于我的认知水平和思考的深度,这篇文字仅仅适合普通本科的同学,各位牛人以及准牛人就不必在本文浪费时间了。以下,我从几个方面说下我考研的全过程,当作还愿,凡含个人态度之处或对学弟学妹们暂无意义的段落,请自行过滤。

限于我的认知水平和思考的深度,这篇文字仅仅适合普通本科的同学,各位牛人以及准牛人就不必在本文浪费时间了。早在2013年3月阅读前辈们帖子的时候,我就开始有想写自己的考研心路帖子的想法。2014年4月5号早晨得知自己基本被录取,7号得知导师,考上了,却并没有当初那么如鲠在喉,突然觉得似乎无话可说。觉得参加考试的那么多人,高手如云,心生敬畏;觉得这段过去了,累了,该休息一下准备新的生活;觉得未来不过是刚刚开始,前路漫漫,岂容招摇……也可能这就是每年复试结束后,论坛里并没有增加太多新帖子的原因吧。以下,我从几个方面说下我考研的全过程,当作还愿,凡含个人态度之处或对学弟学妹们暂无意义的段落,请自行过滤。

你为什么考研?以我周围人的动机来看,主要有学术需要、就业需要、儿时梦想等虚荣心需要三种。比如通信工程这个专业来说,考研是深入学习的有效途径,这类长线专业天生就更适合读研甚至读博;另一方面是就业需要,就业环境越来越差,扩招学历贬值等因素促使想进入研发岗位或获得更好发展的普通学子不得不走到这一步。特别要强调的是虚荣心需要,我之所以这样命名,就是希望提醒包括自己在内的有这种强烈需求的人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里,根叔们尚且遗憾重重,普通人走纯学术路线,难免艰辛。一个本身不是为了增进学识发展自己考研而为了“光耀门第”沽名钓誉考研的人,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即便读了研究生,那过程也未必是快乐的。相信每个考研人的身边已不乏这样的例子,你会看到很多喊了四年要考研的人最终看了几眼书就放弃了,甚至还有人考前放弃了。放弃的人未必不是明智的,只是就考研这件事,我要说明的是给自己一个务实的理由,把考研放在心里而不要把它挂在嘴上,这会让你备考的过程不必咬牙切齿的坚持却能轻易走得更稳健,这样的状态将使你在后面搜集资料择校选专业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确定自己要考研了,就要开始准备了。一般来说一年时间准备就可以了,那些跨考跨度比较大的,或者由三流本科要考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极端个例,不在讨论之内。首先要搜集资料,我考的时候常用考研论,包括专业课课件、真题和一些必要的信息都在考研论坛的帖子中翻出来的。那些前辈们写下的文字就是我的学长学姐。这里重点强调下考研经验的问题,我周围有好多同学,因为没考过研,怕走弯路,对学姐学长们的所谓经验很重视,甚至有点迷信,好多人动辄学姐说怎么怎么样,学长说要干嘛干嘛,以至于走了更多的弯路,当然,比自己走要愉快哈。这里我想告诉大家最重要也是本文最有价值的一条:千万不要迷信学长学姐的经验,切记切记。比如一个不看全书的人数学考得比某些认真学全书的考得好就去宣扬全书无用论,一个复试准备不充分的人能给你得出某某大学很黑的结论,某个因招生计划缺额较大而被招生的人大肆宣扬自己如何有个人魅力,一个因为政策年景等原因入学的考生也能说某某学校如何好考,这就是经验。如果我问你随机过程的任意样本是否都具有各态历经性你肯定能理解个别样本推测总体的不易。所以经验因人而异,因政策而异,和地区学校专业相关,适不适合你,需要好好总结分析,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聪明的人不会去写经验,聪明的学生不会迷信经验。

其次,说择校的问题。考研选学校的原则通常表述为既不是遥不可及又有一定挑战性。其实这话很难把握,谁也不是经常考研,给自己个合适的定位并不容易。以我当初的选择为例,众所周知通信很热,其中清华北邮东南两电当然是最好的,考虑到我年龄已经不小了,想求稳,争取一次成功,就没报他们,剩下通信排名靠前的高校中北交大相对最有把握考上同时有一定挑战性,前几年也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有性价比的学校(当然13年后性价比待商榷),最重要的是很多考过的人说交大很公平,有二面机会且允许院内调剂,所以最终定下考北交。

由于北交大13年以前分数线逐年上涨,13年初试专业课增加到四门,分数线骤降至313分,复试笔试增加到两门。我认为是个机遇,因为很多人会因此不敢报,即便报名,如果复习得不好也未必通过初试专业课这一关。事实证明,这个预判是对的,北交大14年专业课得分率较低。过线人数很少,以至于最终刷人比例很小,这些后面复试部分会详细说明。还要说明的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比较录取分数线几乎是毫无意义的,分数线受地区水旱情况、生源人数、专业课难度等多方面影响,不具有可比性。没有一个历史数据能准确预测未来的情况,普遍的观点是帝都魔都判卷严,西北的学校相对水一点,个别省份偶发旱情。其实这些没什么意义,因为你的对手就是和你考同校的学生,要压分大家都压分。我觉得我也能理解那些为哪个学校更厉害争执的人,他们的思维停留在学校好个人发展就好的层次上。正如去北交大复试时某学姐说,找工作最终还是看你会什么。社会不会让任何一个健全人饿死,每个人都要活,而且活得好好的,考上研究生,只是一条路,至于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还得看自己的努力。

考研期间,我每天都坚持午休,早晨一般八点出来,下午三点出来学习,不拼时间,即便最终分数不高也没什么可遗憾的。因为我总觉得披星戴月的生活违背教育的初衷,压抑人的天性。我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生活的更好,这个更好不应该是前三十年拼命挣钱后三十年花钱买命式的更好,而应该是每天过得更好。这个年代这样的环境,我不认为超负荷地学习工作有什么值得提倡的地方,珍爱生命,学会生活。一份好的心态比某些人歇斯底里后的成功更值得拥有。考研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过程,若不然,将来科研依然不会是快乐的。我这样说,可能在某些人看来是虚伪的,他们坚持认为要奋斗要拼命努力去实现梦想,除此之外的事情一概让位,我能理解,但是我觉得这是教育本身的失败。书归正传,保持好的心态,终生受益。

我的初试成绩是政治71、英语66、数学77、专业课99,总分313。这个分数初试排名82,很低了,但你有没有发现这数字看起来还蛮吉利的哈。我的复习过程,完全可以当教训来看。

初试部分

总体上我把时间分成暑假前、暑假、暑假后三段。每天都写一下计划,随时调整,这样至少不会突然发现时间就没了。有的人复习很随心所欲,也不管看了多少书学了多少,一天天得过,最后发现时间不够了。对于自我感觉实力一般的自制力不是超凡脱俗的同学,推荐做计划。

(一)英语

用书:新东方单词乱序版(绿皮书)、张剑150篇、张剑真题(黄皮书)

我英语的复习开始得最早,也执行得最好。大三下开始,按艾宾浩斯记忆法开始每天记1个list,重复前边的list,一个学期基本记住了基本词汇。最后超纲部分看了一遍,没记住放弃了。很多顽固单词我用了有道词典,玩手机的时候先看一看,辅助记忆。假期正式开始做张剑150篇,由于假期短,断断续续得看了几篇,每篇错三个或者更多,没太在意。期间还买了考试虫长难句,一点没看,惭愧。直到大四开学,虽然课很多,还坚持过单词书,张剑150篇总共做了二十多篇,停下来,马上转做真题(07年以后的)。真题大概做了两三遍的样子,每篇每句都读懂了,真题明显感觉比150篇要正规,做起来顺手得多,此时单词已经过了5遍左右了,百分之八九十都记住了。考前只完整做了几套题,背背黄皮书后的作文模版,一些常用的句子什么的。有人说阅读不能停,单词也要坚持到最后,但是由于数学的时间分配问题,12月阅读至少中断了半个月。说实话,考前并没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充分了,而是感觉差很多,不放心,就这样去试试吧。好在今年英语一出的不很难,除了最后一篇阅读部分看不懂,其他感觉还可以。

(二)政治

用书:2014政治思想理论大纲解析(红宝书)、肖1000、风中劲草核心考点、肖秀荣时政(小册子)、肖秀荣考点预测(小册子)、肖秀荣知识点提要、近三年真题、肖4

政治是十月份以后开始的。看了一遍红宝书,边看边做肖1000。选择题是政治的重点,尤其是多选容易拉开差距。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很认真地看了一遍,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做了一遍。然后就上真题了,真题选择只能得35分左右,前边看过的总忘。肖秀荣知识点提要就看了看上面的结构图,考点预测陆续背了下,感觉任务量好大,最终只能把肖4认真做了,背了肖4后面的题目。奇怪的是,考试考的不少题答案出自肖4,不可思议。

(三)数学

数学一不多说了,考得相当糟糕,从备考到考完,一直都感觉很仓促。直到复试,我就没发现数学分比我还低的战友,估计我的数学有些拉低了北交大通信档次的意味。客观说我的数学基础不算差,本科阶段高数线代概论包括复变函数之类的课程得分率都还可以。我觉得失败原因还是做题量不够,进度慢,基础不扎实,说这些马后炮的话每个人都懂,我也以为我懂,但是真正走过了这个过程你就知道你自己是不是真懂了。把全书看过一遍后已经9月中旬了,期间一直处于赶进度的状态下。草草过了两遍全书,以至于很多题都似懂非懂,没办法,硬着头皮向前走吧。考前卡时间做的真题只有一套,其他各套真题得分不稳定,90到135随机分布。考场上卡在选填题,慌了,不停地自我安慰,出了考场第一感觉就是,完了,卡数学上了。

(四)专业课

用书:通原、移动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网络课本;论坛上下的真题、13年大纲

由于北交大今年处于改革的第二年,导致专业课比较难把握。通信原理有十多年真题,另三科只有一年真题,复习时间分配都是问题。我专业课也是十月份准备的,通原基本没问题了,另三科重点看概念,移动通信和光纤的可能大题看了看。没想到上考场才发觉,通原比例进一步下降,其他三科将占到近一半的比例,直接空了三道答题,另有一道用量纲在那儿来回推,考的题在书上似乎没见过。今年除了真题,依然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能提供给15考生。

复试部分

论坛里的帖子无一例外地强调,发邮件,找导师。由于在北交没什么同学,每天复习专业课的同时不得不一封封发邮件,大部分石沉大海。其中有线组郭老大说报他的组危险,建议换组;无线3张老师说我有希望,我想详谈,她没理我,最终也没敢报。3月31号,光波组的冯老师回复说认真准备复试,于是我报了光波组。关于国家线出来后联系导师,我一直不以为意,直到到交大复试,才发现,有填一二志愿导师这项。好在很多人都没联系,大家是公平的。复试笔试题量略大,但比初试专业课简单,把指定课本指南后的题目做一遍,问题不大。听力也远没有论坛上人说的六级水平,最多四级水平,我一直用四级练习,居然听懂了不少,而六级听力我是连题目都听不懂的。音响没想象地那么糟糕,只不过重低音效果真强,就像猛犸象给你读英语似的,中间还打铃。后面部分题目的问题就印在卷子上,蒙起来也容易点。当然,后来有人反映听力出自某本书,有人做过,呵呵,不多说了。北交单科卡人,粗略算了一下,一面前应该还是有人被刷了(复试名单人数大于一面名单人数)。

光波组复试流程是根据填的导师情况分成两组,我在2组,两组中是否存在一组比另一组难不好说,分组仅仅是为了方便快速进行面试而已。2组的20多人在光波楼一楼会议室等着,轮到谁谁上去面试。按报考的导师排序,最后一个学生报考的是简水生院士,今年简院士也招硕士生。我是倒数第四个,从上午十一点开始面,一直到下午四点多才到我。

面试开始,进屋,交表,坐下,圆形会议室大约8个左右老师坐在两侧,很学术的样子。由于光波组人多,后面的中文自我介绍一律只能说三句话:姓名,本科学校,本科专业。我坐下后,对面的老师问我,你的本科学校是哪里,我说本科是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专业通信工程,这时候我报的冯老师很给面子,问道“你们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我说二本,其他老师说你们学校原来是航天部的吧,我就介绍了下几句学校的历史。接着老师让我抽一张纸条,读上面的英语文献,我很流畅地读完了,自我感觉声音洪亮直达天听,文献很简单,大概讲的是PMMA材料的石英光纤,介绍了他的色散特性什么的。没有让我翻译。

读完了老师开始问问题。Q1:光纤的截至波长能解释吗?我说当进入光纤的光波长越来越长,光纤中传输模式会由多模过渡到单模,临界波长是截至波长,光波长大于截至波长是单模。这时候有个老师说“是大于吗?再想想”,我犹豫了,说记不清了。呵呵,如果说有心理问题,这才算心理问题。我说的是对的,但是这么一问我动摇了。当然,归根到底是知识的扎实性问题。Q2:说一说调制有哪些方式,这是基础知识,不在话下。Q3:电磁场学过吧?电磁场的连续性边界条件是什么?这个我说这块薄弱,记不清了。Q4:你本科学过哪些和通信有关的课程?我一口气说了十多门,又问我擅长什么,我说通原和单片机吧,这样接着问我做没做过项目,然后我就介绍了我的挑战杯小项目。Q5:群速度和相速度有什么区别?这时候我报的老师对问这个问题的老师笑了笑轻声说“这问题”,意思是有点难了,我顺势作苦笑状又说我记不清了,老师没再问Q6:右手边一老师说,行了,问个心理问题吧,你平时有什么业余爱好(这是哪门子心理问题),我说我喜欢计算机,平时喜欢剪辑视频,上传视频什么的。老师说,上传视频可不要上传什么违法的东西啊,这时候其他老师都笑了(笑点低?)。老师说好了,可以叫下一位同学了,我说谢谢。由于我说话比较快,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面试完后明显感觉气氛很融洽,我觉得我能上。

回到宾馆,等结果。第二天早晨习惯性早起,打开手机,发现群里有人贴出了二面名单,没有我和我同学,八点多我们又去九教确认了下二面名单,确认应该都录取了。一面刷的人不多,全电信院总共50多人,其中一些人还是很有希望的,因为ip、有线还没招够各方向都有二面机会。从九教出来,吃饭,随后我俩人一起踏上了回学校的火车。

考研就这样结束了,没什么特别的,一切都挺顺利。只有当自己真正走过这一段,才知道考研就像小马过河,你不去亲自尝试,永远都不知道别人说的是怎么回事。考研,绝不仅仅是知识的问题,还有选择,还有运气。对于每一个考上的人,真的只是万里长征的开始,搞科研还要抓紧,还要努力去提升自己,无论就业还是读博,早做准备。另外,那么多人去参加复试,情况因人而异,我记录的只是我的过程,希望读者不要把这些文字当成经验看,有机会,你的过程将会更加精彩。

暂时就想到这些,至于有什么可以提供的帮助,每一个考上的学长学姐都愿意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因为,任何时候,攒人品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