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马原命题规律细分析

来源:考试点考研网浏览次数:746发表于2014-05-16

[摘要] 政治复习并不是一味的背诵,其中是有规律可把握的。如果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复习的时候就会省下很大的力气,效率也会提高不少。下面是考研辅导老师为大家总结的一些关于“马原”的一些命题规律。

宏观“马原”命题规律:“抓大放小”

 具体而言,重点原理集中考、重大热点现实问题反复考。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是常考常新的考点。2005年和2006年通过“人与自然”关系材料的描述,考查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辩证法。2005年和2011年考查到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即实践。

以历年真题为例:2005年分析题34

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2006年分析题38

选做题II: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增长、资源以及环境。人们将发现我们面临的是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如下图),人类必须从这种三重困境结构中去寻找出路。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

2011年分析题34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者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这时候,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变废为“宝”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收集时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它们分出来。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而为之?2009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概念,开展以“换出更绿色的上海”为名义的“绿色帐户”活动。何为绿色帐户?就是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帐户”的实践说明,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不比哪个国家小,我们只能“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5分)

温馨提示常考点:

☆矛盾原理:矛盾的对立性和同一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形式与价值评价。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