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走出狂背误区 突破“马哲”难点

来源:考试点考研网浏览次数:1037发表于2014-04-30

[摘要] 政治考试有不少人以为,考研哲学的考点就是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记下来考试就没什么问题,然而就是这一个,"背"字,不知让多少人“秉烛夜读”。更有少数同学倦于看书、懒得听课,把希望寄托在临考前的押题“直接命中”上。其实,所谓的“直接命中”,不过是在众多问题中恰好出现同样的几个字、一段话而已,并不意味着重复性的命题,对答题根本无益。

政治考试有不少人以为,考研哲学的考点就是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记下来考试就没什么问题,然而就是这一个,"背"字,不知让多少人“秉烛夜读”。更有少数同学倦于看书、懒得听课,把希望寄托在临考前的押题“直接命中”上。其实,所谓的“直接命中”,不过是在众多问题中恰好出现同样的几个字、一段话而已,并不意味着重复性的命题,对答题根本无益。

政治考试是理解力考试,不是记忆力考试,单纯的背,并不是一个好的复习方式。纵观历年政治真题,可以看出直接地用考试大纲上的知识点来命制题目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目前的题目全都是以考试大纲的知识点为基础,将知识点下的某一具体概念或命题结合生动鲜活的现实材料或具有现实意义的古典材料,来命制材料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题目五花八门,内容丰富有趣,却又暗藏杀机。老师温馨提示,近几年,考研政治中对运用理论知识、理论方法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越来越重要了。背了一大堆,到最后却张冠李戴,答非所问,明明觉得自己都写满了,却只有那么一点分。因此,只有把其中的主要知识点都弄清楚,并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才是正途。而复习哲学最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建立理论框架着手。试卷上的考题全都是按哲学的理论系统出的,答题也必须按理论系统回答。要弄明白考题的设置和理清答题的思路,就得弄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这非常重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对其研究对象的理论再现。他的研究对象就是客观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道理和客观规律并不是两个理,而是一个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客观世界中,生活在客观规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概括的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唯物论?因为世界本来就是物质的。为什么要坚持辩证法?因为客观世界本来就是处于辩证关系当中。学问有不同的学科,生活有不同的领域,似乎各有各的规律。但实际上,世界是统一的,哲学基本原理反映的正是统一的规律。客观世界是一个物质系统,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也必然是与物质系统同构的逻辑框架。你弄懂了它,在考试中这一套东西就能够为你所用;弄“夹生”了,就什么都不是,还会左右你的思路,影响答题。

当大体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框架之后,就对政治复习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在考试中遇到一些千奇百怪、莫名其妙的题目时,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放到预先准备好的逻辑框架中去。对于复习效率高的考生来说,这个过程几乎是“半自动”的状态。其他的同学,也完全可以有意识地按照理论框架逐步进行定位,毕竟主观性试题考的全都是基本原理,客观性试题考的也都是联结在基本原理上的概念。而原理和概念在理论框架和板块中都各有归属,不可能“出圈”。只要在复习中把基本原理系统地梳理好,并能结合其前后关系很好地记忆并理解,目前这种考试就难不倒我们。

不做无头苍蝇,找到核心难点,梳理解题线索

许多同学认为,复习考研哲学的拦路虎,一是前期看不懂书,二是后期悟不透题。白纸黑字每个字都认识,就是看不懂,有的地方甚至都背下来了,还是不懂。这恰恰就是哲学这个学科的特点——知识点繁多、概念抽象。这些核心难点,有的是理解某一理论板块的逻辑起点和支点,比如“物质”、“实践”;有的是理解某一理论线索的枢纽,比如“矛盾”、“系统”;还有的涉及到比较专深的学理,比如“重构”、“思想的社会关系”、“文化”、“文明”、“以人为本”等。哲学有它自己的理论系统,对于有理论系统的东西不按照其理论系统去理解记忆,如果抓住其内在的逻辑线索,许多难点便可得到系统化的梳理,形成一个个“连环套”,那真是事倍功半。

其中最根本最有用的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这一基本原理。这一原理既是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的理论线索,也是考试中重要的解题方法。这个原理表现在第一章中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第二章中表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第三章中表现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对立、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在第四章中表现为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在第五章中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的关系、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并进一步表现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有关意识形态的原理;在第六章中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或者说由这两个原理构成的两条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在第七章中表现为社会形态范畴,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还体现为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的关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

抓住了并参透了这个最基本的线索,就能够抓住几个政治复习的总开关,形成融理解、记忆、答题于一炉的复习态势,即使题目出得活、出得难,又何足惧,考生一样可以大显身手。

跳出茫茫题海 深入研究和归纳

很多人习惯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做题来取得胜利。但题海战术不一定能够确保考取高分,而且在有限的时间里,也不能开展题海战术。题海茫茫,如何应对才可以获得政治高分呢?老师提醒考生,要想考取高分,就必须有研究和归纳的能力,以研究性的方式破解难题,以归纳性的方法理清思路。

习题需要做,但要能够从历年的真题中提炼出做题的模式。这个阶段,大家比较关心的是大题能拿多少分?因为选择题不太容易考高分,尤其是多选。所以,这里给大家及格如何做好材料分析题的技巧。老师建议基础不好的同学尤其要认真对待,因为能否过线就看这50分的大题你能拿多少分了。首先,要分析问题,条理清楚。比如作答哲学的一些大题:第1 段要写原理,第2 段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3 段再写自己的想法,然后结尾。这样老师看得才清楚,心情才舒畅,就算有一点没答上,也能得高分。其次,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答题一定要结合材料,从材料出发。最好考前分析一下历年真题。有些同学认为,政治不用看历年真题,其实是错的。真题不用每套都做,但你一定要分析一两套,这样才有一个直观的感觉。看标准答案的答题思路和格式是什么,比如标准答案一般是“(1)(2)”两部分,你最好也这样来答题。

每一种考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在历年真题的命制中形成的,也在历年真题中得以体现。针对真题的特点进行复习和准备,在真题中寻找、总结规律是将复习的效果落到实处的最有效途径。真题中蕴含的信息是丰富的、多方面的,通过研究真题可以明确哪些内容是常考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往往在考题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对这些知识点的强化就可以收到“好钢使在刀刃上”的效果。研究真题还可以发现命题的特点,即某部分内容往往是以什么方式来考查的,这也可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尤其要关注近几年的真题,近年的题目反映了命题思路的最新变化,更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