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招录不再“惟分”高分学霸也落榜

来源:北京商报浏览次数:1113发表于2014-04-28

[摘要] 随着近几年研究生招录制度的不断改革,复试在整个录取环节中的权重正越来越高,与高考等其他选拔性考试不同,研招共由笔试和复试两部分组成,如果说笔试属于“盲选”,那么复试则是考生与考官之间的正面交锋。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4月30日,考研调剂、复试正式结束,而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录取已完成。随着近几年研究生招录制度的不断改革,复试在整个录取环节中的权重正越来越高,以至于常常会听到考生吐槽,尽管分数考得非常高,但落榜现象并不奇怪。

高分“学霸”也落榜

根据教育部考研流程安排,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调剂、复试时间为3月25日-4月30日。随着时间的推移,眼下绝大多数高校的研招工作均已落幕,而对于考上或者落榜的学生而言,关于复试的吐槽也越来越多。

“我所报的专业今年一共录取了20余人,初试时我的总成绩排名前三名,可是没想到在复试的时候我还是落榜了。”报考某“211”高校研究生中文专业的考生小何诉苦道。据他介绍,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学霸”,大学期间综合成绩一直是系里前几名,而且还获过几次奖学金,“居然败在了最后一环”。

复试过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相较于“学霸”落榜,报考中国科学院某专业的考生刘伟(化名)则幸运得多。“该专业只招十几个人,复试前我的排名是倒数第二,心想既然机会不大那就好好表现吧,结果复试后还真被录取了。”刘伟谈道。

导师不爱书呆子

与高考等其他选拔性考试不同,研招共由笔试和复试两部分组成,如果说笔试属于“盲选”,那么复试则是考生与考官之间的正面交锋。

“在面试的过程中,评委老师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主要会有以下几个考察点:专业知识、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分析研究问题的潜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非语言表达能力。”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莫林虎谈道,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其未来发展是很重要的,面试的目的其实就是想通过直接接触学生来全面地权衡学生的综合素质。

长期从事研究生复试辅导的考研专家提到,因为复试直接是人与人打交道,因此有很大的人为因素,这种人为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课外阅读量以及知识延展等方面,“导师一想到你(考生)以后将与他三年共事,哪怕你考试考得再好,但你是个书呆子,他怎么会要你?我有一个学生考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知识点掌握得非常牢,可导师问他怎么看待收入分配改革,他答不上来,就属于典型的书呆子、高分低能,不会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何兵亦感叹:“面试研究生时,问:教科书之外,你还读了哪些书?十余位考生,鲜能说出5本书的。惟一例外的是笔试成绩倒数第一的考生。成绩顺数第一的坦言不读考试之外的书。”

复试权重高于初试

“如果说初试决定你有没有被录取的可能性,那么复试则直接决定你能否被录取。换言之,过了笔试线,只是给了你一张船票,但它并不能送你走到最后。”张雪峰表示,随着研究生招生录取的不断改革,复试的权重越来越高于初试,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必须得努力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面。

“很多学生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以为只要成绩分数高,面试就是走过场,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专家表示,很多学校的复试比例在1:1.2-1:1.6之间,有些专业硕士甚至达到1:3,这意味着如果录取100人的话,面试者可能是300人,“导师的选择性正越来越大。如会计专硕等,几乎完全靠复试决定成败”。

据了解,如中山大学等一些高校,在研招复试时出现了一种新的入围方式:不设定具体的复试名额比例,而是划定一个分数线,达线者均可参加复试。对于这部分考生而言,由于不知道竞争对手有多少,也往往面临着更多的不可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