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离2014年1月5日考研结束已经两个多月了,那段记忆已经逐渐模糊,结果早已尘埃落定,痛定思痛,还是写点文字记录下逝去的那段岁月,写点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告往后的日子。前车之鉴,后事之师。PS:本人一战复旦金融,二战南开,下面并无什么经验,只是个人的一些失败教训,拜请各位牛人多多指教!
专业课
14年专业课为简答8道(5x8=40分),计算5道(70分),论述2道(40分),题量非常大,题型分值与13年基本一样。计算题的地位非常高,重中之重,偏数理!
教材
教材只看了:微观:范里安,平狄克,宏观:曼昆,多恩布什,还有中大的图解微观。高鸿业的宏观翻了一下,基本没怎样看,而多恩布什的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看,感觉多的书章节内容编排比较凌乱,很多都有讲到,但很多又不深入。重点看的就是范里安,平狄克和曼昆,而根据13年10月南开给的考纲就是根据范里安和曼昆来的,个人觉得范里安的就是适合计算,因为它本来在数理和图解这两方面写得很不错,而平狄克的适合简答和论述,曼昆的数理不强,但它各方面都写得不错,唯一的就是在宏观流派上不突出。
个人觉得二战这次教材都看得不错,完整的看了两三遍以上吧,后来做题的时候又不断的翻,尤其是宏观看了很多遍。书还是要不断反复的看的,隔久了不看就会生疏,书上的几乎每一个图解都要理解透彻,都要亲自的动手画出来,今年的简答题就考到了两个图解,因为临近考试书本就放下了,隔久没看有些生疏了,导致考试的时候知道有这么回事,但就是记不清,在考试的时候含含糊糊,结果浪费了时间又没画出来,很可惜,这是个大教训!两道简答就10分啊。所以,课本是要一直看的,到了后期要结合真题看,要不断的总结,会出简答题的一定要做好笔记,把主要的观点归纳总结出来,这样就方便临考前查阅,不用捧着厚厚的砖头毫无重点的看。今年的简答题都不偏,都见过,都在这几本书上,考前一两个钟又把之前做的笔记拿出来看了一下,下午考试真的就考到了。书要不断反复的看,不断的总结,才会不断的理解透彻,还有考试前两三周一定不能把课本丢一边了,这时候看书的效率是非常高的,要有重点的看,要一看到这个知识点就能马上反应过来,看书的时候图啊,推理啊,原理啊都要动笔写写画画,不要光看,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还有,高的书虽然写的很烂,很多东西都不深入,也不全面,但还是南开这几年指定的参考书,还是值得琢磨下的,对简答和论述有一定的帮助,中国人编的书比较适合考试。多恩布什的宏观没时间还是不必去看了,投入了但产出不大,性价比不高,考研的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那么宝贵有限,要用最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产出才是王道。还有南开之前指定的斯蒂格利茨我也没看过,论坛上都说这个不用去看,有时间的话看看后面的信息经济学部分就好了。
习题真题
由于这次二战的时间非常紧,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导致书是看了好几遍,教材后面的简答计算也做了一些,还做了下厦大的计算题,因为当时也有想报厦大的,但金圣才的那两本西经考研真题详解的计算没怎么做,计算题的训练难度和强度远远不够,还是只停留在一些基础简单的计算题上,而且做题熟练程度不够,后来真题也没有完整的做完,只做到了07、06年的真题,05年以前的没做,真题做的遍数太少,做题的速度没有上来,真的发觉自己做题太欠缺了,尤其是计算题。导致在考场上被计算题直接卡住了,题量大,难度大,做起题来很不顺手,从开始考试到结束一直在写都没写完,后面的两道大论述题只瞄了一下题目,只字未写,40分啊,考到最后泪水都快出来了,二战悲惨的收场。失魂落魄走出考场,想想一路辛酸的走来,突然就像噩梦一般把原来所有的努力和梦想通通扼杀掉,不禁悲上心头,已经无语凝噎。
其实考试的时候我不应死抠在计算题上了,没什么把握的先跳过了,可以先把后面论述题先做了,回过头来再去啃不会的计算题。还有,考试的时候简答题不要写得长篇大论了,一定要控制好时间,要直击要害,紧扣题目,条理清晰,要点正确齐全,点到为止,简洁一些就行了,不要啰啰嗦嗦,因为一道简答现在才5分,在这一部分浪费了时间很不值得。第一部分简答题答得好不好,快不快,也可以反映出你的专业基本功,对课本的熟练掌握程度、理解透彻程度。答题的时候,写字速度一定要快,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就行,不必慢吞吞的写得那么漂亮,时间真的不允许!
针对南开这两年计算题比重之大,难度之大,一定要在计算题上面下足功夫,金圣才的计算和真题上所有的题目都要好好做,另外平新乔的十八讲有时间的话也要争取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