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考研复试现场见闻

来源:北京考试报浏览次数:1203发表于2014-04-17

[摘要] 对于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由于学校办学历史、课程设置和培养理念的不同,考生身上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差异。中国矿业大学复试,就是既要考察考生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问题的条理性,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能力,又要挖掘考生在后续培养中是否具有创新潜质。

“同学,你这么急匆匆,是要去哪儿啊?”“去地测学院面试啊!”4月12日、13日两天,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迎来了研究生复试。以矿业、地质及其相关专业为龙头的矿大(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的研考复试竞争尤为激烈。

上午8时30分,两院复试教室门口已排满了人。“有信心吗?”记者询问排在队伍最前边的小伙子。“信心谈不上,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小伙儿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坚定。我们随着各学院老师这些“黄金矿工”,在矿大(北京)进行了一次“掘金”。

在这里,碰撞出“火花”

“矿业专业需要融入其他学科因素,如力学、环境科学、电学、信息科学等新技术。”在科技楼301室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采矿专业复试现场,一名考生的开场白吸引了老师们的注意。“你所理解的新技术是什么样?”面对老师的提问,这名考生并没有照本宣科把书本知识一一罗列出来,而是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动手”后的反思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老师,我还想谈谈对绿色开采的理解。”“你怎么知道我要提问这个问题?”一名在座的老师听得津津有味,正要进行引申提问。

而另一名考生复试时,也擦出了这样的“火花”。“请你谈谈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听闻其学过经济学,台下的老师来了兴致,要一问到底。“我们喜欢专业基础扎实的学生,如果还兼学了其他看似无关专业也没关系。有想法、有远见就有可塑性。”主考官侯运炳告诉记者,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在今后很长时期内仍将占第一位。采矿专业并不是一个“夕阳产业”,还有许多科学问题没有克服,不仅和技术、能源相关,而且和经济、管理相互依存。这个专业和多个领域都能碰出“火花”。

记者走进候考室发现,考生两两坐在一起。询问之后才知道,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的英语口语测试是小组讨论形式。“我们先practice(练习)一下吧,随便找个topic(题目)。”一名男生提前进入语境:“那谈谈你为什么学这个专业。”找好topic,这两名素不相识的考生就开始了英语对话。“我们的专业用英语怎么说?”“对了,说起矿产勘探,你能用英语说出几种能源的名字吗?”两名考生发起“头脑风暴”,通过英语碰撞出了“火花”。虽然口语题目不可能“押个正着”,但“小火花”已足以消除紧张和不安。

在这里,真金经受火“炼”

在“矿业一组”现场,面对老师“什么是F值”的问题,一名考生支支吾吾答不上来。“那你下过几次矿啊?”“一次……”和这名考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名考生在回答新矿井设计“矿井运输布局”时如数家珍。他告诉老师,自己下过3次矿,每次都会呆上几天。对于实践要求较高的矿业领域,他对老师的问题总能一语中的。

记者进入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复试现场时,只见一名考生从纸袋里拿出一个编了码的球。原来,这里考生不是抽签回答问题,而是摇球。每个球有10个问题,考生要从中选择两个回答。这让记者联想到了“彩票”。“无论你选择哪个球,都会中奖。”系主任李成武开玩笑地说。这样的“抽奖”形式给老师增加了不少工作,最后算起来,比其他学院的考试题目多了几十道。“除了两道基础知识题,还有3道活动题,这才能考出考生的真水平。”记者发现,考生有时说到一半,老师就说“可以了”,然后换下一道题。就像经验丰富的行家,只需要探测,就能知道是否是宝藏。

“我们并不需要考生的答案有多完美,更希望听到他的思考过程,从而判断他是否有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李成武说。

在这里,复试就像“掘金”

从8时30分到12时,一直在忙碌的老师们匆匆吃了盒饭。他们没有午休,就投入到下午的复试中。“我去冲杯咖啡。”记者在楼道遇见了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邵龙义,这位头发有些斑白的老教授,在记者忍不住打哈欠时仍然目光炯炯地对着考生提问。

“回去好好看书,看看磁法是怎么测的。”对要走出教室的考生,彭苏萍院士还在不停地叮嘱。选学生是大事。尽管百事缠身,院士也会抽出时间,亲自参加面试。

“对于我们来说,复试更像是一次‘掘金’。”副院长崔希民说。对于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由于学校办学历史、课程设置和培养理念的不同,考生身上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差异。“掘金”的过程,就是既要考察考生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问题的条理性,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能力,又要挖掘考生在后续培养中是否具有创新潜质。“掘金”也需要公平、公正、公开。在复试前,所有老师都被通知不能与考生单独接触,在复试过程中也不能给考生任何肯定或者否定的暗示,在复试结束后不能随意公布结果。

无论是否被贴上“金子”的标签,今年来矿大复试的考生都有同一个收获——找到了自己潜在的“闪光点”,并愿意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