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
莎翁在《哈姆雷特》里的这句名言把我从大学伊始至今对于考不考研的心情概括的一毫不差。一开始,怀着对未来的懵懂的憧憬和不服输的好胜心,我是宿舍最坚 定要考研的。要说这一路上如果没有那么些意外——意料中的意外——的话,我可能会很顺利的成为一开始期待的自己。
很多人会说这些意外什么的不过是借口罢了,的确,我自己都有这样的感觉。但是这个认识还是没法战胜我心里对于再处于这种境地的厌恶感,我迫切的想自己工 作,离开某些人,让我焦虑不安的人。敲下这几句话的时候自己都有种好想的感觉,这不分明就是逃避吗。想起很小时看到的一个寓言:乌鸦说要迁徙到远方去,他 说大家都不喜欢他,这个森林的动物都不喜欢他;然后喜鹊说,你的嗓音这么难听,迁徙到哪里人们都讨厌你的。思维奇怪、不善交际,去哪里都不会变的啊,你不 能那么幸运,总能遇到那些懂你的人。一个人的时候经常自嘲,怎么有这么傻的姑娘呢。
考,不考,考,不考,大三上学期中到不久前,是波动最大的时期。所有人都说,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到现在我还是没明白这句话。只是有时候觉得,你并不喜 欢历史这门专业,不过为了一个不甘心落后,何必在这条道上走到黑呢,何必把这条路越走越窄呢?所以时常想,是不是跨考地理,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能更有激情 呢,可是如果问题不在这呢。不止一个朋友跟我讲过我想得太多了。这个“想”,前瞻后顾的意思吧。
我必须承认的是,我是个很依赖朋友的人。就如大学,以前的朋友天南地北,虽然身在这么熟悉的城市,但是依然没有安全感,没有放松的感觉,感觉自己把自己 的心关闭了。大学孤单,孤单大学,没有一个朋友说心里话没有人能让不安的心感觉熨帖片刻。这是我自己没有调整好,这个事实是事实。碰壁后消极的面对所有的 事,下意识的回护自己,可是我还是得承认,我一直以来都坐的不够好。
寒假的时候咨询父亲的意见。我问,撇开我想不想考的事,你自己对我考研这个事什么想法。他回答,你要去考去读我肯定会拿钱给你去读,但是从我自己的意思 来说,我是希望你先工作,我这两年工作也有点力不从心,你弟又在读大学,你先稳定下来可以;当然最后的决定还是要你自己做,你要读的话我们再辛苦几年也没 什么。然后在开学后的一个月里,每个周末都回家,在第三个周末回校之后终于下决心,我不去考研了(全日制),考一个本校的在职学科教学罢。
说实话,做了这个决定之后,空虚失落一直困扰,有种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好像所有人都在为考研为未来奋斗着,可是我却不知道未来这条路我到底该怎么走, 能不能走好。没有谁能给你什么安心的建议,所有的决定,所有的路,都是你一个人做,一个人走。最可靠的安全感源于内心,源于你对自己命运的把握。我这么安 慰自己,然后每天去图书馆看书,不再加入那些没什么意思的聊天。有情绪需要发泄的时候就听汪峰的歌,情绪波动需要平静的时候就听李健的,那么多鼓励人心的 词,我一个人,也能挺过去的。
突然想到曾看到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经历感动的,往往是自己。但是如果,你能够让N年后的自己想起这段经历时留下感动的泪,那也无愧于这个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