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就职易,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求职难

来源:青岛日报浏览次数:1476发表于2014-03-18

[摘要] 今年2月,教育部所属高校纷纷公布本校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包括山东省的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这是中国高校第一次公布详细的就业数据,从中可看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一些趋势。

今年2月,教育部所属高校纷纷公布本校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包括山东省的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这是中国高校第一次公布详细的就业数据,从中可看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一些趋势。

本科生考研接近或超三成

在三所高校公布的数据中,最相似一点是,本科生考研比例均接近或超过30%。山大的数字为2267人,占本科生总数的34.60%;海大的数字为1182人,占本科毕业生比例为31.60%;石油大(华东)的数字为162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6.55%。

据海大就业指导中心介绍,近年来本科生考研持续升温,录取比例不断提高。但他同时表示,学院、专业不平衡现象较严重,理科考研比例较高,工科次之,人文社科类较少。比如,海洋环境学院考研录取率达到69.44%,最高的专业(大气科学)达72.53%,而最低的专业(朝鲜语)只有6.45%。

对比国内其它重点高校发现,山东高校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并不高,如清华大学本科生国内读研的比例是54.4%,北京大学这一数字更是高达69%(含出国深造)。

研究生比本科生好找工作?相关数据不支持这一结论。在山东三所高校中,海大、石油大(华东)研究生就业率比本科生就业率低,只有山大相反。但从就业去向上看,研究生毕业进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教育医疗科研单位的比例均高于本科毕业生。

公务员仍是理想职业首位

大学生就业最想干什么?据海大对历届毕业生开展的就业意向调查显示,公务员/机关干部稳居毕业生理想职业首位。这就不难理解考公务员在高校的热度。但在这一就业领域,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也最大。据统计,海大2011—2013年应届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人数持续上升,分别为1920人、2050人和2365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33.5%、34.6%和37.8%。

近四成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总录取比例近三年来均未超过4%(2013年本科生为2.17%,研究生为4.81%)—这个比例中还包括进入事业单位的毕业生。

也许,从另外两所高校能更清晰地看出成为公务员有多难。山大2013年毕业生总数为10947人,其中考取国家公务员、省级公务员及选调生共计211人,占比不到2%;石油大(华东)进入党政机关毕业生数比例更少,为0.77%。

除了升学外,企业仍然是大部分毕业生流向所在。山大本科生签约企业比例高达79.09%,研究生也有45.89%;石油大(华东)因为专业特色明显,仅进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及其下属企业的毕业生就占到28.55%,进入其它企业的毕业生也有29%以上;海大毕业生到国有或集体企业的占21.85%,到三资及其他企业的占40.95%,合计超过60%。很显然,六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

特色优势专业就业率可达100%

专业不同,就业率大不相同。海大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高就业率的专业,一般是学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另外还有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有些人们观念中的热门专业,其实并不理想。

以海大来说,应用类或工科专业需求岗位较为旺盛,如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会计学等专业,其中最高的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就业率达100%;而纯理科、人文社科类专业需求较少,就业率比较低,最低的专业(音乐表演)只有37.84%。当然,这位老师也强调,像音乐表演这样的艺术类专业,很多毕业生没有签约单位,但有一技在身,自己单干或创业的很多。

这并不是海大独有的现象。近三年来,石油大(华东)根据市场反馈,新增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海洋油气工程专业和化学专业,暂停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和公共事业管理等3个专业的招生。

在研究生层面,也同样面临着人文社科类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石油大(华东)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数量,从2010年的41人降到2013年的22人,下降比例达46.3%,哲学、高等教育学等专业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数量也有下降。

本科生动手能力不足

在海大就业质量报告中,还有两个统计引人关注。

首先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海大通过对2330名2013届毕业生开展初入职岗位胜任力的调查显示:53.7%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扎实,能够满足岗位需要,41.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满足岗位需要。但在动手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执行力等方面认为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均未超过三成。

另一项是对未就业学生的统计。未就业毕业生中,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情况并存,截至2013年12月30日,海大2013届毕业生中未就业人数共计330人,其中无就业意愿的毕业生251人,占76.06%;有就业意愿但未找到工作的79人,占23.94%。

据调查,三方面原因导致了毕业生个人无就业意愿、有业不就:一是部分纯理学学科学生毕业后继续复习考研,不就业,此类学生在未就业毕业生中达56.17%;二是部分毕业生非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不去,毕业后坚持等待机会,暂不就业,这部分学生大都家庭条件较好,从学科专业上来看多是集中在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类毕业生;三是有的毕业生表示要继续申请国外学校深造,不急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