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错误的学习方法,是考研最忌讳的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575发表于2022-06-10
[摘要] 更多考研复习备考资料,可进考研资料q群自行下载:780802910
1.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学习没有计划,全按心情来。想学就学一会儿,不想学就不学;或者学一两天后觉得好累啊,要休息一下,结果一周7天学了3天,玩儿了4天……
虽然列了计划,但执行力不够。隔三差五地背单词或者用几个月背完后就不看了;专业课内容太多,比较难理解,看了几天后放弃了;做了点题感觉有点难就不管了……
建议:不光是考研,想做成某件事,计划+执行+坚持缺一不可。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目标及可利用时间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同时,列好了计划就要去做,不然计划就只是写在纸上的几行字。可以允许计划被某些突发情况耽搁,也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复习时间和任务量,但一定不能停下来。
2.有效学习时间少,学习效率低下
单词背了几个小时,但没记住几个;视频课看了一天,但看完就忘,做题还是不会;刷题刷了不少,但不会做的题还是不会,做错的题还在错……学习时间花了不少,但没什么效果,就要反思下自己是不是在自我感动式学习。
还有一种情况是以学习为名,行其他之事。早起去图书馆,结果睡到了中午;嘴上说着要学习,结果看了半小时书就开始刷微信、刷微博、玩游戏……看似在图书馆自习室学了一天,实际学习时间不足2个小时,这样真的是在学习吗?
建议:在开始某项学习任务前,先给自己列下学习目标,设定完成时间。目标最好比较具体,时长要符合自己实际情况,保证自己确实能完成。比如,这次要在x个小时内掌握什么知识点、理解什么概念、解决哪方面的问题等。
学习完之后也可以做一个考核,比如做做课后题,或者给同学朋友讲讲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以此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3.只看书,不思考
有的同学确实在很认真的看书,但也只是看,不去思考也不去理解,像“人肉扫描仪”一样,扫完一遍书后,啥也没记住。
或者是看的时候觉得什么知识点都很重要,什么都做了标记,但看完之后脑海中的知识点还是零散的,不成体系。
建议:可以先浏览目录,了解整本书及每个章节的内容。但在看书的过程中,一定要边看边思考,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总结、归纳和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自己画也行,用一些专门的APP也很好,比如xmind、ithoughts、marginnote等。
4.抄书式做笔记
边看书边做笔记是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梳理重难点,方便后期复习。但只是单纯地把书上的内容搬到笔记上的话,既费时费力,学习效果也并不好。
还有些同学听课听得很认真,几乎把老师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了,但后期没有及时复习、思考,老师讲的内容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建议:笔记可以用来建立框架,总结重难点和专题知识点,提炼考点和热点,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前期笔记记好了,后期复习才会事半功倍。如果意识到自己现在存在抄书式记笔记的问题,就要有意识做调整啦~
5.死记硬背,不讲究方法
背诵并不是要死记硬背,尤其是文科类科目,可能要记好几本书。这种情况下,死记硬背不仅效果不好还浪费时间。
建议:有很多好用的记忆方法,比如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发挥想象,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着背;或者利用碎片化时间,不断回顾和重复背过的内容等,现在备考时间还比较充裕,大家可以多尝试几种方法,选一个效果最好的持续使用。
6.只看重点,复习不全面
有些同学抱着侥幸心理,听学长学姐经验,或分析完真题后,复习时只看重点章节。这样不能说错,但还是心存侥幸,时间充足的前提下,不建议这样做。
建议:只复习重点章节,这是在考前没时间全部复习,只能尽可能多拿分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前期复习时间充裕,大纲或参考书目中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不留死角。
7.照搬别人的经验贴
网上各大平台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经验贴,打着学霸、逆袭的称号,看得人热血沸腾,觉得别人行,我也一定行!快醒醒啊喂!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抛开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时间等差异,直接照搬别人经验不可取!
建议:经验贴分享的内容,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适合他自己,不一定适合你。
8.一边做题,一边看答案
一边做题,一边看答案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看答案前不会做,看完答案后觉得自己会了。但是,是真的会了吗?
建议:做题的目的之一是找到自己学习上的漏洞,所以做题时最好不要看答案,遇到不会的就空下,最后及时归纳总结知识点。
9.偏科严重
复试线分有总分线及单科线,只要有一条分数线没过考研都会失败。所以考研最好不要偏科,至少不能偏的太严重。这就像是木桶效应,短板甚至决定了事情的成败。
建议:在一开始复习时就尽可能保证各科均衡发展。哪一科难度较大、自己基础也不太好,就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上面。
10.不关注考研动态
考研要关注的信息有很多,而且有些可能每年都有变化。比如初试科目、新增/停招专业、考试大纲、参考书目等,如果只是埋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很有可能错过重要讯息,甚至影响到考试。
建议:平时要多关注院校官网、研招网最新通知或公告,或者加上几个研友,互通消息。
学习没有计划,全按心情来。想学就学一会儿,不想学就不学;或者学一两天后觉得好累啊,要休息一下,结果一周7天学了3天,玩儿了4天……
虽然列了计划,但执行力不够。隔三差五地背单词或者用几个月背完后就不看了;专业课内容太多,比较难理解,看了几天后放弃了;做了点题感觉有点难就不管了……
建议:不光是考研,想做成某件事,计划+执行+坚持缺一不可。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目标及可利用时间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同时,列好了计划就要去做,不然计划就只是写在纸上的几行字。可以允许计划被某些突发情况耽搁,也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复习时间和任务量,但一定不能停下来。
2.有效学习时间少,学习效率低下
单词背了几个小时,但没记住几个;视频课看了一天,但看完就忘,做题还是不会;刷题刷了不少,但不会做的题还是不会,做错的题还在错……学习时间花了不少,但没什么效果,就要反思下自己是不是在自我感动式学习。
还有一种情况是以学习为名,行其他之事。早起去图书馆,结果睡到了中午;嘴上说着要学习,结果看了半小时书就开始刷微信、刷微博、玩游戏……看似在图书馆自习室学了一天,实际学习时间不足2个小时,这样真的是在学习吗?
建议:在开始某项学习任务前,先给自己列下学习目标,设定完成时间。目标最好比较具体,时长要符合自己实际情况,保证自己确实能完成。比如,这次要在x个小时内掌握什么知识点、理解什么概念、解决哪方面的问题等。
学习完之后也可以做一个考核,比如做做课后题,或者给同学朋友讲讲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以此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3.只看书,不思考
有的同学确实在很认真的看书,但也只是看,不去思考也不去理解,像“人肉扫描仪”一样,扫完一遍书后,啥也没记住。
或者是看的时候觉得什么知识点都很重要,什么都做了标记,但看完之后脑海中的知识点还是零散的,不成体系。
建议:可以先浏览目录,了解整本书及每个章节的内容。但在看书的过程中,一定要边看边思考,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总结、归纳和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自己画也行,用一些专门的APP也很好,比如xmind、ithoughts、marginnote等。
4.抄书式做笔记
边看书边做笔记是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梳理重难点,方便后期复习。但只是单纯地把书上的内容搬到笔记上的话,既费时费力,学习效果也并不好。
还有些同学听课听得很认真,几乎把老师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了,但后期没有及时复习、思考,老师讲的内容没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建议:笔记可以用来建立框架,总结重难点和专题知识点,提炼考点和热点,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前期笔记记好了,后期复习才会事半功倍。如果意识到自己现在存在抄书式记笔记的问题,就要有意识做调整啦~
5.死记硬背,不讲究方法
背诵并不是要死记硬背,尤其是文科类科目,可能要记好几本书。这种情况下,死记硬背不仅效果不好还浪费时间。
建议:有很多好用的记忆方法,比如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发挥想象,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着背;或者利用碎片化时间,不断回顾和重复背过的内容等,现在备考时间还比较充裕,大家可以多尝试几种方法,选一个效果最好的持续使用。
6.只看重点,复习不全面
有些同学抱着侥幸心理,听学长学姐经验,或分析完真题后,复习时只看重点章节。这样不能说错,但还是心存侥幸,时间充足的前提下,不建议这样做。
建议:只复习重点章节,这是在考前没时间全部复习,只能尽可能多拿分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前期复习时间充裕,大纲或参考书目中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不留死角。
7.照搬别人的经验贴
网上各大平台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经验贴,打着学霸、逆袭的称号,看得人热血沸腾,觉得别人行,我也一定行!快醒醒啊喂!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抛开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时间等差异,直接照搬别人经验不可取!
建议:经验贴分享的内容,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适合他自己,不一定适合你。
8.一边做题,一边看答案
一边做题,一边看答案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看答案前不会做,看完答案后觉得自己会了。但是,是真的会了吗?
建议:做题的目的之一是找到自己学习上的漏洞,所以做题时最好不要看答案,遇到不会的就空下,最后及时归纳总结知识点。
9.偏科严重
复试线分有总分线及单科线,只要有一条分数线没过考研都会失败。所以考研最好不要偏科,至少不能偏的太严重。这就像是木桶效应,短板甚至决定了事情的成败。
建议:在一开始复习时就尽可能保证各科均衡发展。哪一科难度较大、自己基础也不太好,就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上面。
10.不关注考研动态
考研要关注的信息有很多,而且有些可能每年都有变化。比如初试科目、新增/停招专业、考试大纲、参考书目等,如果只是埋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很有可能错过重要讯息,甚至影响到考试。
建议:平时要多关注院校官网、研招网最新通知或公告,或者加上几个研友,互通消息。
标签:
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