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EMBA南京抢生源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656发表于2014-03-10

[摘要] “大本营”远在黑龙江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近日宣布,在华东地区设立EMBA教学点,并将招生办设到南京。南京本地有EMBA招生资格的高校仅3所,但目前全国前来抢市场的EMBA高校不下10所。随着EMBA生源结构的不断变化,部分高校EMBA面临的招生困境不断凸显。

“大本营”远在黑龙江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近日宣布,在华东地区设立EMBA教学点,并将招生办设到南京。南京本地有EMBA招生资格的高校仅3所,但目前全国前来抢市场的EMBA高校不下10所。随着EMBA生源结构的不断变化,部分高校EMBA面临的招生困境不断凸显。

10多家高校EMBA抢滩南京

对于南京人来说,扛着“985”“211”“C9”(教育部支持建设的9所中国常青藤大学)院校等头衔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并不陌生,不过,大家最熟悉的是它的工科。“哈工大的管理学科其实也很强。”哈工大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刘宝巍介绍,该校是全国最早建立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校,也是最早开展MBA、EMBA教育的一批高校。

“在东北地区,哈工大EMBA是第一块牌子。”刘宝巍说,不过她坦承,在华东地区,哈工大的名气还不够响。所以今年一开学,该校华东地区教学点的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展了起来。

EMBA全称为“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是一种具有学位的在职培训,重在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补充和更新商务知识,帮助提高经营本领。

全国高校中具有EMBA招生资格的高校一共62所,南京地区只有南大、东大、南理工这3所。

不过,“活跃在南京市场上的EMBA高校不下10家。”南理工EMBA招生办主任马士斌说。近在上海的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欧管理学院、长江管理学院,远在广东的暨南大学、西安的西安理工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都在南京地区招生。

科创型老板成新的主攻目标据介绍,这么多高校云集南京、江苏,和江苏较强的经济实力有关。EMBA培养的就是经管人才、大小老板,其学费少则20万、多则五六十万,没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读它就是空谈。

此外,众多高校将EMBA转战经济发达地区,和其面临的招生压力、生源结构的变化也有关系。

据记者了解,EMBA教育从2002年发展至今十余年,不少高校以前的生源中,官员、国企高管占了相当比例,而现在,这部分人群在学员中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高校需要寻找新的生源增长点。

“在江苏地区,我们学校设立了3个产学研性质的基地,宜兴环保研究院、常州技术研究院、张家港研究院,很多相关的科技型老板生意做得都非常不错,他们对科技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当了解,但急需在经管方面‘补课’。”刘宝巍说,在华东地区设立教学点,就是冲着这些科创型的老板来的。

南京大学EMBA教育中心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近年来,他们学员的具体行业分布为:制造业20%,金融业15%,房地产、通信、IT各占10%。“制造业中,原来都是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而现在,科技型的企业越来越多。”南大EMBA中心负责招生的孙支萍老师介绍,比如做新能源的,做环保材料的,做节能减排产品的等等。

东南大学EMBA中心也相当看好科创型的老板,他们EMBA教育的定位就是“科技型企业”。

有特色、接地气才能生源不愁南京一位熟悉EMBA教育的人士说,“科创型老板”成EMBA教育新的生源增长点,和整个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有关。不过,他认为,这也凸显了EMBA教育特色的缺乏,“哪个行业形势好,就一窝蜂朝上冲。”据介绍,一般高校EMBA开设课程数均在15—20门,拉开各高校的课程清单就会发现,每个学校的课程设置没有太大差别。

由于EMBA教育规定,除了本校的老师,校外导师、境外导师必须达到一定比例,不少高校外聘的老师中也有大量相同的面孔。

“重招生、轻培养是EMBA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俞安平教授说,有的学校一年的招生广告费就是好几百万,但在培养质量上却没下大功夫。

据介绍,重理论、轻实践,重国外、轻本土也是EMBA教育的一大问题。“作为应用型的专业学位,EMBA应该设置大量的案例教学,但是现在,不少高校的案例不仅数量达不到要求,质量也较欠缺。大量‘高大上’的世界500强案例,本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案例少之又少。”俞安平说。

南京大学EMBA中心主任徐宁认为,EMBA发展了这么多年,也面临着一个转型调整期。“光搭建一个平台是不够的,要向深度广度延伸,培养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全球化视野、整合资源的能力等等。”

提起学习的收获,读过EMBA的3家苏南企业的老板阚磊、肖俊豪、孟凡说的最多的就是同学资源、同学之间的生意经。

“同学资源应该是EMBA的副产品。”俞安平认为,EMBA教育应该多接点地气,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另外,各家只有寻找自己的特色,占领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才能生源不愁。

国内C9院校EMBA学费(单位:万元)

上海交通大学 56.8

清华大学 56

复旦大学 56

北京大学 53.8

浙江大学 42

南京大学 40.8

西安交通大学 23.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2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