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调控招生选拔
招生名额配置主动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兼顾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坚决调减生源不足、毕业生就业差、社会需求不足的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改革博士生招生的平均主义,招生名额分为两部分,基本名额用于保障各单位的基本招生需求,调节名额用于支持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导师。进一步发挥学术权力在博士生招生中的决定性作用,自2013招生年度起陆续在教育学部等6个学部院系试行了“申请-审核”选拔博士生制度。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自主改革试点项目,支持18个培养单位进行试点改革。实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博士研究生学位基础课程建设项目、研究生学术实践能力培养支持项目。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类4个培养单位开展适合本学科专业特点的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及学术报告能力培训。实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项目和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资助基金项目。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列入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并全部通过验收。开展精品教材、案例教材、网络课程等系列工作。在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设立了53个项目;建设33门视频网络课程,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远程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支持研究生到国际上拓展学术视野,开展学术交流。近3年共录取建设高水平大学国家公派研究生355人,曾在2012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下一年度按协议名额150%申报的奖励;派出48位博士研究生到国外短期访学;支持504位研究生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实施国外知名专家讲学基金项目。支持5个培养单位实施英文国际硕士项目,改革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支持4个培养单位在现有研究生海外培养经验基础上,建设稳定的海外人才培养基地。
建设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制定《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督导条例》,组建首届研究生教学督导团。督导团自2013年7月成立至今,共督导课程160余门,撰写督导报告26份。实施研究生课程巡视制度和教学评价制度,进行全面课程巡视,并撰写课程巡视情况通报和调停课分析报告。严把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关,使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全部博士学位论文及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实施全部博士论文委托第三方匿名评审制度。
全面提高资助待遇
搭建以“奖优、助困、酬劳”为导向,由基本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含新生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突出成果与突出贡献奖励、特困资助五大部分构成的研究生奖助新体系,并分步推进实施。加大对研究生基本生活保障的资助力度,大幅提高全日制非定向学术型研究生基本助学金标准。提高校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标准,形成由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与校级学业奖学金组成、奖励力度梯度合理的研究生激励机制。鼓励学部院系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助力度,多渠道利用社会资源,为各类研究生设立特色奖励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