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跨专业考研的难点和痛点如何解决?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1991发表于2018-05-17

[摘要] 跨专业考研难,难在哪儿?下面小编解读跨专业考研的难点和痛点,希望大家做好准备。

  1.跨专业最难的是专业课基础薄弱


  ►真相:


  应该说,跨专业最难的不是专业课基础薄弱,而是你明知薄弱,总难以找到高效的方式提高。


  在一些考研指导文章中,专业课的复习并没有那么难——找到本专业的参考书目、真题,然后进行“针对性”“有效”复习。而最关键的“针对性”“有效”,恰恰就是拦在跨考学生和本校考生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如果你此时还没完全找到你想要的专业课资料,可以尝试以下方式。


  (1)运用人际网络


  专业课书籍真题,有的书店都能买到,而有相当的一部分只有在该校才可以买到。


  因此,想尽一切的可能的办法联系在该校的同学,朋友、网友、同学的同学……只要能够帮你买到所需要的专业课资料,管他是谁。


(2)目标院校的BBS


  找到考研版面或者相关院系版面。在精华区中寻找一些与该学校该专业的考试有关的情况,发帖询问有关试题情况,打电话,托该校该专业的同学朋友以及考取的往届师兄师姐打听。


  通过以上方式的好处是成本低,最大问题就是耗时。尽管已经有了渠道,但相比本校本专业的学生。


  跨专业考生仍要在搜集资料上花很多时间,或影响整体的复习进度,或心神透支,打击自信心。很多跨专业考生就是输在没有坚持到最后。


  (3)辅导班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报规模较大的正规考研辅导机构。辅导班并不能为考生提供多特别的方法——也不需要,它提供的是详细的复习规划、备考氛围以及考生所需的专业课资料和信息。而且辅导老师可以每周定时对考生进行辅导,圈定下一阶段的复习内容,提供真题解析、课程笔记,为学生答疑等。


2.跨考生因为专业基础被歧视


►真相:


  这是个伪问题。复试被刷是因为老师们觉得该考生不适合在这个学校读研,而不是歧视。


  研究生考试和高考不同,要选拔的是有一定知识基础,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科研热情和科研潜力的人。


  设置复试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把好最后一关,而不是一味根据初试成绩来确定是否录取。另一方面,招来的研究生是由导师来带,他们在意的是能不能选拔出合适的学生。


  比如跨专业考历史学,有的同学本科学英语或日语,那么研究中外关系的老师可能就希望将他收入门下,因为他有语言优势,可以更快入门。


  有的同学可能对历史知识知之甚少,但思维能力很好,做思想史的老师可能就比较愿意接收。


  有的同学性格比较沉稳,能坐得住,做社会史的老师就比较愿意要,因为看档案必须坐得住。


  反之,不论是本专业还是跨专业的,对历史知识近乎无知,思维混乱,性格浮躁,又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可以说找不到一点可以做科研的潜质,那被刷就是必然。


  其实,跨专业的学生担心的不应该是老师会歧视,而应该担心老师会一视同仁。


  因为从考核难度来讲,导师对本专业考生的考核尺度会更严厉和深入,而对跨专业的考生则相对宽松,能回答到点子上,展现出逻辑思维能力即可。


  从这个角度上说,导师算是反过来“歧视”本专业的考研人了。


  3.同是跨专业老师更喜欢本校生


  ►真相: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本校考生的优势在于,他能旁听目标导师的课程,提前找到他想报考的老师,提前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与老师沟通,有机会赢得导师的信任与好感。这样的优势是绝大多数跨专业考生不具备的。


  但前提是,你得是“鸟”。早起的虫儿被鸟吃,提前联系导师要承担将自身的弱点提前暴露的风险,反而会失去了被录取的机会。说到底,导师录取一个学生的最大标准还是是否合适,绝不是任人唯亲。


  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要抹平这项潜在的劣势,可操作的方法就是通过网络了解导师的生平、研究方向、学术成果乃至个性。


  这些都不是不能找到的信息,比如通过院校官网、中国知网等论文数据库、微博、师兄师姐,至少比乘飞机火车去学校找导师容易。


  当然,该导师往年有没有招收过跨校跨专业的考生,是不是排斥此类考生,也是一定要了解的。


  跨专业考研是一个不断了解、探索、学习、再成系统的过程,既然是从零开始,那么也就意味着你获得的会是最多的。其实,从这些真相的背后,你也能发现,跨专业这座山并不是难不可攀,专注的学下去,你就已经是个成功者了。


政治80分直达全程班

考研词汇精讲.jpg

211院校考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