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聘看重第一学历 考研镀金能否通关就业?

来源:光明日报浏览次数:1119发表于2014-02-10

[摘要]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727万”的消息,一时间,就业这一本就“敏感”的话题再次被人们热烈讨论。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一职难求”的当下,研究生,考还是不考?考研族又为了什么走上千军万马的独木桥?来看看正文。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727万”的消息,一时间,就业这一本就“敏感”的话题再次被人们热烈讨论。但是,我们仍不能忽视的是,今年的考研人数并没有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直至现在,教育部依然没有公布2014年报考研究生的总人数。那么,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一职难求”的当下,研究生,考还是不考?考研族又为了什么走上千军万马的独木桥?记者展开了调查。

投身热爱的专业,坚持“小事”成理想

大学本科我学的是工科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了一家对口的事业单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我发现自己并不适应这份工作,当年的“文学梦”又开始浮上心头。一边是稳定体面却并不喜欢的工作,一边是前途未卜但自己热爱的专业,我权衡了很久,还是决定报考某校的外国文学专业研究生。

跨专业考试,缺乏经验,努力不够,导致第一年失败。继续找工作还是坚持初衷?我思考再三。我渐渐意识到考研关系到我的人生道路的走向。回家过年时,老迈的父亲旁敲侧击地说了好几次类似“父母老了,不能赚钱了”“家里境况越来越差”的话,家里迫切需要我的支撑。但是回头继续找工作,意味着一年的时间白白浪费,也意味着我之后的路又要重回老路。种种“理由”让我决定咬牙再坚持一年。第二年考研非常艰难,没钱用、没地方住是摆在眼前的最头疼的问题。

可以说是天无绝人之路吧,在我成为一家教育机构的兼职教师后,生活费有了着落,也终于结束了馒头就咸菜的生活。又因为同学宿舍空出来一张床,我偷偷摸摸住进去,成为“黑户学生”。破釜沉舟,一切倒变得简单。第二年如愿以偿被录取。

说实话,我在考研之前就了解过,我们专业求职比较困难,但是我还是决定义无反顾,因为我就是想为我所热爱的专业拼一下,为自己的理想搏一回。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读热爱的专业,不是最快乐的事情吗?现在流行一个词—“重走青春路”,我就是这样。

这个学期我开始了求职之旅,求职路上的重重困难,身为男生,在求职中处于“有利”位置,而我遇到的困难则是因社团活动、实习经历少,屡屡受挫。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研究生三年我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我的学业上,读书、写论文占据了我大多数的时间,而实习少的问题,在学校体现不出来,但找工作时这个短板太明显,用人单位主要是以你的实习经历为主,而成绩则是辅助。所以,这种学业和求职的脱节,是我们研三时期所不可避免的问题。

读研有用,这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我觉得十分有益。我以前有热情、好走极端,但是大范围阅读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使我对许多问题抱着越来越宽容的态度。

理想和现实必然会存在差距。记得以前看过的一句话:不要每天睁开眼睛都想着,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今天要为它做什么?天天抱着沉重的东西,关键还要脚踏实地!我觉得是这样的:持之以恒坚持自己的一点小兴趣、小想法,最后可能就是别人眼中的“理想”。

专家点评

做自己喜欢做、适合做、能够做的事情

看到这个故事,我感到很亲切,因为我和这位同学的经历有某些相似之处。30年前,我在一家效益很好的外贸国有企业工作,但我觉得还是读书对我更具有吸引力,于是毅然参加全国高考到大学读书,原来的工资、奖金全没有了,每月除了10元的助学金,还要父母资助、到工厂兼课挣一点讲课费。7年前,我又从一家半机关性质的事业单位离开,回到母校南开大学任教。对此,很多人都不太理解,认为我舍弃得太多,但我义无反顾,丝毫也不后悔。人生苦短,最要紧的不是成就多大的事业,而是做自己喜欢做、适合做、能够做的事情,也就是能够找到自己独特的人生空间。也正如这位同学所说“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读热爱的专业”。我觉得这是一位有主见的同学,也是一位有勇气的同学。因此,我支持这位同学的选择。放弃了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也许会后悔一时,但是,如果有机会有条件而没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可能会后悔一辈子。至于说到由于参加社团活动不多,实习经历少而求职不顺,我以为不必太在意。社团活动、实习固然能够给人以锻炼机会,但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对知识的获取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君不见有多少研究生名不副实,遭人诟病。我相信,一位人文学科的研究生只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只要具备较强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得再直白一些,只要你勤读书,善动笔,就一定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岗位。毕竟,用人单位最终还是要看一位研究生的综合素养,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社团活动、实习经历那些浅层次的东西。(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传播学系主任刘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