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认识论高频考点 拿走不谢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764发表于2017-09-27

[摘要]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真理性的检验标准、目的。

换而言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则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甚至是破坏作用。实践对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并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力争实现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

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

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 VS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对象;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主要内容:

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认识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

认识发展过程要经历两个飞跃过程:

第一次飞跃为实践中得到的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其中,经过两个步骤,即收集十分丰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并且对于感性材料经过加工整理,即获得理性认识。

第二次飞跃为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即理性认识付诸于实践,并且要看付诸于实践的理性认识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如果取得,则证明获得了真理。

两种属性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认识的发展过程还表现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上。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