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降温考证升温 凸显求职择业新趋势

来源:中国经济网浏览次数:908发表于2014-01-23

[摘要] “最难就业”这样的话题还将持续,作为置身其中的就业者而言,倘若无法从外部环境去改变现状,那么在专业的技能基础上发挥更大的力量获取某些被企业看中的证书,不失为一种破解“最难就业”的自我规避途径。

刚刚结束的考研之战,引发全国专家学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日前发布的最新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今年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数为六年来首次下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以90后为主力的毕业大军中,考研比例大幅下降,很多90后毕业生纷纷表示尽快解决就业问题才是当下所需。实际上,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与所谓的“最难就业季”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考研人数首度下降成为热门话题的另一端,则是需要思考如何破解似有被放大之嫌的“最难就业”问题。

以上海为例,日前发布的《上海金融基础人才市场供需调研报告》显示,许多高校毕业生缺乏有序的实习通道以及合理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增加了求职的难度。《上海金融企业2014届校园招聘标准分析报告》中显示,毕业院校、综合素养以及社会实践经验成为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保险、金融服务类企业校招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这份报告还指出,各大金融企业,特别是保险企业和金融企业对于有财务金融类证书的非专业背景学生也表现出浓厚的招聘兴趣。

事实上,在金融热的带动下,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规划金融领域紧缺人才开发,除高端管理人才大量缺少外,金融研究人才及各类金融人才也大量缺乏,其中包括一些基础型人才。例如,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人才建设一直颇受关注,与纽约、伦敦等城市相比,上海金融人才需求尚有巨大缺口。据近日发布的12582动感求职《大学生就业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岗位需求量排行前十名的岗位需求量比重达到73%,其中金融行业岗位需求量排名第三。

“最难就业”这样的话题还将持续,作为置身其中的就业者而言,倘若无法从外部环境去改变现状,那么在专业的技能基础上发挥更大的力量获取某些被企业看中的证书,不失为一种破解“最难就业”的自我规避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