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开学寄语:倾听学问的声音 要学以成人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889发表于2017-09-10

[摘要] “不要因为分数禁锢了好奇心,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个课题都是探索自然和人类自身奥秘的机会。”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9月8日典礼上,以“倾听学问的声音”为题发表了讲话。

当日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3000余名2017级北大新生齐聚一堂进行开学典礼。曾获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第一名的赵兰昕作为新生代表发言,这 位“数学天才”表示写作也是她内心的热情所在。 她用“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莫道今朝精卫少,且邀他日看海平。”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大学生活的展望。

典 礼开始前,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教授宣读了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表彰决定,500余名博士研究生获此殊荣。为激励博士生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博士研究生的 培养质量,从2009年开始,北京大学设立了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这也是目前北京大学设立的荣誉最高、额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研究生奖学金。郝平教授 号召同学们以受表彰的同学为榜样,刻苦学习,潜心科研。

校长林建华:学以成人

“不要因为分数禁锢了好奇心,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个课题都是探索自然和人类自身奥秘的机会。” 林建华校长对同学们说, “我想提醒大家,不要太功利、太短视,不要随波逐流;要追随你的内心,找到自己的兴趣。实际上,每一个专业背后都隐含着专业精神。”

他 说,为了鼓励同学自由发展,北京大学支持学部内自由转专业,全校自由选课,跨学科的培养计划也给同学们非常广阔的选择空间,而比知识更加重要的是思维方式 和价值观念。“知识可以过时,但感悟到的思维方式、社会责任和探求精神,会像血液一样,流淌在你的心中,伴随你的一生。”

林建华提到,面对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科技,有人会疑惑科学技术会不会动摇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基石,他引用苹果公司CEO库克在MIT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我并不担心人工智能能赋予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问题的能力,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问题。”

“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把人变成机器,而是要学以成人,learning to be human。” 林建华说,“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通过对比、思辨、争论和实践形成自己的心得,见解,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规律,求得真谛,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他说:“学以成人也是一个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勇于发现和承认自己的无知,这才是真正自信的表现。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质疑,虚心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寂静中探求思考和倾听,体验成长和创造的快乐。”

长期以来,西方的理性人文主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面对全球化和资源环境的挑战,林建华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中“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表达的仁爱之道,将会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加坚实的伦理基础。

林建华校长在典礼上讲话。新生代表赵兰昕: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

林建华校长在典礼上讲话。新生代表赵兰昕: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  赵 兰昕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7级本科新生,重庆市高考理科第五名,曾获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全国第一名,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位“数学天才” 在发言中表示,数学固然是一条引人入胜的道路,始终以简洁的规律呼应着万物的流转,但她内心有一条更长更坚韧的弦,写作才是她内心的热情所在。

“当我环顾我所在的一方天地,我发现这个世界在快速流转,平凡的人们也有生动的悲喜爱恨、聚合分离,很多人都不关心这些,但我心里有一种必须要记录的责任感。我所希望的是,由我执笔,为我们的时代留下一笔柔软的铭文。”

“北大有全中国最好的数学专业,我可以继续探索人类理性的奥秘,北大还有全世界最好的中文专业,让我可以用兴趣与热爱的笔墨去记述世界的点滴。”

和 大部分竞赛同学的人生理想不同,赵兰昕并不想遵循现成的模式,而是要选择一条自己热爱的道路,在文学领域虽然还没有得过金牌,但她以内心对文学创作有足够 的热情,对她而言“走出自己的舒适带,去探索一个未知但令人向往的远方。”才是实现梦想和价值最好的方式。她同样祝福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够找到并实现自己的 梦想。

最后,她以自己的一首诗结束了发言,“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莫道今朝精卫少,且邀他日看海平。”

教师代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珍惜

“青 春逝去,未见得活力不再、优雅不再、睿智不再,而失去健康,即使青春犹在,年轻于你何用,财富于你何用,时间于你何用。”教师代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 祁祥告诫同学们,要珍惜健康,不要因为年轻就肆意透支你的身体。要求同学们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人,平衡好读书学习和锻炼身体的关系。

在谈到青春的梦想和渴望时,孙祁祥说:“请珍惜你内心的渴望,而不要忽视和压抑它,甚至掐灭它,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要人云亦云,心浮气躁。不要去跟别人攀比,做最好的自己,足矣。”

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 孙祁祥说,“这个时代给了每个人以机会。但是任何一个美好的时代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万千建设者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而最好的珍惜就是为这个时代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外,孙祁祥告诉同学们要珍惜当下、珍惜他人、珍惜师生情、朋友情、珍惜父母的付出和辛劳。

[林建华校长讲话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在 北京最美丽的时节,北大迎来了2017级的新同学,青春的活力让美丽的校园充满了喜庆。我们常把大学比作一个大家庭,学生、教师、员工和校友都是这个大家 庭中的重要成员。无论你是初入北大,还是在这里继续深造,从此我们心心相印、质朴纯真、努力向前。欢迎你们!欢迎加入北京大学这个大家庭!

看着大家青春洋溢的笑脸,我想起第一次来北大时的情景,距今已经整整四十载了。过去的四十年,就像是一部现实版的穿越剧,变化之大让人无法想象。

中关村大街当时叫白颐路,是一条乡村道路,两侧粗大高耸的白毛杨和稻田充满了乡间情趣。当时进城还是一件很大的事儿,只有一条332路公交车,或者就要借用还是奢侈品的自行车了。

四十载岁月如白驹过隙,一切都在变化,但有一点却始终如一,不曾改变,那就是北大人的家国情怀、敢为天下先的无畏精神和不懈的学术追求。

未来会怎样?你们将会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可能是很多青年人心中的疑惑。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中国的迅速崛起改变着传统的世界政治格局。这些事情听起来很大也很遥远,但已经发生在我们身边了。

使同学们成为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对教育观念和教育传统的挑战。学校正在进行本科教育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目的就是要为你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

大家很快就会进入一年级的课程学习。一些同学会很在意分数,但千万不要因此而禁锢了好奇心。实际上,每一门课程、每一个课题都会给你一个探索自然和人类自身奥秘的机会。

大学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旅程,追随好奇心,以创新和批判的眼光,探求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你一定会斩获更多。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部内自由转专业、全校自由选课和跨学科的培养计划,会为你们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

我想提醒大家,不要太功利、太短视,不要随波逐流;要追随你的内心,找到自己的兴趣。实际上,每一个专业背后都隐含着专业精神。知识可以过时,但感悟到的思维方式、社会责任和探求精神,会像血液一样,流淌在你的心中,伴随你的一生。

大家知道,AlphaGO击败了人类最顶尖的围棋手,基因编辑技术有了重大突破。这使一些人开始担心,担心科学技术会动摇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基石。我并不这么看。

苹果公司CEO库克的一句话讲的很好,他说:“我并不担心人工智能赋予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问题的能力,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那样思考问题——摒弃同情心和价值观并且不计后果。”

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把人变成工具和机器,而是要“学以成人”。

明年在北大有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全球将有近五千位哲学家参会,这将是一次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的盛会。大会的主题就是“学以成人”(Learning to be human)。

长期以来,西方的理性人文主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面对全球化和资源环境的挑战,我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中“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表达的仁爱之道,将会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加坚实的伦理基础。

“学以成人”是一个伴随我们一生的命题。哲学从理论层面思考“学以成人”,教育则是“学以成人”的实践。

学习绝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囫囵吞枣、人云亦云,而是要通过对比、思辨、争论和实践,形成自己的心得见解,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规律、求得真谛,树立起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习 近平总书记讲过:“思想活跃是高校的重要特征,各种思想观点在这里交汇,各种价值观念在这里碰撞。‘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 深’。我们要秉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态度,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定方向,让一切有益思想文化的涓涓细流汇入主流意识形态的浩瀚大 海。”

“学以成人”也是一个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古希腊有个哲学家“悖论之父”芝 诺,学生曾问他,“老师,您的知识渊博,为什么总是质疑自己的结论呢?”芝诺画了大小两个圆圈说道:“大圆是我,小圆是你。如果圆的面积是我们掌握的知 识,圆外是未知,圆周就是我们能够接触到的未知,可见知识越多,接触的未知就越多。”

勇于发现和承认自己无知是真正自信的表现。你们都非常优秀,我希望大家不怕问题和困难、不教条僵化,不固步自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质疑、虚心学习。

德国哲学家加尔夫曾说:“良知的声音是寂静的,它在尘嚣之中难以被听到。”学问也是一样,它需要我们忘却世间的凡俗,在寂静中探求、思考和倾听。

祝大家在北大的时光里,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学问的声音,体验成长与创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