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研究员29岁成北大博导 科研家庭两不误
[摘要] “科研像一场马拉松,认准了这条路,再辛苦也要坚持跑下去。”
“我当然期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能应用到临床上,但现在还处于最初、最基本的研究阶段,距离药物研发还很遥远。”刘颖说,“科研像一场马拉松,认准了这条路,再辛苦也要坚持跑下去。”
刘颖跑完半程马拉松后在鸟巢留影。
“如果能让孩子们多保持几年对科学的好奇心,也是好事”
“可能再过20年,学生们还会给我发邮件。能知道他们的职业有发展,生活也美满,想想都是开心的。”刘颖对教师这份工作充满自豪。
她喜欢讲课,给本科生上生物化学课,她会加入很多小故事。讲线粒体,她就提到自然界中,有一种叫鱼藤酮的化学物质能抑制线粒体,这种抑制作用使鱼藤酮成为亚马孙人捕鱼的秘诀。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
也许是看中她在课堂上的用心和亲和力,不久前,科学微信公号“知识分子”主编饶毅教授联系刘颖,请她来做小学生生命科学视频课程的主讲人。
接到邀请,刘颖起初有很多顾虑。视频课需要大量前期投入,而她正处在中期考核阶段,10月份还要接受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国际评估。
“可我想到,科学如今在一些人眼中已不再热门。”刘颖说,孩子本来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但经过中小学一系列应试教育后,不少孩子的好奇心消失了。许多人的想法很功利:考高分,毕业找一份轻松又赚钱的工作。“如果我的努力能让孩子们多保持几年对自然、对科学的好奇心,那也是好事。”
她抛开顾虑,腾出时间为孩子们编写教材,为每节课准备教案。她想打破传统课堂的模式,效仿国外的探究式学习。她来做演示,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完成探索性的小实验。课程设计趣味性强,同时传达环保理念:“让孩子们认识环境和生命的相互影响,以及人与环境该维持怎样的关系。”
“别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为什么要让家人为我的工作买单?”
每晚7点,刘颖从实验室赶回家中,她的孩子在等着她。
刘颖的女儿刚刚一岁多,正是需要陪伴的时候。工作日的每个晚上、周末双休日,她都会放下工作,进入母亲的角色。
这么做的时候她也感到压力。周围的男同事们,工作日晚上很晚才下班,周末也在加班,自己的科研进度落下了怎么办?
事业与家庭难以平衡,是很多女性都会面临的困境。刘颖曾经并不担心,认为工作稳定后再要孩子,就能轻松兼顾两者。但孩子出生之后,时间和精力上的消耗依然会影响工作进度,刘颖曾一度为此纠结。
“孩子的成长不能错过。她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我的陪伴。”刘颖说:“所以我只能在工作时间尽可能地提高效率。”
高效工作,她有自己的秘诀。她注意抓重点,把精力集中在现阶段最重要的事。一般人都会有思维跳跃的时候,做着手头的事情,又想到去完成另一项任务,在切换思维的过程中耽误了时间。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刘颖严格规划。她甚至用计时软件提醒自己:工作25分钟,再花5分钟时间处理杂事。
她想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事业与家庭的“平衡”。“人家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为什么要让家人为我的工作买单?我希望他们有快乐的家庭生活,所以我只能努力提高效率、把事情做好。”
“我不只把运动当成爱好,它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
穿着石榴红裙子的刘颖看上去有些单薄。很难想象,她最大的业余爱好竟然是跑马拉松。
刘颖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时,所在城市波士顿有着浓厚的跑步氛围。创办于1897年的波士顿马拉松,是全球首个城市马拉松比赛。她住在查尔斯河畔,每天从窗口眺望,都能看到沿河奔跑的人。那时科研任务很重,能聊得来的朋友又不多,跑步渐渐成了她减压的方式。
在波士顿参加半程马拉松后,刘颖明白了一件事:马拉松和科研很像,都有同样的心路历程。“刚开始很兴奋,觉得有意思。几公里后很累,一面心想何必自讨苦吃,一面告诉自己要坚持。最后冲过终点,心里又升起了成就感,想着下次还要报名。”
回国之后,她依然保持着运动的习惯。现在她每周都会坚持去五六次健身房。在平时紧张的科研节奏下,运动是她放松的好方法。“我不只把运动当成爱好,它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刘颖说,每天走出健身房后,她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她也有“小女孩儿”的一面。在达拉斯读博期间,她迷上了蛋糕裱花。在她眼里,烘焙和科研也很像。厨房里有量杯和勺子,每道程序有固定配方,很像实验。蛋糕裱花能发挥人的创造力,她因此专门抽出时间,上了四期蛋糕装饰的课程。回国工作以后,她也常常拿蛋糕裱花来比喻科研,提醒学生们先集中精力攻克课题最关键的节点,然后再去做些边边角角的实验。“就像蛋糕装饰,你连蛋糕胚子都还没做好,就急着开始裱花有什么意义呢?”
翻看刘颖的朋友圈,大多是一些生活乐趣的分享。她常有这样的感觉:或许很多人认为,享受生活会影响到她的科研工作。“其实没有。未来半年,我还会发几篇文章。我的确花了一些时间去享受生活,但我在工作上也并不比别人差。”刘颖说。
对 话
热爱科研的理由
记者:作为女科学家,在科研道路上有没有感受到来自性别的压力?
刘颖:自己有了实验室后,会感到周围的人对你的期望和认可度没有那么高。大家普遍认为,女性会更偏向于照顾家庭,未来男性的发展会更好。
记者:您外表看上去很温柔,但内心似乎更男性化一些,您怎么看待自己的性格?
刘颖:生活上我比较有情趣,但在工作上,我确实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女人”,我比较独立、好强。
记者:这种坚强独立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刘颖:我应该感谢我的妈妈。她是个普通工人,没有接触过西方的教育理念,但她对待我总是很平等,很尊重我的意愿。在每一件事情上,她都试图让我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由她来告诉我,该怎么去做。所以在我的人生规划上,我每一步都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基本上没有问过他们的意见。
记者:这种性格特质对科研工作有帮助吗?
刘颖:我选择做科研,就是因为它比较自主、独立。我可以自由地决定我想研究什么,我对什么感兴趣。同时,它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两点是我热爱科研的理由。另外,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没有走弯路。从本科开始,我就确定了科研这个大方向。中间经历了不少困难,但因为自己很要强,不愿意屈服,遇到的问题最后都克服了。
记者:现在一些女性在科研路上比较迷茫,您对她们有什么建议?
刘颖:我希望她们先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要什么样的未来发展,目标定了才有动力。最近我面试了一个学生,她想做科研,却没有选择本科毕业出国读博士,她担心出国后很难适应新环境。我对她说,当初我去美国读博,在国外也要面对各种困难,但这些东西从未跳到我的脑子里。之所以有顾虑、怕困难,可能还是因为不是那么想达成这个愿望吧。
社会上的一些观念会影响女性,她们因此举棋不定,走一步看一步。如果科研对你的人生很重要,就不要过于顾虑别人的看法,保持自信,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