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科逃课 今是魔都985高校的毕业研究生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923发表于2017-08-29

[摘要] 这个主题一直都想写,一直憋到了研究生毕业~

虽说时间过去了三年多,但我自认为心态和方法都没有过时,而且可以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考研这件事。

先介绍下背景吧:

二本学渣,考研至魔都985工科专业

从3月份启动复习,没报考研班

总分360+,超线30分

如果改成前一阵很流行的逆袭式标题大概是:她曾经挂科逃课,如今却是魔都985高校的毕业研究生

本文包括

考研前的心理建设

怎样做好复习规划

教材研友与考研班

说说考试的那一天

一不小心写得太长,文末整理了一个脱水版的总结~

考研前的心理建设

为什么要考研?这个动力决定你能走多远。我建议大家,把这个问题写清楚再开始准备,而不是稀里糊涂地跟风。

每个人考研的目的不一样,有人是为了逃避工作,有人是想继续深造,有人是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这些目的没有好坏之分,但确实有个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否坚持下去。

这个区别就是,你考研的动力来自于内部,还是外部。两者很好区分,内在动力跟其他人无关,而是自己打心眼里涌出的,比如出于对学术和专业的热爱。

我自己的动力其实没那么纯粹,但也属于内在动力。我其实高中时成绩还不错,一直想考上海的名校,所以考研对我来说是个圆梦的好机会。我在复习的过程中,偶尔会翻同济校舍的照片,翻网上的评价,翻学长学姐的一些生活感想,不断积累自己对研究生生活的向往。加上我复习安排比较松弛,没有过很累想放弃的时刻,所以整个过程里,我的动力一直保持得很好,心态也很平稳,顺利走完了有些人眼里很痛苦的考研复习。

怎样做好复习规划

在这里,我先要强调一点,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我的复习规划并不适合其他人,但大家可以从我制定计划的过程中看到一些思考方法,而这个方法则是通用的。

我把复习计划的制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调研,适配,和执行。

01 调研阶段

我开始复习的时候是大三下半学期,当时还有一些课要上,我作为一个学渣,上课听得并不认真(这点不要学,专业课很重要),但我也不玩手机游戏,而是在网上搜了很多考研故事来看。我们大学的时候流行玩人人网,那上面有非常多这样的经验贴,我就一口气收藏了然后挨个看。看这些故事一方面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他们的复习规划。看到跟自己情况类似,而且安排比较科学合理的,我就做个简单的笔记。这么看了几十篇以后,我就大概总结出考研大神们的复习套路了。

02 适配阶段

这个时候,不是盲目跟风,而是要判断自己的情况,结合共性和个性,做具体规划。比如我认为自己英语基础比较好(四级628,六级558),于是就几乎没有花时间在英语复习上,最后也考了72。这个分数对于一个「英语大神」来说,真的不咋滴,大神起码得考个八十分吧?但我一开始就做好了考70就够了的准备,因为我要把更多时间让出来,分配给专业课。提升这几分对我来说,并不是刚需。总分高才是。再举个例子,政治我也是从十月份之后才开始复习,这点我是根据考研前辈们的经验,太早复习记不住,同时政治也很难拉开分数差距,不属于主要矛盾。

这边小小的分享一下,我最后半年的复习时间分配大概是这样的:一整个上午给数学,中午做一篇阅读理解,一整个下午给专业课,晚上背背单词和政治,或者去图书馆找点题目做做。一般八点多就回宿舍了,因为我当时沉迷于做PPT模板,一天不开电脑就手痒~每周还会找一个下午给自己放假,上网看看消息,查查资料之类的。其实我每天中午还会看一期《康熙来了》然后午睡一下…可以说是非常悠闲了…

03 执行阶段

这阶段其实没啥好说的,就是坚持。我不大想用这么苦大仇深的词,因为在动力满满,且规划合理的情况下,继续复习只不过是顺水推舟的事情。当然,如果对自己的规划不是特别自信,那就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别忘了,我们的复习规划是怎么定出来的!没错,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情况定的。这也就意味着,学霸的计划、考研班的计划、考研名师的计划,固然很好,但未必适合我们,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

教材研友与考研班

01 教材

考研买书最忌讳的就是买的时候非常热情,后面不了了之,所以我建议,不到要用的时候不要买。我刚刚看了一下我的复习用书,基本上是都翻了个遍的,还是比较满意的。

各个科目的教材,其实有很多经验帖会推荐,我几年前考的,现在的书可能也有所更新,就大概地说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比如英语书,通常一个系列分为很多本,打包一起买可能会便宜很多,但我建议先买最需要的,比如阅读理解和核心词汇,吃透这两本可以节约很多功夫,还是之前那个理论,我们要的是整体收益最大化,所以战略上要有所布局。

再说一下专业课,指定教材通常有4本左右,分为不同的版本,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花很多功夫把它们买齐,但真的没有必要。我觉得两本足矣,一本你比较熟悉的,另一本用来作为补充,也可以作为二次复习的参考书。我的专业课是自动控制原理,我们上课用的那本书虽然不是同济指定教材,但我觉得看那本书结合我课上的笔记资料,可以比较快地回忆起所学内容。然后我买了一本清华出版社的现代控制系统,同济指定教材里是英文版的,我怕看得太累就买了本翻译过的,非常厚的一本,但看起来非常轻松,语言很简洁,有些我学得时候没搞懂的地方看这本书的时候想通了,所以就没买其他教材了。

另外,因为我数学基础不太牢固,所以我开始复习数学的时候,先老老实实把高数教材的课后题做了一遍,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但这么做完一遍心里特别踏实,感觉再考一次高数肯定比大一那会儿考得高。

当然,复习离不开做题,但我建议是在把教材吃透的基础上再做题,不然一上来啥也不会也是很绝望的啊~ 我记得我当时一做题就兴奋,把教材课后题做得差不多以后,就去图书馆找题目,省了不少买参考书的钱。看到好玩的题目会整理到笔记本上,有种收藏的快乐。我当时感觉复习得还不错,甚至在想要不考上海交大好了,结果我做了几次上交的专业课题目,就放弃了,感觉确实题比较难,我这种临时抱佛脚的选手还是搞不定的。

02 研友

我们那个自习室比较神奇,座位是固定的,而且是靠网上秒杀来安排的,所以坐在周围的人不一定是认识的。我陆陆续续换了好几个同桌,有忘了续费的,有不打算考研的,有压根就没来过的…

一个自习室里有几个认识的同学,偶尔也会互相交流一下进度,打听一下对方在看什么书。其中有一个姑娘给我印象最深刻,她非常自律,我有时候忍不住会想玩一下手机,她就帮我把手机保管起来,到中午吃饭时再还给我,帮我戒掉了玩手机的坏习惯。每次我想偷懒的时候,看看她认真学习的状态,就觉得受到了鼓舞。而且她学习很扎实,一直拿奖学金的那种,我有问题不懂的也会问她,所以,有个学霸研友还是很幸福的。

不过,每个人的复习状态不一样,我问其他人进度的时候,并不会因此而打乱自己的节奏,这点很重要,也是我们之前一直在强调的。如果大家想找个研友,没必要找同专业的,只要能互相鼓励、督促,就行了,千万不要为了保持相同进度而互相耽误。

03 考研班

对于考研班,我是建议那些跟我一样比较懒、不太自律的人不要去上的。这听起来好像有点反常识,因为很多人觉得,就是因为自己懒,所以要找老师讲课、找考研班督促呀。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我这里说的考研班,是那种超级大课堂,利用周末时间,很密集地讲知识点。这种考研班我去用同学的卡去听过一次,老师讲得确实很好,效率也很高,一天就把概率的知识点讲完了。但问题是,我听完回去整个人都快累瘫了,一点儿也不想看书做题了。还好我只是偶尔一天去上了课,如果每个周末都如此,我大概早就吃不消了。我刚刚提到的那个非常自律的姑娘也报了考研班,她每个周末上完课回来还会坚持整理笔记,投入自习,不得不服。

我不去上考研班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节奏。考研班一般都它们的上课安排,不一定能跟自己的复习计划契合,很可能这一部分的内容你复习过了,或者还没复习到,那样听课效果都不一定好。而且难得有个周末,有一整块的时间来看书做题,多宝贵呀~~

不太了解现在的行情,如果有其他类型的考研班,不是这种大课而是能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那倒是值得期待。

说说考试的那一天

之前都没太提到健康问题,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尽量保证睡眠时间,白天才能有充足的精力来复习,还有喝水、饮食、锻炼这些,我就不多说了。

考试当天身体状态不一定影响发挥,但很容易影响心情。记得当时我们一个同学考试那天生病了,她说自脑袋昏昏沉沉,肯定考不上了,都急哭了,大家都挺心疼的。我自己考数学那天也拉肚子,在时间那么紧张的情况下至少跑了三趟厕所,但我一直提醒自己要淡定,还故作轻松。

考完试我忍不住要跟别人对答案,这个行为挺危险的,不是心态特别好的千万不要尝试。

第一天的政治和英语我都比较有自信,抄了答案发现跟大家差好多,但我就是盲目地自信,觉得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数学有一道特别基础的大题算错了,我估计完蛋了,就寄希望于下午的专业课。专业课的题目比较基础,我做得感觉还行,觉得应该分挺高的,所以最后考完心情还不错。后来查了分才发现,专业课也就120,并不算高,还好其它几门也比较稳定,所以总分也还凑合。再提一下我说的那个特别自律的姑娘,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考了400多,为她骄傲~~

「总结一下」

01 找到你的考研内在动力

02 按个人情况做复习计划

03 做好计划,就执行下去

04 需要用到什么教材再买

05 先把教材吃透,再做题

06 太懒别去上考研班大课

07 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08 祝大家都能超水平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