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考研高龄考生:为梦想拼搏

来源:重庆晚报浏览次数:398发表于2014-01-14

[摘要] 在考研大军中,大龄考生是特殊的一群。他们大多数已工作多年,有了家庭和孩子,但他们却选择跟比他们年轻10岁甚至20岁的大学生们一起,为考研而奋斗。考研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去年9月,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首次取消“不超过40岁”的年龄限制让很多大龄考生走上了考场。65岁的“考研奶奶”仝正国走红网络,被网友封为“2014年新一代学霸”。重庆晚报记者从市研招办了解到,在上周结束的2014年度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我市有3.8万名考生参加考试,其中190名考生年龄超过了40岁,年龄最大的为58岁。

在考研大军中,大龄考生是特殊的一群。他们大多数已工作多年,有了家庭和孩子,但他们却选择跟比他们年轻10岁甚至20岁的大学生们一起,为考研而奋斗。考研对他们意味着什么?重庆晚报记者昨日对话了3位大龄考生,他们的动机虽各不相同,但他们也有共同的东西:不甘安于现状以及重新上路的勇气。

黑白相间的头发、黑色边框高度眼镜、1米高的考研辅导书……1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沙坪坝区陈家湾30号的余庆男家时,他正在做午饭。“这段时间我付出了太多努力,也背负了太多的压力。”提起刚刚过去的考研,余庆男依然难以平静。

“同学同事大都有了一番成就,我却什么都没有”

病退后,理想抱负离他而去

1989年,26岁的余庆男从西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被分配到沙区政府工作,成为一名文员。”那个时候,我算得上高级知识分子,走到哪里都很受尊重。“那时余庆男对未来充满希望。

但是,2008年,45岁的余庆男被查出慢性肾炎,无奈内退。”那个时候,我感觉天都塌了,理想、抱负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为了养病,余庆男必须长时间待在家里,看着朋友、同事事业蒸蒸日上,每年一个样,余庆男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修身“上。

从那个时候起,看书、练字几乎成了他每天必做的事情,为了不和社会脱节,他坚持每天看新闻,新闻联播、时政新闻必看。余庆男最自豪的就是练就的一手好书法,家里的每一面墙上,几乎都有他的杰作。

前几年,当听到来看望他的同学、同事赞美他水平高,写一手好字的时候,余庆男都非常高兴,但是现在却成了他的心结。

“听到朋友说我很厉害,很有才华,反而让我更遗憾,更心酸。”余庆男说,如今他的同学、同事大多都有了一番成就,反观他什么都没有。有时候,他甚至怀疑,别人的夸奖只是一种安慰,一种同情。

为考研每天学习10多小时

去年9月,看到研究生考试不限年龄的消息,余庆男连续2天都没有睡着觉。能不能考?考不考的上?这些问题都让余庆男无所适从,焦虑烦躁。但是,想到如果考上了,这起码是实实在在做成了一件事情,这对于渴望证明自己的余庆男来说,难以拒绝。他最终决定参考。

当时距离考试只有不到4个月时间,为了增加胜算,余庆男报考了母校西南大学的教育专业。还让儿子给自己买了一个智能机,把“考研攻略”、“考研录音”都放在了里面,方便随时复习。

每天早上6点,余庆男都坐车到重庆图书馆学习,下午5点才回家。英语几乎成了余庆男的噩梦。“什么都不会,一手拿着字典,一手拿着资料,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挨个查。”直到走上考场,余庆男也没有记住几个。

不过,文史题却成了余庆男的骄傲。“那些选择填空我都会,有些题,我那个年代就经历过,很顺手。”余庆男笑着说。

妻子

他有才华,只是运气不好

“他就是脾气倔,大家都晓得他有才,有文化,只是运气不好。”余庆男的妻子,只有小学文化的蔡季芬告诉记者,余庆男心中一直有一个结,“他一直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最喜欢做的就是总结自己的前半生,前几年喝了酒还会大哭耍酒疯。”

蔡季芬说,决定考研后,余庆男有了主心骨,每天都仿佛在干一件大事。“我每天都帮他备好饭菜,泡好茶水,有时候会陪他一起去图书馆,只要他高兴,我就高兴。”蔡季芬说。

对于父亲考研,儿子余培军非常支持:“初中那会儿,爸爸经常给我说‘知识改变命运’,我都懂,只要老汉儿觉得高兴,考上了学费我出!”

提起自己为什么考研,46岁的纪平(化名)有点支支吾吾。为了梦想?为了事业再上一个高度?纪平都平静的摇摇头,只是望着书桌上女儿的照片沉默着。

“女儿学表演要花很多钱,我希望帮她追求梦想”

女儿是他最大的骄傲

纪平是重庆一家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车间主管。这次考研,他只告诉了妻子李超一人。“年龄都这么大了,拖家带口的,如果单位同事知道我要考研,万一考不上,还怎么在原单位呆下去。”纪平说。

原来,这并不是纪平第一次考研,毕业于重庆理工大学机电专业的他在2003、2004年,先后参加了2次考研,但都以失败告终。“从那个时候起,考研的念头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现在,纪平月收入有6000元左右,家庭幸福,在别人看来,这一切已经够理想了,但纪平有自己的考虑。

“明年女儿就要考大学了,她想学表演,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都是她的梦想。”和记者交谈的近1个小时里,纪平说起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女儿。漂亮、聪慧、能歌善舞是纪平对女儿最多的评价,纪平甚至在家里专门用了一面墙来贴女儿获得的各种奖状。去年年初,女儿对纪平说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却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在了纪平的心里。

“学表演要花很多钱,考艺术学校更花钱,我希望能够让她毫无后顾之忧的去追求梦想,这是作为父亲的责任。”来自城口巴山镇的纪平是家里的长子,为了家庭放弃了一直热爱的历史专业,转而学习了能找“大钱”的机电专业,他希望这一幕不要在女儿身上重演:“她有那样的能力。”

临考前一个月病倒了

但是,现实是已经46岁的纪平在工作上已经到了“天花板”,妻子李超只是个普通公司文员。“知道了考研不限年龄的消息,我觉得这是我目前胜算最大的方法了。”去年10月,纪平从朋友那里听说考研不限年龄的消息,便一直在琢磨着考研,因为有了考研的经历,而且平时也经常接触到外语,纪平下定决定,报考了贵州大学机电系,专心准备。

“如果考上了研究生,我升为高级工程师的时间就能缩短2年,而且我有15年的经验,帮别人绘图挣钱,甚至到一线城市去发展也是可能的。”纪平认真的告诉记者。

为此,纪平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学习上,妻子曾经多次因为纪平光学习不干家务活,把他的书全部扔掉。为此发生的家庭纠纷,他也记不清有多少次。

短短几个月时间,他购买的各种书籍、各种参考资料已经装满了一大书柜。因为读书刻苦,加上压力较大,12月,临考前的一个月,纪平病倒了,妻子李超在他的病床上哭了一晚上,但是这些纪平都没有告诉女儿。“她只要读好书就行!”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如果考上研究生,必须脱产学习,就面临辞去工作,重新开始。对此,46岁的纪平脸上流露出了迷茫:“我现在无法告诉你我该怎么选择,如何决定,但是这是我现阶段可以做出的唯一努力,一切等考试结果下来再说吧!”

妻子

我希望他考不上

纪平不希望女儿知道自己考研的事情,所以妻子李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起知道丈夫准备考研的那一瞬间,李超第一反应就是他得了神经病。

“我无法理解,也不想理解,我们可以做生意,可以投资,再不济还可以找朋友借钱,但是怎么都想不到会通过读书来改变情况,那就像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回报遥遥无期。”李超的情绪开始变得激动,慢慢的声音也开始哽咽。

李超说,她现在竟然希望,纪平的成绩无法通过。“这样他就什么都不用想了。”对于女儿的演员梦想,李超只用了“不切实际”来回答,她希望女儿能够在重庆读书,毕业找份体面的工作即可。

没有家庭负担、没有经济压力、父母妻子都支持……这就是42岁黄煜考研的现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无后顾之忧,放弃或者继续都由他一个人决定。

“我现在才42岁,别人都有勇气,我有什么好怕的”

他觉得人生失去了挑战

1999年,黄煜从原西南师范大学(现在是西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在朋友的劝说下,黄煜选择放弃了考研,和同事一起去深圳打拼。经过了15年的努力,现在的黄煜已经是重庆某文化传播公司的副总,月薪上万。

但是,这样让人艳羡的生活,却让黄煜感到空虚和失望,他告诉记者,现在的事业基本已经做到上限了,更重要的是,每天机械重复的工作,让黄煜觉得人生已经失去了挑战。2012年3月,黄煜的得力助手提出了辞职。“已经36岁的大男人了,什么都干得不错,竟然辞职,辞职的理由是想考研。”当时黄煜感到不能理解。但去年年初,黄煜的下属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在上海找到了一份文化推广的工作,这让黄煜意识到,从头开始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

除了下属的“刺激”,黄煜父亲黄宗强的遗憾也让黄煜有了读研的念头。“我爸爸年轻的时候当老师,一辈子就深信知识最重要,不管我事业多成功,挣再多钱,他也不稀罕,他看重的是个人的修养。”黄煜说。

去年6月,黄煜在和父亲、妻子的交流后,本来准备报个函授深造。“后来听说我这个年龄也可以考研了,我理所当然选择考研了。”

希望成为网络包装达人

“我现在才42岁,而且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别人都有勇气,我有什么好怕的。”黄煜打算报考一所位于一线城市的大学,然后既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也能为以后在一线城市发展打下基础。最后黄煜报考了复旦大学新闻传播系。

对于考研的问题,黄煜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安排。首先是制定考研计划。从去年6月,黄煜就开始读函授方面的书籍,并制定了长远目标、阶段目标两块,决定考研后,对两个目标进行了调整,包括生活时间安排比如起床、早读、上课、午休、复习、睡觉、锻炼时间等等。

因为平时工作繁忙,所以做好工作和复习并重。“我放弃了一切不必要的应酬,小的得失尽量不计较。”黄煜说。

对于考上研究生以后的计划,黄煜坦言“为时尚早”,但是黄煜说,如果考上研究生,除了认真学习,还要找一份市场调查类工作,对所在城市的市场进行调查分析,为以后的事业打基础。他的目标,是要重新塑造自己,成为一个网络包装达人,帮各种企业甚至明星进行网络推广。

父亲

勇于改变没什么不好

“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真要想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黄煜的父亲黄宗华曾是武汉军工学院的讲师,知识分子。

黄宗华说,在儿子本科毕业的时候,他就希望儿子能够继续考研,往学术研究方面发展,但是儿子的“不成熟”让他非常失望。

“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会变老,有的人只是变得老而无用,可是有的人却会变得有智慧有魅力,勇于改变,没有什么不好!”黄宗华说。

无论何时为梦想拼搏都值得尊重

上有老,下有小,几乎是所有大龄考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在这样的现实下谈梦想,是否太过奢侈?对此,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的吴志功教授认为,无论何时,始终保持心中有梦想,并且为此付出艰苦努力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社会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尝试考研无可非议。不过如果一考再考,屡考不中,那就要反省一下了。自己为什么要读研?适合读研吗?坚持考研的人有专职的,有边工作边考研的,这两种做法都有很大的风险。”他认为,考生与其一年接一年地埋头于书本考研,还不如先工作,在工作实践中锻炼自己。当在工作中发现自己某一方面需要充电了,再去读研。相比起来,那种“先读了研究生再说”的想法是一种“盲目投资”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