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预警专业招生量 考生及家长是否绕道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1976发表于2016-06-13

[摘要] 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新闻学……市教委近日发布2016年预警专业,从宏观层面进一步调整高校专业招生结构,减少预警专业的招生总量。

【考试点考研网06月13日】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新闻学……市教委近日发布2016年预警专业,从宏观层面进一步调整高校专业招生结构,减少预警专业的招生总量。

与此同时,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数据显示,对应“预警专业”之一的职业“媒体/出版”,现位居2015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增量排名第5位。

预警专业“黄牌”究竟因何亮出?考生及其家长是否就此绕道而行?

专业预警主要针对办学者

预警专业是怎么“上榜”的?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桑标教授向本报记者介绍,“预警专业”是用数据说话的。其数据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其一,这些“预警专业”在全市高校中重复设置相对较多;其二,在招生时第一志愿的录取率相对较低,在调剂志愿或征求志愿中录取率则相对较高;其三,其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和签约率相对较低,比如部分预警专业日后就业对口率低,一次签约率只有五六成。

事实上,市教委公布年度本科预警专业名单已多年。从最近五年看,2012年被预警的专业达18个,包括社会工作、社会体育、广告学、艺术设计、表演、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信息与计算科学、材料化学、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国际商务、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会展经济与管理;到2013年,减少为15个,包括日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广告学、电子商务、社会工作、交通运输。今年,只有10个,但其中一些此前就被“黄牌警告”过,尤其是管理类专业。

对部分专业实施预警,主要给谁看?市教委研究认为,预警专业主要针对办学者。桑标指出,今年十大预警专业中,文科类专业较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这类专业办学起点较低,办学成本较低,部分高校在拟增设专业时便考虑开办这类专业。

沪上一所理工类大学校长坦言,“在学科设置上始终坚持对标行业、改造专业,核心就在于办学过程中不断自省、调整。”招生、培养、就业一盘棋,3个环节的质量直接挂钩。不少高校坚持年度招生计划与就业状况相结合,让就业部门参与到教学改革、学科布局及招生中,比如根据就业签约率进行减招、缓招甚至停招,当然也可扩招。对学科水平提升慢、社会需求不高、学生就业困难的专业,最后可以直至调整撤销相关专业,相应减少其教学岗位数、人事编制数以及各项经费投入。

理性看待被“预警”专业

这份预警名单是否就是“就业黑名单”?对此,桑标教授坦言,对于考生及家长,这一预警名单有一定参照意义,但需要理性看待。

以今年10个专业为例,并非所有沪上高校的这些专业都存在招生和就业的问题。比如英语专业,全市面上各校开设的英语专业多,社会上报考者也多,而各专业招收计划有限,容易造成录取率偏低。应当说,也有高校的英语专业具有特色,拥有一定社会需求量,不代表这些高校的英语专业也被预警。

对一些社会岗位需求量大的专业类型,考虑到其优质发展,依然可能被亮出“黄牌”。在三年一度的高校一级学科评估(2013)时,部分排名全国三甲的学科专业出现“同类繁殖”现象。比如上海全市10所高校均设置“新闻传播学”,但除复旦大学外,其余学校都未能进入全国十强。横向比较表明,在可比的国内其他8个省份中,每一省份平均只有6所学校设有“新闻传播学”,大大低于上海的重复率。

再如,全市13所高校均设有“公共管理”学科专业,但在此轮学科评估中,几乎没有上海高校的“公共管理”进入全国排名的前50%之列。同样,“工商管理”在上海也有14所高校开设,却少有强者。全市从事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才20所出头,这意味着约三分之二学校都有这样较泛的学科专业。有针对性的预警,目的是鼓励高校扶持优势特色的专业点,淘汰培养质量低的专业点。

此外,名单上的个别专业,也有其特殊性。上海政法学院招生就业负责人张军以法学专业为例,法学毕业生进入法律职业部门的动力较大,要实现这一梦想,需要通过9月的司法考试及此后的公务员考试等,使得法学专业具有“赶考型”“就业慢热型”特点,其就业实际情况可能在一定时限的统计中无法完整体现。

更好完善高校专业结构设置

向专业进行预警,目的在于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形成供需匹配。市教委表示,高校如拟增设已列入预警范围的专业,原则上将不予受理其新增专业的备案申请。已有相关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相关专业,高校也应制订实施校内转专业等政策,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当前,上海正在进行的高招综合改革以及内涵更广的高教规划,也对专业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一本、二本批次合并招生”,令学生的选择从学校“大门”转向专业“小门”;旨在打破高校评估原有的“985”“211”“部属高校”“地方高校”“老本科”“升本高校”等所谓的层次之分,激励更多高校在特色发展中争创一流水平。这一改革进程中,专业建设是重要抓手之一。业内人士指出,“预警专业”是上海从宏观上完善高校专业结构设置的关键一步,有助于科学合理布局专业,也敦促高校提升教学质量,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科专业人才。

如果提出预警的决定因素只是就业率,这显然不够。专家认为,大学并非简单意义上的“职业培训所”,对“预警专业”的评估,其指标不是局限于就业率,应当考量专业课程与行业需求的对口度,还可预测市场供需比,重点关注更为深层的“大环境数据”,即国家产业发展趋势与专业发展的相互影响等。高校培养人才一般需要四到七年,这同样需要考虑在内,必须要有更为前瞻、广阔的专业视野。

【考试点编辑:点点小编】

免费课程推荐:

万伟2017考研英语全程通关班

【土木】2017考研院校选择及最新考情分析

更多免费资料:2017小小考研团③

考研资料推荐:

中国文学史知识框架图(简易记忆版)

外国文学史知识框架图(简易记忆版)

曼昆宏观经济学各大名校重点考点归纳精讲

米鹏2017考研政治考神系列图书

2017备考,考试点名师为你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