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硕士就业困境 是否是培养模式有问题

来源:网络浏览次数:3127发表于2016-06-11

[摘要]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相对于对学术型研究生而言的一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行业和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考试点考研网06月11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相对于对学术型研究生而言的一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行业和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教育具有学术型和职业性相结合的特点,学生获得学位后,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工程师、律师、会计师、教师等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

自从2009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之后,各高校开始培养全日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并且招生规模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截至2015年,全日制专业硕士的人数已达到25.2万人,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44%。

但是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能够毕业当年签下自己满意工作的学生很少。除了受整体就业环境影响外,造成专业硕士就业困境的有如下原因:

一是培养单位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全日制专硕的培养实行两年制,专业课的讲授时间为一年。由于培养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没有区分开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学位硕士,忽略了全日制专业硕士的专业特点和实践性。同时也没有针对所招收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以教育硕士为例,教育硕士根据不同学科分为语文、数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等专业,但是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往往偏重于教育学方面的讲授,并没有考虑到教育硕士招收的大部分是跨专业的考生,这些学生本科期间对于初、高中的语文、数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等课程的知识点讲授方面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所以避免不了出现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象。

二是导师资源不足,大部分导师兼带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因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的不同而降低在学术上对专业硕士的要求,却又忽视了在实践方面对专硕的培养和督促,大大影响了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另外,兼职导师往往属于某一个学科,比如教育学,或者是文学、数学、历史学等,没有初、高中授课经验,因此不能针对教育硕士的专业进行综合性、专业性的培养。有些学校聘请的校外导师,由于经费不足,人数有限,对专业硕士的指导往往限于形式,很难对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显著的作用。

三是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足、监管不力。对于全日制教育硕士而言,第三个学期需要进行教育实习。教育实习分为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两种。由于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实习单位少,很多学生选择分散实习。分散实习的学生都采取了回家实习的方式,也就是回到家庭所在地,找个相关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不少学生通过关系在实习材料上盖章了事。集中实习的学生因为人数众多,往往很难获得讲课的机会。

四是缺少就业指导性服务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前高校在本科生中都设有固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但是对于研究生而言,并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缺少就业指导服务。一般而言,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也影响了顺利就业。

五是用人单位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存在偏见。以教育硕士为例,有些学校或教育局在招聘老师时明确表示招学术型研究生或者师范类本科生,并不知道教育硕士就是针对初、高中教学而培养的专业型硕士。用人单位认为教育硕士比学术水平不如学术型研究生,比实践能力不如师范类本科生,无论从任何角度看,教育硕士都不是用人单位的首选。

就业困境的解决途径如下:

一是培养单位要完善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针对所招收的学生和专业特点设定培养课程,使专业知识的讲授和实践环节的设定更加合理化,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针对学生的学科特点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提高在就业方面的服务意识等。

二是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加专业知识的储备。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转变就业观念,不将日后就业拘泥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学校,可以更多地考虑到企业或者自主创业。

三是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意识,不要私自设定就业壁垒,公平对待不同性别、不同毕业院校的学生,将学生的能力作为是否被录用的首要用人标准。

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招生仍有扩大趋势,毕业生会越来越多,只有培养单位、学生自身和用人单位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地解决其培养和就业问题。

【考试点编辑:点点小编】

免费课程推荐:

万伟2017考研英语全程通关班

【土木】2017考研院校选择及最新考情分析

更多免费资料:2017小小考研团③

考研资料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核心必备笔记

考研满分学霸总结数学各部分题型答题技巧【经典】

曼昆宏观经济学各大名校重点考点归纳精讲

米鹏2017考研政治考神系列图书

2017备考,考试点名师为你保驾护航!